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陕西
smknow_tstf • 7年前 • 659次点击
人生有路,勤学为径。
smknow_tstf [OP] 7年前
伊人浅笑醉长安 7年前
shl308 7年前
lianggedo 7年前
zzzzzzzzzmu 7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6754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smknow_tstf [OP] 7年前
我在论坛发过的帖子很少,但时常关注,历次考试的时候论坛也是最给我营养的地方,今年刚走上了领导岗位,回顾走过的路程,有辛酸、有坎坷、有彷徨、有辉煌。
有三次考试是我历历在目的,一次村官考试,考到了长安;一次公务员考试,考到了周至;最后一次上岸时进市级部门。
身边的朋友都把我当励志的典型,但他们不知道成功背后的汗水,人们往往将辉煌示人,辛酸确是只愿向最亲近的人诉说。
大学刚毕业,当时还是200分制,我当时的能力基本上考在105左右,这个成绩相信很多人都看不上,村官考上公务员的那次,我考了119,我记得我的竞争对手第二名考了108,面试全场第二,我毫无压力的上岸了。
不排除一些人很聪明,他们能很轻松的考120+,我这个帖子是鼓励向我当初一样还处于迷茫、彷徨期的小兄弟们。
提升的10多分不是毫无代价的,119的成绩当年在城六区都是有竞争力的,我很欣慰这个成绩,这个成绩也是我应得的。
我村官时,认识了我的媳妇,她是西安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稳定,收入比我高,她跟我结婚时,喜宴桌上很多她的同事都为她感到不值,因为新郎看不到前景。当然,现在的她的那些同事,很多已经被我甩到身后了。
结婚那一年,我媳妇和我在租的房子里说,我跟你结婚,是看上了你,你有能力,绝不止于此的能力,你要相信你自己。然后,她把我按在房子里一个半月,就这一个半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玩起了题海战术,但现在回想起来,题海战术对行测是很有用的,但要拿下申论,题海不够聪明,也带不了我成功。那一次上岸,申论救了我。
我说一下申论我当年是怎么复习的,希望需要的人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路数:
第一步,做一套真题;第二步,认真学习真题提供的解答的答案;第三步,稍事休整,重新做一遍真题。当时的一套申论真题,我是花一天时间做的。
没日没夜的闭关一个半月,我的成绩提高了15分作用。
今天先说到这,改天说我第一次上岸的面试。
伊人浅笑醉长安 7年前
shl308 7年前
smknow_tstf [OP] 7年前
签位理论上是有优劣之分的。一般来讲,前三号对考官来讲是为一天定基调的签位,我有一次遴选考试,前三个考生过后很长时间是在等待的,因为考官要讨论,综合三位的表现,定位一天的高、中、低档。因此,对考生来讲,前三号一般是不愿被抽到的,因为表现再好,很难飚高分,还很容易紧张,影响正常发挥。
下午最后的几个签位也不容易得高分,因为考官疲惫了,你说的内容基本前面的考生都听过了,没有多少新意,给高分对考官来说也是有风险的,他们想着打个差不多的过去算了。
但凡事都有不尽然,我前一阵在论坛看过一个帖子,就是1号签位全场第一,而我第二次考市级部门签位是最后一个30号签位,也是全场第一,所以,对有深厚准备的人来说,签位其实并不重要。
我考试第一次进面试的时候,听到一些前辈说,你进考场的时候,其实分数就已经打出来了,我觉得太诡异,不大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不得不说,这句话也是我现在想告诉大家的。
简单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你就是什么成绩,所以,我帖子的标题是“人生有路,勤学为径”,面试是这样,笔试亦如此。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把面试简单分为了几个层次:
第一档:78分全场平均分
第二档:80分你可能领先对手一两分
第三档:84分能进全场前五
第四档:86分大神级别的存在
我大学在西安上的,学校里也是院系一个社团的负责人,不复习的状况下,我当年的水平是在第一档和第二档之间的,第一次上岸的面试,我全场第二,仅比第一名少0.2分,从表现情况来看,我进入了第三档到第四档之间。
笔试和面试的提高都是很困难的,常年考公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我下面来说一下我面试的复习和进化过程:
第一阶段:我也很茫然,因为我第一次进面试,用我媳妇说过的话,你这样肯定挂了。我能磕磕碰碰把一套题打完,手部小动作很多(这是紧张的下意识反映),嗯、啊、这个等词不断,看了面试书,我觉得我还有差距。
第二阶段:进过一周的自我折磨和调整,我能大概答出答题模板的水平,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敢有自己的思想,话还挺多,时间答的也还充实。
第三阶段:我开始逃离模板,因为模板把人答的像木头人,我希望能磕磕碰碰的用自己的答案来说出答案,不介意说错、不介意说了让人笑话。这个阶段时间比较长,有个2周时间吧。
第四阶段:我学会了回避雷点,知道考场上有些尺度的话不能说,哪怕是自己心中所想,我开始探索如何圆滑,如何公务化的答题,因为我不是体制内的人,当然说不出体制内的话,我拓宽视野,网络上,习题上,论坛上反复探索,追求答题的准确节奏。
走上考场是复习了一个多月之后,在不断的否定自己之后,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答题套路。
lianggedo 7年前
伊人浅笑醉长安 7年前
有时间的时候,也请你把自己的经历无私分享给大家哦
zzzzzzzzzmu 7年前
lianggedo 7年前
感谢楼楼赏识!我其实关注论坛很早,我的公考从论坛汲取了充分的营养!回馈论坛,为广大考友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论是我自己的主题帖或者陕版论坛的任何帖子,只要需要我解答和分享同时在我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我都会竭尽所能为大家提出中肯的建议的!
lianggedo 7年前
伊人浅笑醉长安 7年前
感谢你无私的分享和辛苦的付出!码字很辛苦的!
smknow_tstf [OP] 7年前
然后我就被考懵圈了,因为题型已经变了,8个选择的数量计算题我第一次见,以前复习讲究策略,数量计算一半靠算,一半靠蒙,蒙对的概率还超过四分之一,因为里面有些奇偶规律之类的小技巧。结果直接被数量计算题放倒,前面三道题我都算了有五分多钟,硬是一题都没算出来结果,时间眼看不够,我整个放弃了计算题,全部选E,将重心放在了检查不确定的题。最后数量题好像全军覆没了。当年考了170+,差好几分进面试。
更让我崩溃的是,我过后又重新掐时间点做了一遍计算题,做了将近四十多分钟,硬是只算出来3道题,也就是说,计算板块我真是拿不了分的。
冷静下来后,我知道我下来该怎么做了,我买了厚厚一本行测专题真题,只做数量计算,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只做这个专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第二年,我计算板块10道题硬算出来8道,因为专题训练,时间做的也还可以接受,时间非常紧张,我将常识题放在最后做的,有将近20多题是扫一眼给答案,最多10秒。那是我考试时间用的最残酷的一次,后来成绩下来,证明我赌对了,我考了190+,一个我认为根本考不了的成绩。
smknow_tstf [OP] 7年前
我刚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应对两张考卷,天真的认为我只要每天做一套两套题,时间长了自然能考上,这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回想起我闭关一个半月的日子,是高强度、高压力下的氛围使我自己开了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说,学习没有诀窍,当你真正投入进入的时候,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下,终究有一天,你也会顿悟,你也会有质的提升。
如果你的耐性不够,我建议你从专题板块做起,这样,你的目标方向就很明确,就是一类一类题不断的攻克,当你把每个板块的真题都能在讲究时间效率的情况下做的不错,你整张卷子成绩自然也就起来了。
zzzzzzzzzmu 7年前
smknow_tstf [OP] 7年前
周末带娃,不更新。
这周谈一下我考试的心得。行测和申论不想谈,感觉水平还是不够,怕误导大家。谈谈面试吧,这个我有信心,混迹论坛、yy这么多年,也只碰到一个让我服气的。
因为我不是搞培训的,我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每次说一个方向的思路。
今天说第一讲:公务思维。
老实说,我认为面试有本身的素质基础,我当年第一次进面试考场就拿下全场第二,与自身一些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但菜鸟也能轻松上岸,证明这事并不难。如果说面试时让你骗考官,那这话有点难听,但让人看见更光鲜的自己,让这些考官感觉你以后可能行,你可能是我们要的人,这样就讲究考场上的说话技术了。
一些人从事过相关工作或者就是基层公务员,他们就会有一定的基础,面试成绩肯定平均分以上,但新人我认为也没必要感觉可怕,因为我当年就是新人。我认为不管新人还是熟手,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对面的考官觉得你进来了,就算现在水平不行,也觉得你以后肯定能成长,这才是面试的关键。
简单来说,考官会现场判断,你有没有公务思维,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材料。
公务思维首要的是,你要讲政治。你要有最基本的判断,政治的基本规则你得懂,不是非黑即白,那是屈原。举个真题当例子,你是新人,发现单位有小金库,你怎么办。
政治小白就会马上去举报,去吧,出去了,考官也就把你pass了。
我来说下这题的思路:
1、单位私设小金库是不对滴
2、小金库是历史产物,也有些积极的因素,组织一些团结大家的活动也会起到好的效果
3、现在国家明令禁止了,这肯定是违规了,我要跟领导汇报下
4、领导如果一意孤行,我就向更上级反映。
这就是公务思维,凡事处理都有一定的程序,你一定要把程序走完。公务思维带有辩证法思维,存在即合理是它的核心,考官也想通过这个考察一下你看一个问题的综合能力。
smknow_tstf [OP] 7年前
我一直认为,要答好每个类型的题目,你首先要知道考官希望通过这一题考察你什么。应急类题目是每年必考的题型,因为它考察的点实在是太全面了。
应急类题很难答出亮点,因为它考察的是一个人高强度压力下处理公务的水平,很多人都没有进入系统,而应急类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协调能力和领导水平,考生往往答的比较书生气或者模板化,这都不是考官想听到的。
我认为这类题型考察的是考生的现场气场,通俗点来说是考察你是否镇定,是否镇得住考场的场子,至于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它的答法模板是这样的:
1、稳定现场秩序
2、选出群体中的代表,现场听取民意
3、尽量安抚,适当答复,将登记的民意呈领导阅。
4、看能不能总结下经验教训,争取下次不再发生,或发生后能更有效处理。
这个答法没有问题,考生的分数决定与你这样答的时候是否镇定,是否能说一些与处理事情紧密联系的细节。
我挑战过一种不同的答法,下了考场我也心里没底,但分数证明考官愿意听,这种答法是基于领导派我来就是办事的,我不是来走程序趟趟的,我争取最大权利化的现场处理,当时的题是拆迁引起的集体上访:
1、拆迁时候群众想多要点,这是很正常的
2、我做些工作,稳定现场情绪,选出群众代表来协商。
3、合理的要求可以答应,不合理的要求我登记上报,三到五个工作日给答复
4、下来后,我要查一下拆迁过程是不是有违规操作的问题,如果有,严厉查处,给群众一个交代。
这个答法有冒险成分,建议考生不要模仿,我想说的是,我答的这样激进,还能得全场最高分,其实不是答案的问题,而是我答题的气场已经完全镇住了考场,这种强大的自信让考官能够相信我进入公务系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smknow_tstf [OP] 7年前
第三天,说下答题时间如何掌握。
答题时间并不是衡量成绩的标尺,答题内容才是。
但答题时间的掌握也需要技巧,前半程的签位你可以多说点,因为考官精神还兴奋着,有兴趣听你多说些,说的好了分也不会低,但后半程的下午场大家还是要注意,能言简意赅最好,切记不要为了把时间说够,让考官觉得你很有条理而长篇大论。
我个人的答题风格也不断在演化,有时间用的多的时候,也有少的时候,这个不是很重要,但切记一点,一定不要为了撑时间把题答的又臭又长,一上来就一套培训模板的答法,不把条理说完不结束,这是取死之道。
两次重要的面试,都是三题,限定9分钟,加上思考时间,我每次最多答六分钟,我的答题风格是说一句就是一句,每一句都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表达,绝不说虚话。
这就跟有些领导开会一样,如果照着稿子念,都是一些空话、虚话的话,下面就睡着了,考场上的考官基本都是系统内的领导,他们见多识广,一看你来虚的,在抵触情绪下,谁还会给你高分。
考场上不要害怕表达思想,对一题的观点的好恶完全可以自由表达,但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历练,培养自己成熟的世界观,这是高水平答题的关键。
组织类的题型很容易答的时间很长,因为很多事情的安排、处理一说就不容易刹车,其实这类题型很简单,考官就是想听一下你的具体做法,你就答领导安排你后准备怎么干,关注于把其中一个关键的细节做好就行,让考官觉得你有把握事情实质的能力就行。
千万不要这样答:
1、领导安排我了,我很重视。(怎么重视你却不答)
2、我会前期做好准备工作。(细节不说,光说框架)
3、活动开展的时候密切关注。(不答关注的具体细节)
4、总结,上报领导,下次争取办更好(这个完全是走过场)
举个例子,领导安排你元宵节搞一个活动。
你就把着重点放在我想搞几个活动(灯谜、跳绳、踢毽子、知识竞答等),以及为了把这些活动搞好,我要怎么调动人、财、物。
smknow_tstf [OP] 7年前
一般来说,现在各地省考的主体思路还是出题不管难易,起码能够让人都能看懂,让所有人都能有点话说。我今天想说的方向针对两个方面:一是考题真的不知道说的是啥,二是知道考题大概说的是啥,但是不能肯定,怕答着答着偏离了它的本意。
对这两个方面的突发情况,我认为,考生要做的首要任务是不要慌乱、冷静应对,至少要让考官觉得你很镇定,哪怕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腾。
我认为省考这样出题也是一种策略,我最近在qzzn看过一篇帖子,说的就是楼主第一题就懵圈,他是怎么做的。
大家要有一个共识,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站到面试场上的,智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你一看就不知道怎么答的题,你的竞争对手其实也是很茫然的,这种竞争环境下比的就不是谁比谁把这题答的更好,而是谁在这一题上犯的错误要少。
他的答题思路我很欣赏,第一句话就说,各位考官,这一题我可能理解的不深刻、不到位,下面我就以我个人对这道题的理解来说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然后尽量言简意赅的答完这道题,以平和的心态尽力将接下来的题答好,最后下考场,他的分还不低,竞争对手有一个直接就崩盘了。
考场上不要怕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自己难以理解的题还是尽量答的中庸一点,这样就减少了犯错的成本。
突然想写这个方向的东西,于是专门上网找了一下真题,就用2017年7月1日陕西公务员面试真题来说一下:有人说:将军之剑,不斩苍蝇;又有人说:魔鬼藏于细节当中,你怎么看?
这一题前半部分说的是成大事不拘小节,后半部分说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把后半部分不要,那这题就是一道上面我所说的题型,难度直接翻倍,因为短暂的考虑下,考生很难形成成熟的思路,答题方向又太大,很难把控。
最后总结一下,遇到难题,考的不是你理解的深度,打分的依据将是考官看你答题的整体状态,答题内容倒是其次,所以,哪怕有慌乱,尽量装镇定。
smknow_tstf [OP] 7年前
伊人浅笑醉长安 7年前
zzzzzzzzzmu 7年前
现在的人都浮躁,也只有说待遇的帖子能多引人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