Smknow › 广东
qzzn_thwq • 15年前 • 1005次点击
备战省考,一些心情,各种题型自己的笔记整理
qzzn_thwq [OP] 15年前
浪人甲 15年前
calvinczq 15年前
sasha沙沙 15年前
hxq1107 15年前
zhwcai 15年前
yatou_hh 15年前
woainiyxy 15年前
40813003 15年前
小贤贤 15年前
rgun 15年前
zengtin 15年前
xiaocathy 15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298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qzzn_thwq [OP] 15年前
省考失败以后不久,我毕业了,也开始走向另外一种人生,开始了上班的生活,一份舞蹈老师的工作。因为我母亲也是一名舞蹈老师,从小在她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这门艺术,将近20年的舞蹈生活,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感觉。人家会称赞你在舞台上美丽的舞姿,出色的表演,但只有我们自己明白其中的苦累和辛酸。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要压腿、练柔韧,每天练习得全身酸痛,也许这也跟公考的过程一个道理吧,别人会一直羡慕你取得的成绩,却从来不知道你为它付出过多少...之前的工作其实也很稳定,只是我慢慢地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所以我第二次参加了考试,12月那次国考,这一次我把复习的重心放到了申论,但毕竟是工作了,每天都很晚才回家,有些时候周末还要继续上课,所以能利用的时间其实很少,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来练习。这次是XX城市的海关,各大海关报考竞争都相当激烈,而且由于专业的局限性,最终只能报了个竞争很激烈,招2人的职位。这次是行测76.8,申论52,128.8的总分第二名进了面试,我很开心地看到自己的申论复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国考申论这样的分数应该还算不错了,但是郁闷的事情最终还是在面试里面出现了,总成绩差了第二名0.3分(她笔试第一,确实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而总成绩第一名那个人却是笔试成绩最后一名的,而且他面试成绩出奇的高。在面试之前有个短暂的休息,几个人在一起聊天,就算再会伪装,简单的言辞交流肯定还是可以反映出对方一些水平的,所以我们几个人都不敢相信他会有那样的高分,只能说无奈吧。这一次我很平静,也明白了许多事情。尽管很不甘心,但是我跟自己说,这一次我真的尽力了...其实当时广州市考我已经报了名,但就在考试前的那天,家里突然出了一些事情,不得已放弃了考试,命运这东西总是挺喜欢捉弄人的...
收拾完两次失败的心情,我换了另外一份工作,直到现在。很快省考就会来到,我将迎来我的第三场考试,所以现在的我一直在全力备战着,因为我从来都不敢停下来,我不知道我能报的那职位会有多么可怕的对手在等着我,既然决定要考试了,要一定不可以有那种试一下的心态,毕竟在不限制专业的职位里面不会有几个人真正能裸考成功的。一直以来,我都不想做愧对自己的事,从以前舞蹈比赛、war3的比赛,征文比赛,再到公考,我都想尽量做得出色,就算失败,也对得起自己,而且这应该也是我的最后一次考试了...
写这一篇文章其实有个原因是今天我的信箱里面收到很多短信息,都是说看到我经常答题,有让我说经验的,也有骂我的...谢谢这些朋友的信息...不管怎样,在我看来,公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有许多环节,一个环节出错就算前面再好也最终只能宣告失败,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高手低手之分,最后顺利被成功录取的,就算分数再低,也是真正的高手。一直觉得公考是个从0到1的过程中,也只有0跟1,中间不管是0.1还是0.9,其实都没什么两样。也许我曾经到达0.999..的阶段,但始终没能达到那个1...所以我想在这里我有资格的便是为自己的失败做点反省吧。我热爱这个论坛,甚至在现在上班我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后便是习惯地点开论坛,真的已经成为一种割舍不去的感情。。这里对我的考试帮助特别大,但是一直以来我却只是浏览信息跟下载资料,很少跟大家交流。所以从某一天起我便决定改变这一点,多发言,看到自己能帮到忙的就尽量回答。有题目的,自己能做得出的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这是一个锻炼自己和练习的好方法...至于某些人说我爱现、明明一道题很简单都要抢着答,那就请自便吧...如果连一点学习气氛都没有,或者因为一道题简单,大家都选择沉默,那这个论坛已经失去它原来的意义了。简单的问题也好,难题也罢,有交流才会有进步,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碰到难题的时候,总需要向大家指教。我会继续抢答,也真的希望在这个临考的时候,有更多的人来抢答,共同营造一个氛围,毕竟对比一下其它版块,广东版确实是沉默太久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写这篇所谓的经验贴的时候,其实我又把所有的笔记整理了一遍,等于把所有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了一下,还有准备传上的真题资料也都重新做过了一遍的,这也算是一个备考的好处吧。
呵呵一点小请求...该说声不好意思的...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今天看到很多人加我为好友的信息,而且信箱已经满了,所以可能很多发过来的信息我都收不到...论坛上加好友这个功能似乎没什么实际作用,所以我也就不加好友了。只要大家把我当成朋友,我一定也会把大家当成朋友那样真心对待的,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论坛上提出来,我能帮忙的一定会尽量帮到,还有加Q的...实际上除了周末以外我一天能真正空闲上网的时间已经不多,上班的时候也只是挂在论坛,不敢在上面打字...所以我现在基本上也很少上Q了,呵呵如果以后真的有份相对空闲一点的工作,我也想多认识些喜欢聊天的朋友哈...所以在这里也想跟大家说声对不起了,请谅解...
申论: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成绩是极差,到第二次考试成绩还中等过得去,我确实也下了不少苦功。研究公文、上政府网站、搜索各种热点、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上新闻网站看最新时事,顺便针对一些新闻练习用申论格式写评论。但是在实际做模拟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点的对策我能提出来,但是想对它们进一步展开论述我就很难写得出来了,我觉得自己还是这方面的文字功底薄弱。找了一下几个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种文件来看,可以发现里面很多同类对策的进一步论述都差不多,这也是这类语言的共性,写得多了基本上就那几句话...我之前也总是喜欢押热点,找热点对策什么的来背,但是往往只要换个没见过的话题,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所以要注意根据话题的大方向来练习,这样可以寻找到许多共同点,比如民生类的、突发事件类的、三农类的...然后就是试着找对策来练习展开论述,比如最简单的“完善XX体系”,要做到一看到这几个字就可以用官方语言滔滔不绝写出一大堆话来。在打好基础后,就要开始优化整个文体结构,背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开头或者结尾还是很重要的,中间加插排比句式充实文章,这样整篇看上去就会显得有条理、大气而且不会模版化。改卷老师不可能一篇篇都很仔细去看的,所以肯定首先看整体架构,再看具体对策,给他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便是成功的一半。另外,广东这边的策论文据说一般都是按点给分,上次省考惨败就是自己只写了三点大方面的对策...所以尽量别压缩在一起,对策单独成段提,但是太多显得罗嗦,个人感觉5-6点最合适,这样可以保证踩到点... 总结起来想真正写好申论,重要的是坚持、模仿、动笔练习、不断修改,我是这么觉得的。
练习材料: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上面的各种文件是最全面也最权威的,足够学习了...
还有两份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注意那些新政策,还有省工作报告一些改动之处,比如“发挥房地产的支柱产业作用”这句表述就已经被删除了,不能再傻乎乎地看一些所谓的过时范文,把这句话也给套进去...
行测: 广东省考一共是100题90分钟,我们经常听到说平均下来每道题可以做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所以总担心说时间不够做不完。其实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部分和弱项,如果练习得多,掌握了技巧以后,有些题目根本就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然后这些时间就可以分配到弱项上。有些题一时没有思路还是要放弃的,这个根据练习情况自己把握,平常练习的时候就一定要卡时间做题,甚至规定的时间要比考试时候提前一点。 建立错题集、做笔记这两点我一直坚持着,因为如果一道题我做错了,简单地看了一遍答案就跳过的话,下次再拿出这道题,我又会继续错...另外笔记则是必备的,也许是延续了之前读书时候的习惯吧,到现在基本上每个题型我都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花花绿绿的文字和图案,其实也只有我自己看得懂-.-但是确实对我帮助很大,有事没事拿出来看一下,都会有不小的收获,而且是临考前整理思路的最好材料。
一.数学推理、图形推理
这两部分其实差不多,题型接触得越多,自然就会很好做。呵呵说个题外话,相信这里有很多玩过CS游戏的朋友,我也是一直很热衷CS、war3这些竞技类游戏,虽然水平不高,但也算是个玩好多年的老鸟了哈...扯到这个话题,是想说CS里面有狙击,真正用得好的绝对不是瞄准以后才开,而是甩狙甚至不开镜的盲狙,对方出现在某个位置,随便一开也能把你打中,这些靠的就是一种练习出来的感觉。这两种推理题也是同个道理,通过大量的练习后也会形成一种感觉,可以说是条件反射吧。一看到这个题目,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种解答方式,甚至快速地进行着各种方法的尝试,而这个过程,有时真的只是一瞬间或者慢的话10几20秒...当然有些新题型思考了很久都没思路, 那样坚决放弃。国考每年都会有一道新题型,但是地方考由于出题水平之类的原因,往往只是借鉴其它地方的题目来出题,这也是为什么真题那么重要的道理。平常的练习要多做归纳总结,碰到不懂的最好自己拿个小本子用自己能看得懂的通俗语言记下来。
数推题我自己之前的一些概括笔记:
1.直接看出特殊数列的(质、合、奇偶数列...)
2.普通的做差或者二级等差、等比的;
3.3项或者4项演变的:C=B的平方-A 、A+2B=C...这些
4.平方、立方或者高幂数列加权:平方或者多次方后加减某个数的...(一定要熟记20以内平方、10以内
立方、5以内多次方)
5.相邻两项或多项加减乘除的:如1,1,5,13,41,()=>相邻两项相加=>2,6,18,54=>后比前都
是3倍,接下来是162,所以括号是162-41=121
6.自身变化的(自加,自减...)168+1+6+8这种...
或者拆项的1913,2115,2317这种(一般都是数值比较大,像上了3位或4位数那种的...其实这种类型熟
练了一般都可以直接感觉出来的...)
还有一种是化为分数的,比如:4,3,2,5/4,()=>4/1,6/2,8/4,10/8,(12/16)分子跟分母都有了一个
新的有规律数列.
7.长数列:一般考虑分组,或者首尾相加/乘...
8.转化为两数相乘形式,这两数分别是另一种数列:3,15,35,63,()=>1*3,3*5,5*7,7*9...这种。
9.全分数数列,如果不能直接看出规律,首先考虑通分,然后是倒数、后项比前项等等...
10.另外特别注意几个敏感数字:-7,26...这些,看到它们就应该立刻想到-2的3次方、3的3次方...
11.最后是1,1/x的这种数列,即是某个数的0次方,X的负n次方...所以前面一般跟着几个跟X相关的数字的几次方。如25,-3,(),1,1/9=>(-5)[sup]2[/sup],(-3)[sup]1[/sup],(-1)[sup]0[/sup],1[sup]-1[/sup],3[sup]-2[/sup]
。。。。
还有好多...这个最好还是靠大家自己总结,才会有个比较好的印象,而图形推理也是同样道理,总之有空没事就拿出一两道来做,刚开始一天一定要大量做,久了就可以一天做个几题,保持那种感觉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论坛上有人发题就想答的一个原因..呵呵实在是有点条件反射了...其实省考这两部分还是挺容易拿分的,因为都偏简单一些。
练习材料:论坛上有个“05-07年的数推合集”,找个两天周末做一遍,不懂的就直接看解析,基本题型就明白了...
图形推理附件那份资料不错,还有可以找一些IQ网站做一下,但记得要限时间。
考完的当天晚上就有人发布了这个网站:http://www.k369.com/qt/iqtest/iq.htm
08年3月省考里面一共就只有10道图形推理,居然有7道在这个网站上面原题照搬..
有点不可思议,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做假,在考试完才做的这个网站...
不过去年的图形确实是偏简单了点,这几个一般都很快就做出来了,所以倒也没什么..
至于 今年难度怎样就不知道了。
刚好这个月很忙很忙...周末居然加班了
继续更新...
二.数学运算
相信这个是很多人都比较头疼的问题,看过论坛许多调查: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最费时间、把这部分放到最后面做,优先放弃的。当然职位竞争不会太激烈的,把时间全花在其它部分上也是一种选择,但前提是你其它部分准确率都很高。在现在这种形势下的考试,我相信这次省考报考人数一定会创个新高的,看其它省份的省考就明白了,万军共挤独木桥...对于广东省考来说,这10分其实很好拿,如果是去年那种难度,那选择全部放弃就实在太可惜了...以下是我之前的复习过程,供大家参考一下吧,毕竟经验这东西适合我自己未必适合别人,还是得自己多总结...
近3-4年各省市的数学运算真题(我归纳整理完了会放上来...)做几遍,每一遍给自己限定的时间都要逐渐缩短,我的第一遍并没有做,而是找答案看解析,第2遍才是正常去做,第3遍则是找一找每道题的快速解答方法,只要是选择题就一定会有巧解的突破口,就算做不出来也要学会蒙。也许你会说我可没那么多时间去做这些事,其实这跟我们生活中一种现象同个道理,每一次朋友聚会经常会有人说没时间去,大家都有了工作确实都会很忙,一次两次可以谅解,但是每一次都这样,谁会相信呢?说实在的,只是有没有这份心罢了。既然你想把它学好,每一天抽出点时间来练习还是必要的,而且真的专注着去做,完成上面这些任务花费的时间也不可能会很多,几个晚上就已经足够了。要知道,真题永远是最有价值的复习材料,所以一定要啃透它们。况且数学运算这一块,就省考的题型来说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毕竟题目都不是太难...
自己总结的一些比较实用的代入法:
1.直接用选项代入原题,试验次数不多的,就直接代:比较常见的是那种赢一场得x分,输一场扣y分,一共进行N场,求得多少分那种题目,当然还有很多,要注意快速观察;
2.比如碰上X比Y多10%,就可以直接选一个X的11倍的答案,其它的类推;
3.假设X:Y=3:2,而且选项都是整数,则答案肯定是3的倍数,其它的类推;
4.假如甲是乙的1/2,则甲+乙总数是3的倍数,依次类推。这个经常会运用到。
5.两数相等,其总数是偶数,4数相等--4倍...:比如题目只知道合唱团甲队里男女比例3:4,乙队男女比例4:3,而且两队人数相等,求整个合唱团人数,那么答案就优先选择偶数的;
6.比如根据常识来代的:浓液混合后浓度,介于混合前两个浓度之间...
.......
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去挖掘, 还有各种基本题型的解法:年龄、行程、牛吃草...这个我也在整理中,当作一些公式来运用也不错,但是数学这东西最忌讳的还是死记硬背,所以最好也还是大家自己概括一下,用一些自己才看得懂的语言来做笔记 效
果也会很好...
三.片段阅读
这一部分在去年省考改革后居然有20道题,占到全卷的1/5了,所以自然也得着重应付。但是说真的在平时的练习和真正考试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根据语感去选答案,相信很多朋友也是这样的。确实是这么多年来通过语文的学习还有写作慢慢累积起来的感觉,但是总结过公考这方面的题型后,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技巧性东西的...
片段阅读做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先看问题,接着看原文,再找选项。因为知道题目是属于哪种提问方式非常重要,很容易就会发生审题错误的悲剧...我自己把它们分成几种类型:普通概括、推断类、观点类、细节判断、指代、补充词语或句子、排序衔接、标题类等等;还是跟上面说的一样,我觉得最好根据自己的思路或习惯来进行总结,毕竟每个人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这些大家就当做参考吧...
1.不管是哪一类的,都要注意一些关键词,最好在题本上面标一下,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前后就是答案了,所以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比如:
表示转折的:但是、可是、不过、却....
表示结论的:因此、所以,总之...
像“否则”这个反面词语,则应该着重注意它前面的内容;
前面一句话,然后出现“更”、“才”字的,要特别注意后面的内容;
还有表条件、表递进这些关联词,等等...
找个比较典型的例题吧:
要想使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完善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仅仅是其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将国有大股东利益与广大中小股东利益有机统一在一起。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必须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B.必须尽快引入市值考核机制,有机统一大中小股东利益
C.在投资者保护方面,需要完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
D.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护
这题算是比较简单的,当然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首先看问题,知道这是个主旨概括类的题目,答案可以直接在原文找出,然后找关键词,“更重要”很显眼,标一下后面的内容,直接就可以得出答案是B了... 这个也算是大众化技巧了,但可以自己多思考多运用,练熟了自然能快速地 把题答出来。
2.大多数片段阅读都是集中在“主旨概括”跟“意图推断”这两种类型上,所以经常会混淆,主要是提问的方式不一样:
像概括类的提问偏向于说明的:这段话介绍的是、谈的是、讲述的是...
推断类的则经常带有“意”和“想”字:这段话意在强调、想表达的是、可以推出的是...
概括类的一般都可以在全文中直接找到原句,推断类的则相反,往往那些表达段落表面意思的句子,也就是选项里面照搬原文的,基本都可以排除...
3.观点类:提问方式一般是“作者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这类题型突破口主要是一些关键词,像“我认为"、“XX专家认为...”后面的内容一定要特别注意。 而且观点有正反面之分,所以也要多加留意,正面的通常会说“就像XX人所说的那样...因此...”通常“因此”后面的东西就是答案了;
反面则是要注意“大多数人认为...”等等之类的词语,后面经常就会加个“但事实上...”,所以看到这几个用在一起的词语,就得有一种感觉,注意到“但”字后面的内容...
4.具体细节判断类的,有点像资料分析里面那种很烦人的题目:就是4个选项,选哪个最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那种的。需注意每个选项的每个字, 这种题目经常会偷换概念,比如题目本来只是说某个政策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太明显,但选项里面却说人民对有没有这个政策不是很在乎,这就是典型的偷换了,有时甚至是只偷换一个字,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的紧迫,很难做到像平常那样悠闲地看题,很容易就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要特别的小心... 另外,如果是选那种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我都会从D项开始往回看...
5.太过绝对化的不选。出现什么“无论..都”“所有”“最”...这些都是过于绝对化,一般直接就排除了.
6.引入各种详细数据的,那部分直接粗略看过去就行,因为通常都是无相关的内容...
后面那几种类型就不具体说了,更多靠的真的就是语感了...当然也可以总结出一些适用于自己的经验,技巧并不是死的,要学会变化,熟能生巧才可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才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总结。
四.资料分析
省考的资料分析是15道题,一般是一篇文字材料题,一篇表格题还有一篇图形题。假设在时间非常充裕的情况下,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15题拿下。但是实际上在考试中本来就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现在的题目计算量越来越大,往往在你把一道题完完整整地计算下来后,时间一不小心就已经过去几分钟了...公考里面数学类的都是这样,最忌讳的就是跟题目较劲。但跟数量关系那部分有点不一样的是,比较少会有那种一眼看上去没思路的感觉,一般都可以在原题中找到计算量,所以更多的是考察把握资料的能力和计算的速度,也因此一定要尽可能地多用一些速算的方法和技巧来解题。
自己的一些笔记概括:
1.估算和看尾数。这应该是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了,比如经常碰到的那种3298/43和4557/51就可以看成80和90,所以明显后者大。
2.化百分数为分数进行估算,比如2535*27%,这样一眼看上去就差不多是2535/4=600多,因为27%接近1/4, 估算一般都是适用于选项相差大一些的情况,相差不大的最好还是细算。
3.经常会碰到说今年产值是X,增长率是t,所以去年就是X/(1+t),这个就可以转化成X*(1-t),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估算,左边会略大一点点..
4.两年混合率增长公式: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r2+r1× r2;
5.跟片段阅读题差不多的,碰到太过绝对化选项直接排除,碰到选说法错误的,从D项开始看起;
6.条形图可以借助直尺工具,饼形图可以借助量角器来做题;
7. A/B+A,A/B-A两种类型比较大小的题目:
A,B同时扩大:根据增长率大小情况:A> B,比值增大,A=B,比值不变;A<B,比值减小。
A,B同时减小:根据减少率大小情况:A>B,比值减小,A=B,比值不变;A<B,比值增大。
8.“同比”:去年同个时期;“环比”:相邻的上一期。
......
在附件那里找了两份比较好的资料,两个是速算技巧,另外一个是以前QZZN的资料分析合集,用来练习很不错。资料分析确实需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练习,可以模拟考试,找一篇文字材料、一篇表格和一篇图形题一共15题,规定在15分钟内完成,这样训练一个月下来,相信计算的速度会加快很多的。
其它的题型:类比、常识和选词,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这3项最重要的还是靠平时的积累吧,选词填空可以每一天都找找资料看一小会,遇到不懂的词语,直接百度,都会有解释的,甚至有时候会碰上原题,我这里就只放上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资料了。至于常识就更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复习方向了,省考的常识题一般都是考的生活常识,所以并不难,只能说多做生活的有心人吧。套用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每一科都懂一些,生活也会更精彩一些。 逻辑推理这部分,我也就不献丑了...去年最悲剧的就是这一项了,感觉自己平时也对推理的东西很感兴趣啊,福尔摩斯、柯南、金田一...都看了好多,但是考试的时候总是抓不住技巧,头脑一时反应不过来,所以我还得继续努力,多向大家多多请教了。
PS: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天,算是自己的一些整理归纳吧,几天下来,我的复习进度也跟着这篇文章慢慢走了过来。 可能有点长,呵呵在这里向一直看到最后这句话的朋友说声谢谢了...希望它真的能帮到大家一些^_^
qzzn_thwq [OP] 15年前
发现排版确实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居然那么快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又弄到现在凌晨了...
不过也好,等于找了一下之前做题的感觉。
呵呵这一楼就放些算是自己的原创资料吧。
明天晚上下班回来再更新其它些内容了...
0311更新一下新的数学推理真题,找多了几份真题添加了进去,
还有已经换成word文档格式的了,好象很多人都没PDF格式的阅读软件...
0322更新两份数学真题合集word文档。
一份是无解析习题版,一份是带解析的。
自己的几个帖子:
省考里面常考数学题的一些固定解法:
https://bbs.qzzn.com/read-htm-tid-10411911.html
数学300题习题版和解析版:
https://bbs.qzzn.com/read-htm-tid-10431349.html
尽量在最短时间内解各地数算真题的合集:
https://bbs.qzzn.com/read-htm-tid-10395442.html
浪人甲 15年前
谢谢了~
calvinczq 15年前
sasha沙沙 15年前
hxq1107 15年前
zhwcai 15年前
yatou_hh 15年前
woainiyxy 15年前
40813003 15年前
小贤贤 15年前
rgun 15年前
zengtin 15年前
xiaocathy 1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