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安徽

8年公考经历,说说行测。(新手备考必看,老鸟可以绕行)

利利-枫恋 8年前 564次点击

8年公考经历,说说行测。(新手备考必看,老鸟可以绕行)

16 条回复

利利-枫恋 [OP]    8年前

本帖最后由 利利-枫恋 于 16-9-18 11:25 编辑

一、吃透题型,系统掌握解题方法。
有人可能要说,题型我早就知道啦,五种嘛。其实我要说的是,题型要和方法结合,这里的方法,不管你用的是任何辅导班的方法都行,但是最终要变化成自己的。因为辅导班的方法基本都已经成型,就是让你最快的了解怎么解题。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开车学驾照,教练会告诉你,怎么对点,怎么对线,这样就能倒车入库了,侧方位停车了。然后悠悠的就过了驾考。但是自己开车后,并不记得这些点线,也摸索着,照样各种小地方也能倒进去。这就是训练后内化于心了。
再举一例,行测图形推理,有教程认为其中如果是数量类,分为点、线、角、面、素。然后告诉你哪些图形是数点,哪些是数线,但是真到了考试,一个乱如麻的图形,到底是数点还是数线,就很说不清了,不可能每个都数一遍来找规律。但是,当图形推理题目,做个无数个后,看到一个图形,你就知道这个肯定是数线,甚至是曲线和直线都要数。这就是系统性复习题型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训练的结果。
所以。题型要和方法结合要全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例如,言语理解。一般可以分为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其中选词填空又实词和虚词。实词又包括成语和普通词汇。这是题型。那么方法呢,方法有看语意轻重,看感情色彩,看搭配,看语境,以及词语辨析等。当这些都掌握好过后,做题就会变得敏感,“评判”显然比“批评”词义更重;“处心积虑”“殚精竭虑”显然感情色彩不一样。这只是举个简单例子。关于题型和方法。一定要系统的备考。就是专项复习法。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专项,模块宝典等。不能说谁的更好,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口皆碑的。这个也可以自己鉴别。一般认为,1分钟不能解题的方法,就不是方法。数量关系最多2分钟解不出题目都是不是好方法,所以经常看到有些题目的解答,解析思路和分析,简直半页纸了,脑补一下,发现有这个方法,3分钟都不可能做出来,这样的方法和教材要坚决摒弃。要找到1分钟能解题的方法和教材。我个人的系统是,蔡金龙的逻辑,顾斐的言语理解。资料分析没有系统,数量关系用的是华图数量关系模块教材。但是现在市场上系统很多,尤其是粉笔异军突起。我要说的是方法都没有错,只要1分钟能解题就是好方法。最关键是是方法最终内化成自己的。我用的顾斐的言语理解系统,但是我现在做题,可能半点也想不起来我之前学过的那些什么312看题法,相对绝对法,同义替换,精简压缩法,等十二个解题方法与技巧。但是我做题会用这些技巧,已经融入自己的思路了。
这就是系统复习的重要性。很多人年年看行测,就是不提高,核心也在这里。没有系统的复习。就好比武林上,有人各门派的都学了,反而不如学一派武功,然后自己苦练的更厉害,杨过也是学了百家武功后自创黯然销魂掌才能成为大侠的。个人的思维的原创很重要,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
二、融会贯通,限时真题海量训练。
当所以题型都吃透了。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好比学会了一个武功,就想赢别人,也是很难。但是必须要去打,不打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不知道自己的破绽在哪。所以不要等自己学好了,才下山,新手考友放手去打吧,去考试,国考,各省考,哪怕事业考。一个字,干!不要怕报名费浪费。考了才知道自己差距在哪里。而且能得到新的思考,认识新的考友,一个真实的经历,比一百个想象的经历来的更有用。
当然考试不是时时都有,这就需要给自己一个考试的环境。最终是需要考试的,不是做题玩玩找成就感。所以,越真实越好,越能融入进去。
真实首先要选真题,纸质真题,不能是拼凑的模拟题啊,模拟题是没有逻辑的,是不好的东西,坚决摒弃。有人说,真题辣么少,我早就做完了,其实你真的做不完啊,从2010年到现在,之前是不联考的啊,每个省都有题目,2010年到2012年3年就有几十套了。然后最近4年上下半年联考,近十年国考,还有不联考的江苏ABC,浙江等等,都是极好的真题啊。找不到?我的神啊,不要找电子的打印啊,没用,浪费纸啊,还有错误。你忘记了有个首富叫马云啊,各种省的真题合集纸质版的出版物都是数不胜数啊。
现在app流行,一个app上就能模拟做真题。也能刷题。但是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桌子,椅子,有笔和草稿纸,就不要用手机刷题了。模拟真实场景吧。电子竞技高手,换了桌子的高度,鼠标垫子,都能影响成绩。难道躺着用手机做题,真的不影响么。
还有很多上班族,上班看书做题,我觉得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是不认真上班,同事知道你考试,感觉多牛一样,最终考不上更压力大。而且上班分心太多,一上午看书,可能不如我晚上关门开台灯,半小时的效果好。备考是一个人孤独的修行,越是静心,越是不张扬,越能沉淀出厚度。所以,桌椅板凳,纸质真题,手表文具,要有自己的书桌。
其次是要静心啊,做题只需要一个东西,那就是手机上的闹钟软件。关掉电脑,关掉wifi。
行测训练,短的长的都可以玩。例如我做5题图形,我定一个5分钟闹钟。做10题数量,定一个15分钟闹钟,做15题资料分析,定一个15分钟闹钟,哪怕做10题常识,也定一个4分钟闹钟。定完闹钟,深呼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考试了!然后全神贯注,用扫面议的眼睛去扫动信息吧,传输大脑吧,思考吧。勾选吧。然后闹钟响了,你发现还有1题没做,这已经很不错了。要的就是这样的紧张感。如果你都做完了且正确率高,下次请减少1分钟。
三、总结成型,打造自己做题节奏。
节奏,就是韵律,节奏很重要。早些年的时候,辛苦复习了半年数量关系,自以为这次强项是数量了吧。结果开始就做数量关系,花了半小时,竟然没有做完15题,最后考试时间到了。最简单的常识和类比,来不及做。心痛不已,只考了及格分。
行测的时间分配上,楼主是这种人,考试行测十几次,没有一次是做完的,最高分77次,那次有十道题没做,最后都是猜的。今年上岸考75,也有3题放弃了。可以说,行测只要给我时间,我就能考到分,因为各模块已经学的很透了,但是时间总是不够。当然有很多人行测时间完全够用,其中很多大神是这样,也有分数考的不好,但是时间够的,那么这就可能是方法有问题了,错误率太高的追求快速是没用的。所以,行测的节奏就是掌握正确率和速度的平衡。速度快,正确率必然下降。
不得不说的是做题顺序,有人喜欢从前到后,但是楼主个人喜欢按照自己的顺序来做。我的顺序是先做常识,25秒一个,不纠结。其次做强项逻辑类,先做类比推理,30秒一个,然后做定义判断,50秒一个。然后是逻辑推理1分钟一个。接着15分钟做完资料分析15题。再4分钟做5个图形,不管能不能完成,只给4分钟,涂卡。上半场结束,一定要预留50-55分钟时间到下半场。先做数量关系,10道题,先扫一眼题目,先易后难,容易的类似几何的,概率的,排列组合的,难的像速度,工程等负杂的放到后面。看表,不管10题能不能做完,一定要留30分钟给最后的言语理解。言语理解前面15个选词填空10分钟,后面基本上15分钟完成,然后最后涂卡。
这个做题顺序是我坚持了很多年的顺序, 但是基本都是做不完,最厉害的一次,只留给了25分钟做言语,竟然做完了,得益于平时的言语理解真题训练,大段的言语片段只花40秒看完题干,找到答案。在做题顺序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建议是不要从前到后做,按照自己的顺序做。这样有节奏。
以上就是行测的备考策略上,个人的一些观点。下面想说说对行测各部分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行测各部分小观点。

利利-枫恋 [OP]    8年前

占3楼

利利-枫恋 [OP]    8年前

4楼也先占一下。

viptracy    8年前

谢谢楼主分享

北国佳人    8年前

楼主精力真充沛

利利-枫恋 [OP]    8年前

还没有写完,有时间在写。
还有小议申论。浅说面试。

皖西太守    8年前

赵乾孙礼    8年前

经验贴

新建文档    8年前

必须点赞!

chenjiejia    8年前

楼主给力期待继续更新

奥卡卡    8年前

写的不错

月上秋梧桐    8年前

学习了

小狐狸123    8年前

洗耳恭听着

七分情    8年前

利利可以出书了

利利-枫恋 [OP]    8年前

@七分情  
出书给自己看啊。。

默默努力着    8年前

o^_^o^_^o^_^o^_^o^_^o^_^o^_^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59238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