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smknow_HZR • 7年前 • 1046次点击
“以水为师”,从最好的申论命题,谈最好的申论作文。
smknow_HZR [OP] 7年前
design145 7年前
海洋310 7年前
0小飞侠0 7年前
夜深人静天微凉 7年前
yuroly 7年前
tony1234fe 7年前
木幻 7年前
期待-成长 7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89996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smknow_HZR [OP] 7年前
做过17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的同学都发现,以水为师,可能是“最好的申论命题”,因为无论哪一类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所收获。以水为师,水有诸多优点,水的包容、水的变化、水的柔、水的智、水的仁。
我自己也收益良多。题目要求以水为师,但范围很广。有不少同学思如泉涌,谈了很多水对我们德行的启示。但我在多方学习和多次思考后,仍坚持必须结合材料主题城市治理或国家治理来写,否则就变成了泛泛而谈的“高考高分作文”了。申论命题都来源于材料,不要因为越充实的积累,而忽视了材料。要善于从所有材料中抓到命题人的真正题意,这是智力和时间的考验,最终能帮助获得胜利。应该加强对材料的解读,把立意再缩小些向材料靠拢,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申论了。
以水为师,如不联系材料,就是水对德行的启示,而材料主要为水治理及城市治理,如紧贴材料,有的同学写《知水与治水》(没见下文),也很精彩;但如适当高于材料,这里的高只是写作角度层面更宏观些,放到中观视野的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会更好写,就介于二者之间,所以老师说的源自材料又高于材料,真的是这样啊!
以下是我写的作文,最后为公众号“艾申”老师写的范文《知水与治水》,请大家指导。(如侵犯到版权,将及时删除)
以水为师
--现代治理应学习的传统文化性格
泱泱大国,悠悠万事。经济如何转型发展变得大而壮?发展如何应对生态环境的“天花板”?扶贫工作如何深入腹地?如何早日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全国“一盘棋”?水知道答案。水蕴涵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性格,给我们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诸多启示。师水之智,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师水之仁,以人为本、推行仁治。【开头还是以首段末提出观点为关键原则】
水灵动多变的智慧启示,治理必须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分论点提出也应在分段首句用陈述句式提出,而避免采用修辞、引用。】“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的水是增长智慧。无独有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也指出,世界上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又指出,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中外文化的契合之处,启示我们,治国理政不可教条主义、因循守旧。就如刚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一度引起争议,甚至有人提出,计划生育的政策走了太多弯路。历史雄辩地证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曾为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动力,还将因势利导,引领全国人民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再比如,党中央在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要通过“五个一批”,帮助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创新创业扶持一批,生态补偿解决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水变化多端,随境而适,计生、扶贫等社会问题的治理也充满丰富多变的智慧。【举例后说理】
水仁德博爱的胸怀启示,现代治理应该重视仁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说法治因其刚性约束得到古今中外的推广,那么仁治也因其道德教育、潜移默化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推崇。“风行草偃,从化无为。”推行仁治也是唐太宗等古代明君实现国泰民安的关键。就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孟尝君买来的仁义,引出了历史上道德建设、柔性治理的必要性。此外,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净万物而不择其类,也是包容、公正的象征。“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当前国家治理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也是水的精神的良好阐释。
世事变化无常,治国问道有方。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以公共服务便民、以经济发展惠民、以精神文化建设慧民,【以人为本的对策】不走形式、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将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有机结合,加快解决就业、医疗、养老等老大难问题,做到因势利导、点面结合、标本兼治。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水丰富的文化性格,【点题】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调和鼎鼐的方法论智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有机融合,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新的篇章。【标准的呼吁式结尾】
design145 7年前
海洋310 7年前
完全偏题,完全是不按题目要求胡乱写作
0小飞侠0 7年前
夜深人静天微凉 7年前
smknow_HZR [OP] 7年前
我是第一篇啊,按考场模拟,写了一个半小时,没有查资料。第二篇是范文
夜深人静天微凉 7年前
写的挺好的,我打印出来反复读了好几遍,语言运用很棒,只是感觉论点不太清晰,只是感觉。
夜深人静天微凉 7年前
再多说一句吧,今年国考最后这道题,你的理解是对的,源于材料高于材料,用水引申到现代治理。但其实升华到道德或者文化方面也是可以的,因为材料3已经把这个点给拔高了,任何材料都不是无意义的,你的出发点是 由水及国,也可以由水及人,由水及文化等等,一样的道理,仅是自我理解。
yuroly 7年前
smknow_HZR [OP] 7年前
谢谢你的鼓励,我在加强练习
tony1234fe 7年前
木幻 7年前
smknow_HZR [OP] 7年前
“拼接感很强”,我本来就是先列大纲,再落笔成文,现在回头来改,我加了些连词,适当调整了论述顺序。请教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代治理应该重视仁治。如果说法治因其刚性约束得到古今中外的推广,那么仁治也因其道德教育、潜移默化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推崇。“风行草偃,从化无为。”推行仁治也是唐太宗等古代明君实现国泰民安的关键。就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孟尝君买来的仁义,引出了历史上道德建设、柔性治理的必要性。此外,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净万物而不择其类,也是包容、公正的象征。“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当前国家治理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也是水的精神的良好阐释。
yuroly 7年前
可能你的基础功没有很下精力去修炼。
把你的引用一删,你再回来看看,相信你会有所领悟。
smknow_HZR [OP] 7年前
你意思是我的引用掩盖了逻辑混乱、逻辑跳跃吗。
yuroly 7年前
多仔细看看吧。水多肉少。
smknow_HZR [OP] 7年前
是的,还要加强
期待-成长 7年前
期待-成长 7年前
smknow_HZR [OP] 7年前
谢谢你的鼓励,给了我不少动力。若有机会通过考试,一定回来回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