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许颜 • 6年前 • 1182次点击
2018年国考地市级作文分析《试谈“有”与“无”》
许颜 [OP] 6年前
关键是教育人民 6年前
long685959 6年前
我就要一次上岸 6年前
2019一举成公 6年前
sunny浪漫骑士 6年前
还不是美滋滋 6年前
许颜 [OP] 5年前
5年前
zwh1793 5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33275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许颜 [OP] 6年前
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别看题目要求不长,但是里面呈现出满满考点。如下:
1. “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意味着材料中前两则论述农村内容的材料可以不看。
2.“有”与“无”是老子提出的观点,我们需要正确、深刻理解老子的这个观点。 (所以我们可以先看看材料6)
二、材料剖析
材料6:
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那里地上道路平整,天空没有一张“蜘蛛网”,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这让人想到 《老子》里的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原句】老子以人们居住的屋子为喻,他说一间屋子,开凿门窗,修建四壁,只有形成虚空部分,它才具有一间屋子的良好功能。【对原句的释义】 据此,老子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强调“有”与“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瑞丽花园小区的李奶奶,离开广袤的田野,住进了单元楼,总觉得“喘不过气来”。看来,李奶奶虽不是哲学家,但在感觉上与老子“有”“无”之用的理念暗合。
分析:
这一段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有”“无”的理解。虽然老子的话我们不明白啥意思,但是后面有一句出题人对老子话语的释义。从此句可以看出, “有”是指有实际形体的部分,“无”是指虚空部分、无实际形体的部分,并不是指“没有”的意思。那么“有”和“无”都是具有作用的,换句话说“有”和“无”意味着实体与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
后面的材料基本都是案例性质,我们需要从案例中提炼“有”和“无”分别都代表着什么。
材料3(瑞丽花园小区):生态景观的“有”与休闲空间的“无”需要并举。
材料3(南平巷地区):商业发展的“有”与历史文化的“无”需要并举。
材料4(新桥/圣保罗):公共领域的“有”与社会和谐的“无”并举。(正面案例)
材料5(S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的“有”与地上发展潜力的“无”并举。(正面案例)
通过材料6得出的结论——城市建设需要“有”“无”并举,就成为了我们的作文主论点,前面几则小案例里提炼出的内容就成为了我们的作文分论点。在此,我们需要明白, 对于一篇真题作文来说,中心论点意思都是相同,但分论点的选择不唯一,分论点个数也并没有限制 。只要分论点不违背材料内容(及现实情况),并且考生能有理有据地论述清楚就可以。
三、整理成文
那么我们来整理一下主分论点
原版
中心论点:城市建设也需要“有”与“无”并举。
生态景观的“有”与休闲空间的“无”并举。
商业发展的“有”与历史文化的“无”并举。
公共领域的“有”与社会和谐的“无”并举。
分论点美化版A:
让生态景观的“有”与休闲空间的“无”并驾齐驱,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让商业发展的“有”与历史文化的“无”并驾齐驱,打造文化厚重之城。
让公共领域的“有”与社会和谐的“无”并驾齐驱,打造和谐发展之城。
分论点美化版B:
生态景观的“有”与休闲空间的“无”并驾齐驱,以增加民众的归属感。
商业发展的“有”与历史文化的“无”并驾齐驱,以守住民众的获得感。
公共领域的“有”与社会和谐的“无”并驾齐驱,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试谈“有”与“无” (全文1036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民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不仅要光鲜亮丽“有面子”,更要舒适宜居“有温度”。然而,固有的城市发展方式难以跟上新时代的脚步,两者的脱节使得城市“野蛮生长”,更容易使群众滋生出不满情绪。老子曾提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理念,值得城市建设者借鉴。 其实,城市建设也需要“有无”并驾齐驱。
生态景观的“有”与休闲空间的“无”并驾齐驱,以增加民众的归属感。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人们需要放眼大自然的绿意,更需要能够充分活动、享受美景的休闲空间,所以城市建设必须“留白”。城市“留白”不是条块分割,而是整体绿化,比如河北着手构建的“大绿化格局”、成都预备打造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否则就像瑞丽花园小区一样,尽管花香草盛、绿柳成荫,却因为楼房密集、空地狭小使得美景无人欣赏。因此,城市建设不仅要有绿水青山,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民众陶醉其中,增加民众的归属感。
商业发展的“有”与历史文化的“无”并驾齐驱,以守住民众的获得感。 商业的发展繁荣带来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使民众生活更加富足。深厚的历史文化丰盈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文化引航”的时代,我们需要把历史文化嫁接到商业社会的植株上,而不能像南平巷地区那样,让元代胡同院落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商业与文化可以只“相爱”不“相杀”,被塑造成文化综合体的上海豫园、聚集了众多非遗美食的西安永兴坊、能够让人享受“巴适”生活的成都宽窄巷子,都是值得借鉴的案例。可见,只有因地制宜、保留当地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才能在商业浪潮中守住文化根脉、守住民众的获得感。
公共领域的“有”与社会和谐的“无”并驾齐驱,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目前城市中不乏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广告天地,它们被设计得优雅别致,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然而,这些公共领域并不是为特定人群服务而存在的,尤其是在贫富差距较大的今天,城市建设更需要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需要给予市民更多的人文关怀。17世纪的巴黎,一座新桥成为了恢复阶层交流的社会平衡器。如今,政府只有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才能让社会更和谐,人民更有幸福感。
人民是城市的真正缔造者,是城市理所当然的主人公。面对民众既要“有面子”,又要“有温度”的诉求,城市建设者唯有秉持“有”与“无”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哲学理念,实现“有无”并驾齐驱,才能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发展之城,才能给予民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是教育人民 6年前
long685959 6年前
我就要一次上岸 6年前
我就要一次上岸 6年前
我就要一次上岸 6年前
我就要一次上岸 6年前
这边有图
许颜 [OP] 6年前
文章首段末尾粗体字部分,“城市建设也需要“有无”并驾齐驱。”
long685959 6年前
“有无”并驾齐驱并不是一个观点。
许颜 [OP] 6年前
是中心论点,后面三段的首句(粗体字部分)为分论点。
2019一举成公 6年前
许颜 [OP] 6年前
有和无在材料里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在分论点里分别体现,既能说明含义,又能通过后面的论据进行更具体的解释。这是我的想法。
能不能麻烦你把你的开篇写一下呢,就是先解释有无含义的。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嘛。
许颜 [OP] 6年前
另外,开篇第一句——城市不仅要光鲜亮丽“有面子”,更要舒适宜居“有温度”
其实就是对有无的含义做出一定的照应。“有面子”一句就是指具有实际形体的部分,“有温度”一句代表虚空部分、人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感受得到的部分。
如果直接说有无的含义是指有无实际形体,我觉得特别生硬。
sunny浪漫骑士 6年前
还不是美滋滋 6年前
许颜 [OP] 5年前
题目中给出的是中心论点。分论点的设置方式不是唯一的。按照您的想法也可以,我这种每一段都在谈辩证关系的也没有错误。
许颜 [OP] 5年前
抱歉,很久没有用论坛了。
问题部分我在开篇说得很笼统,具体的问题放在的论据进行论述。您说把具体问题在开篇全写完也未尝不可,但是每段反映的问题不同,全列上开篇太长,而且特别像答小题那种列采分点,文章的美感可能会受影响。
分论点后半部分打造某种城市,还是人民如何,都是一种修饰。重点内容在前面,其实把修饰部分去掉也行。人民的出现不是个错误,材料里面也说了城市的发展就是为了人民。而且结合现实来看,民众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年前
5年前
zwh1793 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