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申论

申论八心要

高大牙 14年前 707次点击

申论八心要

57 条回复

高大牙 [OP]    14年前

  2010年7月14日,我的帖子《新手申论七宗错》在申论版贴出,当时我说半年内不写有关申论的长篇。而今半年已过,我零零碎碎也有一些新的感悟,当然我不是说今天这个帖子就比《七宗错》要好,只是当初静夜悠思斑竹推荐、清水坛主批准我当了这个申论助版,我也曾向清水表示:要在工作生活之余,要尽最大努力维护好申论版。“苟日新”、不管考不考公,我们都应该与时俱进的,呵呵。
    论坛是在2005年创办的,原名“求职指南”,目的在于为不好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创设一个免费的网络平台,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公考交流网站,而且拥有众多会员。值得一起的是,众多版主团成员都在默默地、无私的奉献。我也曾有过疑惑,就是论坛这么大的流量,假如用来谋利,也是行得通的,但是,清水的一句话感动了我:谈钱,就没意思了。
    假如没有论坛,我也很难考上公务员。我所做的一些事情,比起版主团来说微乎其微。近期,我打算建一个三十人左右的群,带领大家共同研究真题,在这期间把我几年来的方法和感悟同大家分享,当然,仅供每个人参考而已。猴哥嬉笑怒骂秉性难移,故有自知之明,报考时也选择了宣传文化系统。此贴命名为《八心要》,实乃哗众取宠之举,愿诸位Q友能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金刚经》仍在,几人见性成佛?六字宏名人人会念,可是难能做到一心不乱。猴哥的乱七八糟的文字也好,诸辅导机构、诸位前辈贤人的经验也好,论坛童鞋的思考所得也好,都只是工具,你,才是使唤工具的人。
        要多多练习,从实践中练就申论大纲要求的那些能力。申论有进步的,不用感谢我,要感谢自己;暂时没有考上的,错也不在我,请留点口德。
    愿QZZN互帮互助、绵延不绝、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猴哥
    2010年1月20日
    太原

高大牙 [OP]    14年前

第一楼:舍象概括,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申论没有完美,一定是有缺陷的。这几天我让Q友从猴哥的文章中挑毛病,大家挑出了很多,我觉得很多问题指出的都有道理。猴哥当初没考上的时候,看李永新、里司令、华图、高守国等的申论,佩服归佩服,但是也觉得他们的不完美。文人多数是比较主观的,别人的文章假如和自己观点看法偏好一致,那就是好,假如相左,就怎么也不好,怎么着都是不好。
    申论作文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就算Q友的申论水平和猴哥差不多乃至超过猴哥,你的文章依然会有人不认同。既然不可能达到完美,那就把自己最好的、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表达出来也就差不多了。我的国考地市级和山西党群的文章,当然缺憾众多,但是这两次却都是在一千多人中名列榜首的,尤其国考1070人,还比第二名总分多了17分。(我的行测基本保持稳定,应该说是申论的功劳居多了。)
    像猴哥那样,申论考个60分也凑合了。所以,干脆就索性丢下一部分东西。这是我说的舍象概括的大致意思。


    我们不要忽视申论考查的能力之一:“阅读理解能力”。一位考友曾感慨,申论之难,很重要的就是,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之下,那么多的信息要记忆加工,这对人的思维能力要求太高。试想一下,国考试题就摆在那里任凭大家研究,几年了,人们对它还争论不休,在考场两个多小时之中,我们能将它消化几成熟呢?更何况,为了增加阅读的难度,申论材料经常设计无关或者干扰段落。假如理解出现了偏差,怎么能保证答题方向正确呢?假如方向错了,就算理论再好、学富五车,就算文笔再好、才华横溢,就算道德再好、惠爱千秋,唉,也只是一声叹息。
    从论坛和曾参加过评卷的朋友处我们可以得知,小作文主要是踩点给分的,大作文评分的标准也是从观点、论证、语言等方面评价,只要我们把该得分的地方得到了,分数自然就会上去了。阅读理解和概括,明白个大概,说出个大概就行了。概括嘛,就是大概的意思对不对。哈。鉴于此,我们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在申论考试中,小作文抓住最关紧、最重要的信息就可以了。大作文在紧扣主旨和题干要求的基础上,迅速形成自己的思路,表达成文、自圆其说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我们要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进行舍弃
    舍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不仅仅是为我们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更本质化地思考材料,有助于我们理清逻辑关系,更快的认识申论材料的主旨,从而帮助我们判断出题人的倾向,更明确地找到着力点和答题方向
    舍得,舍得。有一种酒叫舍得酒,广告做到中央电视台了,说得好,有舍才有得。人生很漫长,可是关键的地方没有几步,申论七八千字的材料,最有用的也是如此。
关于阅读,我胡乱绉了几句:
抓理论、略数据;
抓概念、略事例;
抓相关、略其余;
边注眉批中心句

    抓相关,指的是先认真审题之后带着问题和倾向去阅读,只寻找与之相关的东西就可以了。
    边注眉批中心句,很重要,写上几个字词,画上几条线(直、曲、单、双),标上几个英文字母或者符号(Y——意义?——问题对号——对策O——原因),回头再找,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里我声明一下,我的申论从来都是在题本上直接勾画的。行测也是在空白处演草,节约时间,而且从来也没有违规。


    谈一点题外话,关于行测的“舍象”问题。
    猴哥参加的国考行测中,2007年是75.7,2010年是70.2.在行测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行测不仅考查文字阅读、逻辑思辨、数学规律,对于高手来说,更考查宏观的整体战略,而后者,则是公务员更需要的心理素质。
      猴哥偶然得知,人社部官员曾透露,十余年来国考行测90分以上的是“凤毛麟角”。我承认国家有人才,当年猴哥也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比猴哥强的人太多太多,可是,极少有人考到90分的。我很羡慕那些极为聪明的被称为“凤毛麟角”的人(他将来也许要进入中央政治局的),但是我却不想把自己的目标定到那样的高度(呵呵,我混个实职正处就不错了)。
    我舍象,我不追求完美。我打算行测只考70分。那么粗略算来我只需要保证做对100道题就可以。(70除以100除以140的商,简便算法是70*140/100=7*14=98)。就算题目有难易之分,分值不同。但是谁敢说我蒙的那40道题目不能对10道呢(四选一,25%的概率)。
我把行测试题分三类
第一类,傻子都会做的题,大约70道,平均每道题30秒左右。
第二类,一般人的题目,考查重点所在,大约50道,平均每道题需要50-60秒。
第三类,难题,不会多于20道。时间用时平均3分钟,有些需要5-10分钟。
我们可以看到,做完前两类题,只需要90分钟。假如保证80的正确率,120*0.8=96,基本上行测考试就成功了。
可是,可是,秘密就在这里,别着急,静下心,听猴哥慢慢说:
诸位Q友,我们考试就像投资,我们的资本是我们的120分钟时间,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答对尽量多的题目。但是,我们的资本不仅是120分钟时间,还有我们的脑力。随着时间推移,脑力会随着兴奋点和脑细胞消耗呈现波动趋势,并不是直线型从开场一直到考试结束。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当局者迷。我们个个都知道,行测考试并不是把简单中等难题按次序排开,而是分别星罗棋布在五个板块里。常识部分也有生僻的,数学题里头也有弱智的,而这种分布,没有规律性可言。
我们生存在一个竞争的年代,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各种考试,谁都不甘于落后,因此,面对困难我们都勇于尝试,而且往往尽心竭力,一往无前。这本来是人性的优点,是我们这些公考者身上的光彩,值得猴哥大赞特赞。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命题者也恰恰是往往利用了这一点,为我们设置了种种障碍。
假如我们在做题中,看到一道题似曾相识,但是一分钟后还没有思路,这时候,或是舍不得已经花费的一分钟时间,或是不愿意承受这道题做不出来的挫败感,兼有动脑的辛苦和压抑的烦恼,这时候的心态是很纠结的。
纠结就是出题人希望看到的,在这里正好考查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人生充满失败,成功者失败的次数更多。跳高、举重最后一次也总是失败。从政,不可能把人心都收服;经商,不可能把钱都赚尽。任何时候,你都不会是最优秀。俞敏洪说:我们从绝望的山上挖下一块希望的石头。居里夫人说Life is hard to all of us. 生活的底色是失败,当公务员也不例外,工作是干不完的,总会有新问题需要解决,为人民服务将会永无止休。
人生的意义是在苦难中寻求快乐,行测的目标就应该是坚决贯彻做对100道题的既定方略。试想,假如我们这样安排时间:花90分钟做了120道试题,花了10分钟来涂答题卡,再用剩下的20分钟用来发现那最难的20道试题并且顺手蒙一个答案,我们是不是就把最好的脑力和最合理的时间分配下去了呢
这样,我们不必在一道试题上苦苦思索,弄得头晕脑胀,效率下降,导致简单题目也不会做了;我们可以更长时间保持相对轻松的心态、旺盛的斗志,敏锐的触觉,从而保证了做过试题的准确率;事实上,我们是节约时间了。舍,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我不知道有谁玩过“扫雷”这种电脑游戏,一旦踩上一颗地雷,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行测,有一点点类似。
不要以为主动放弃容易,并不好做到,你必须了解自己,在多次仿真练习中找到感觉,考场上不可以一道题一看表,所以,一试、再试、最多三试还不行,就欣然放弃。带着愉悦做下一道,因为,你已经扫了一颗雷了,呵呵,况且还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机会蒙对!
以上我称之为主动放弃战术。以前我在申论拾遗中曾提到“两遍法——乾坤大挪移”已经有两个复习行测的方法了。呵呵,申论好的人,行测不会差、面试也不会差的,所以,好好复习吧。

高大牙 [OP]    14年前

二楼:立志超越,虽千万人吾往矣。
立志超越,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个帖子开了好几天了,我只写了第一个部分,不是因为我懒,更重要的是难。
尤其是这个第二部分,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可是,这一点最难。可以说,只要有了决心,绝大多数都能够考上(能报上名的前提下。)
我说了好多次了,申论拾遗里说过,国考五帖里说过,很多次发帖和点评里都说过,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不像猴子,倒像猴子他师父。真的拜托Q友,好好为你自己考虑一下,为你父母、为你将来的生活打算一下。真的舍得下功夫,用自己青春的奋斗,为自己打拼出一片广阔天地来。
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们不说拿云了,拿下个公考职位真的有那么难吗?人活着是难,可是唯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不努力,结果会更苦。只有奋斗,才有出路。
试想,公务员考试不就行测申论两门吗?行测几乎全是中学以前的内容,申论也就是写一些文字而已。比起考研、比起高考,任务还是轻了。虽然目前我不行,可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提高的呀。猴哥没有考上之前,不也是一样痛苦迷茫?可是,他多方寻找、专一探索、坚持练习、自助助他,也就是一两年的功夫,情况不也发生变化了吗?他考到省委机关,虽然比国家部委差些,但也算马马虎虎了吧。
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都是妈妈生的,都是人对不对?
怕的是不努力。
上中学的时候记得一句话,一直印象比较深刻,今天与大家共享:
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能否存在,关键在于他有没有常青的追求精神,而追求的品格又决定了精神家园的水准、层次,二者琴瑟相合,山水相依。
刘邦屡败于项羽,然垓下一战,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
曾国藩与太平军对峙,屡战屡败,但毕竟攻克天京,中兴清室。
作为公考一族,可不可以发下这样的志愿:
国考、各地省考、事业单位、选调各种考试,一年考6次,两个月一周期,两年下来十二次考试,难道没有一次成功的?因为考试机会多,我何妨把志向报的高一点,这样也好激励自己更加奋发!
成公,只需成功一次。成功两次也是浪费,因为你没法把自己分成两半。呵呵。
假如真的两年下来还不成功,再试着考虑其他办法呗。但是两年和一生对比,孰长孰短?付出与收获较量,谁轻谁重?
要努力,要立志考上。不管多少人和我竞争,我都要打败他们。
现在公考,一个职位少说也是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和一个人竞争是竞争,和十个人、一百个人竞争也是竞争,一千个、一万个人里头,也会有最好的,在分数没有出来之前,怎么知道那个人不是我?就算只有两个人竞争,怎知对手不是下一个猴哥?自己喜欢的职位,总要敢于尝试,就像对自己喜欢的姑娘,假如追了但没追上,总好过不敢追而终生遗憾。
狭路相逢,敢于亮剑者胜。打乒乓球我喜欢王皓,可是,相比之下,在关键时刻,柳承敏、马琳貌似更有胆略。
公考也是战场,不要怕人多。

高大牙 [OP]    14年前

四、抓主线——一篇材料只有一个题眼

高大牙 [OP]    14年前

规范与新颖——处理好凶与稳的关系

高大牙 [OP]    14年前

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名言警句和书法

高大牙 [OP]    14年前

无上心法——是做官而不是做员

高大牙 [OP]    14年前

什么是问题?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上善若水_    14年前

顶猴哥,希望猴哥多出一些关于申论的文章!

小静云    14年前

有幸见此贴,深感荣幸!
但愿今年能有一个好的收获。
但所得与所失,也并非个人能左右。
但求无愧我心,好好努力!
将过去的一切对与错,成与败,统统都抛弃。
值此20日开始,静心学习。

虽然,我基础太差。
但是,我一点一点的努力。

拂晓狼    14年前

好久没有见猴哥写心得了,我会深度关注此帖,猴哥博古通今,儒释道文化信手拈来,让人读来感触颇深。
请教猴哥一个问题,就是申论千字文的立意,如何立意?
现在写出的文章用猴哥的话说就是“满篇像是假领导在念文件,干巴巴、虚假假,想雄壮不能雄起,欲深入不懂深刻,我觉得一个词最合适了:干嚎”。如何突围出这个泥潭,求猴哥解答

№▄凡客    14年前

考的次数越多  申论越来不知道何去何从   感觉答得好的  反而很低的分  感觉答的不好  反而还可以

所谓得申论者得天下  在我看来  这是一个真理

我要认真拜读猴哥的帖子  看能不能从中寻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辛苦了  猴哥………………

pocky007    14年前


不知道该说啥 第一次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

三吋日光~    14年前

那些文字看得我奇怪,原来是占楼用的。

悠悠薄荷    14年前

必须占楼 顶猴哥

pk13623    14年前

同11楼,不知道如何立意?QQ群多少,加一个

mooreluck    14年前

QQ群多少啊 猴哥 ,我想加入

zgf8341    14年前

猴哥,我也想加入QQ群,我的QQ是290283247
申论越来越迷茫了,期盼猴哥指导

kidy11    14年前

加油,各位!顶猴哥

肥猫嘟嘟    14年前

猴子很有灵性。所以,一直都喜欢灵性。无须看人面色,自我,灵动,活跃,低调。
QQ群多少呢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1705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