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面试
胖柴4308 • 9年前 • 827次点击
外不殊俗,内不失正——闲话“擦鞋”在国考面试中的应用
胖柴4308 [OP] 9年前
白罂粟 9年前
汉唐盛-世 9年前
百事恰 9年前
道轮子 9年前
空城忆昔年 9年前
hsaqyz 9年前
拾级而上 9年前
yqpch 9年前
caomeivivi 9年前
川渝行 9年前
lau87 9年前
小健宝 8年前
九拍 8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131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胖柴4308 [OP] 9年前
以前看过总书记的一个内部讲话,刚才搜索了一下,发现已经被人传到网上,因此我贴在这里应该不算泄密。总书记的原话是这样的:“我当省长和省委书记时,‘跑部钱进’的事情也办过,去部委请人吃饭,到地方来的部委司局长我也请过。有的人给我介绍某些地方的‘先进经验’,说他们在北京有招待所、有别墅,重要部门司局长有的配辆车供他们用,有的还给他们家里请保姆,钱也不用他们出,白给他们干活。不过,这样的事我就做不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啊!”我理解这段话就有“外不殊俗”的意味。志存高远、品行高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与世俗格格不入。自居清流、恃才傲物者,往往空谈误国,只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人,才有机会经世济俗,实现理想和抱负。
所以国考面试中,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要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语言的表达上做到雅俗共赏。这里借用广东人常说的“擦鞋”这个词。正如北京人管拖把叫墩布,江南人管聊天叫吹牛,四川人一定要管馄饨叫抄手一样,广东人管拍马屁、恭维奉承叫做“擦鞋”。我不知道这是白话中的词汇还是两湖的方言,总之感觉很形象。单位里大家经常互相擦鞋,下级给上级擦,上级也偶尔给下级擦,同级之间特别是不太熟悉的同事之间更是练习擦鞋技巧的最好场合。
擦鞋的水平是有高下之分的。我的段位比较低,见到不熟悉的同事最常见的擦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你最近看起来气色不错”,对方一般会谦虚地说“吃得多,干活少,当然气色好”。另一种是“你最近气色比以前差多了,我昨晚和妹纸散步,看到全楼就你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又在写什么大作?”对方一般会哈哈大笑说“那一定是下班时忘记关灯了”。其实我每晚并无佳人相陪,也不懂得如何观人气色,这样说只是在试图传递着我一直在关注关心你的意思。
当然还有段位更低的。几年前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对省委书记说:“您到河南之后,我们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我们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其擦鞋技巧之拙劣令人作呕,不忍直视,被网民成为“洗面帝”。可见,不殊俗绝不等于恶俗。
我之前发过一个帖子,讲总理到校视察,说太对不住大家了,我在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才来看望大家。这话该怎么接呢?一个同学立马说了一句,压轴。这鞋就擦得漂亮,有机智幽默之感,无卑躬屈膝之态,既让领导脸上有光,也让学校有面子,所以大家都开心得笑起来了。
我还听说过一个事情。25年前,国家最高领导人到江南视察,兴致很高,茶余饭后颇为感慨,对陪同的市委书记说,我原本都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了,我还联系了你们这儿的一个老师傅,打算跟他学习微雕。这个鞋该怎么擦?说哎呀您真是多才多艺啊?这话放在一般人身上可以,但去恭维一个国家领导人多才多艺,就说不上是恭维还是讽刺了。那个市委书记也是机智,马上说,您可不能去学微雕啊,祖国的大好河山还等着您去雕刻呢。这种具有家国情怀的擦鞋话,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次,某市召开养老事业推进会,民政局在汇报时说经过与国土局多次协调,终于争取来了几个地块用于修建养老院,其中一个还是国土局自己的老旧办公楼。这个汇报很得体,既体现了自己工作的成绩,也给同僚带了高帽子。接下来分管民政但不分管国土的副市长讲话,就给下属擦了一次鞋,他说你们民政局能把国土局的办公楼拿来建养老院,不容易,这真是与虎谋皮啊。引得全场大笑,大家都明白与虎谋皮的意思,副市长在给民政局擦鞋的同时,敲打了一下国土局。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高手。我在准备国考面试时,也尽可能在答题中加入一些不恶心的擦鞋话,以体现自己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
比如这样一道题,同事生病住院,留下的工作计划有漏洞,领导让你继续完成,怎么办?回答时我不会急着谈怎么办,而会先给同事擦一下鞋,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同事制定的计划是带病完成的;再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中有漏洞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样说,就可以稍稍显示出一点人情味。答题的最后,一般还要提到及时向同事通报工作进展,分享任务完成后的喜悦,我在表达这层意思的时候会加上这样一句话“这项工作凝聚了同事的心血,后期的顺利推进,也是建立在同事之前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的。”这样说既实事求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通报进展、分享喜悦的程式化的感觉。
再比如遇到领导批评自己该怎么办的题目时,一般的参考答案都是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努力反思,加以改进。其实当你说出正确对待、努力反思这几个字的时候,就已经是在背答案了,会给人一种“貌恭而不心服”的感觉。试想,如果领导对你的批评真的触及了灵魂,让你幡然醒悟,你会说出正确对待这几个字吗?不说痛哭流涕吧,至少也得是懊悔不已。当然,这是影.帝级别的。我想到自己的一个经历,有次大BOSS狠狠地批评我和几个同事,我脸皮颇厚,装作缩着头灰溜溜的样子,暴风骤雨之后中BOSS过来打圆场,说你们回去之后好好琢磨琢磨领导说的话,今天领导是给你们几个开了小灶了。之前大BOSS批评的话我一句也没往心里去,但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什么是正确对待?这就是正确对待,面对领导的批评不仅不心生怨念,反而甘之如饴,闻过则喜。于是我在考场上就曾这样回答过:“领导不批评别人只批评我,这是给我开了小灶,这是对我的教育、培养和爱护。”这样的语言,就比直接说要正确对待更进了一步。
再比如这道题,领导将一项重要工作交给你,并嘱咐你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沟通。你不敢做决定,经常找领导请教意见。某日你找领导沟通工作时,领导严厉批评了你。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相信很多同学在工作中都遇到过这种出尔反尔、喜怒无常的领导,明明交代了自己要多请示汇报,但自己去请示汇报又挨批评。于是一边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记恨着这样的领导,一边为了答题又要满脸堆笑着说千错万错错在朕躬一人。其实这种貌恭而不心服考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体现在答题内容上也会显得单薄。我在上一个谈气质和心态的帖子里就强调,我是真心地敬畏这些考官和领导的,因此我始终会以君子之心揣度领导之腹,不失时机地擦一下鞋。回答这道题时我的第一点会这样表述:“第一,我没有准确领会领导的良苦用心。这项重要的工作,假如交给有经验的同志来做,可能根本不用领导费心,很快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但领导却把它交给了能力和经验都比较欠缺的我,这是有意地培养我、锻炼我,但我却没有正确领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没能好好把握这次学习提高的机会,辜负了领导的一片良苦用心。”其实,领导在安排工作时究竟有没有良苦用心?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考官看来,你是不是个能够领会到领导良苦用心的孩子。
再比如,有件事情领导没有安排你去做,但你又很想去做,怎么办?在回答的最后大家一般都会有个表态,就是不管最后领导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服从。但简单这样说,就会显得生硬,还是得给领导擦鞋。比如这么结尾:“在向领导汇报完上述理由后,我会听从领导安排。毕竟领导安排工作是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的。如果领导同意让我去做,我将如何如何;如果领导另有安排,我也将如何如何。”一个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一个另有安排,就隐晦得向考官表达了领导在你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有的时候也可以给自己擦一下鞋。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和小李共同完成紧急工作,小李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严重影响工作进度,怎么办?这题不管什么答法都绕不开一个点,就是得去主动关心小李,了解导致他情绪低落的原因。很多同学一句主动关心就简单带过,其实完全可以稍稍扩充一下,用现场化的语言让考官感受到自己对同事的那份温暖,比如这样表达:“我会立刻关心地询问小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问题,告诉他有困难不要憋在心里,说出来咱们一起扛。”
以上讲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的技巧,是一辆豪车的座垫,是一盘大餐的味碟。只把皮鞋擦好,是不可能得高分的。真正能够持久地震撼心灵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梁启超面对袁世凯称帝说的那句“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的人格和血性。
白罂粟 9年前
白罂粟 9年前
汉唐盛-世 9年前
考官恐怕不愿意见到、听到比自己更油化的人吧。
百事恰 9年前
道轮子 9年前
空城忆昔年 9年前
hsaqyz 9年前
拾级而上 9年前
yqpch 9年前
caomeivivi 9年前
川渝行 9年前
川渝行 9年前
lau87 9年前
小健宝 8年前
上次有这种感觉是复习申论时 最后得分78 哈哈 有感觉了!!!
九拍 8年前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在职场里摸爬滚打过的人也难有这样的修为的。
这种答题水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不要去强求,说话尽量说的暖和一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