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gyd2023528 • 6年前 • 137次点击
2017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卷(xdan0701 二稿)
gyd2023528 [OP] 6年前
董宏 6年前
我自求我道 6年前
没人认识我 5年前
万丛 5年前
3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16839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gyd2023528 [OP] 6年前
(一)根据“给定资料2”,阐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15分) 要求:(1)准确、精练,条理清晰;(2)不超过150字。
功能有:1.生态功能: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调节气候、创生态景观;净化城市污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2.文化功能:输送游客和农产品;隔离、保护城市、阻隔敌人,构成城市公共空间;3.美学功能:具意境美、动态美、人文美、和谐美;4.安全功能:灭火救灾,保障安全;
二稿:
功能有:1.生态功能: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调节气候、创生态景观;净化污水,根源解决缺水;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2.社会功能:承担交通运输,促进城市兴起、繁荣、发展,使城有灵气;构城市公共空间;3.美学功能:意境美、动态美、人文美、和谐美;4.安全功能:天然隔离带;备用、防灾和安全保障系统 。
(二)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
这句话是指城市水系是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表现在:1.城市大多数因水而兴起、繁荣、发展,先有河再有城。2.城市水系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3.城市水系意境美调节人的心态,动态美利于消化污染及水生态的生成和养育,承载文化的人文美以及和谐美;4.决定城市水系管理者环境治理思路,造就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景观;因此,治理城市水系环境要注重美学功能,打造城市特色。
二稿:
这句话是指城市水系是城市独有的特色。表现在:1.城市大多数因水而兴起、繁荣、发展,因水而具有灵气。2.城市水系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工建筑之中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构成城市生态系统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3.水系和城市相互依存,共同发展;4.水系与当地生物圈和人们的乡土情感密切相连。5.水系有人文美,是文化的载体,看到城市管理者的抱负。因此,治理城市水系环境要注重美学功能,打造城市特色。
(三)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分)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水乃万物之本源,人类择水而居,让生活更加美好。为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B县探索出一条成功路子,现对B县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有关做法报道如下:
一.“水清”改善环境。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中水回用、生态修复”模式,强化“该停,该关的关,该并的并,该转的转”治污方略,取缔324家污染企业,让河水清澈;同时采取保护与修复现有水体并增加水面,通过工程措施保护“三河”生态需水量与流动性,保护并改善中心城区水质,为市民提供水体景观和亲水娱乐空间等措施,加大水系保护力度。
二.“水活”畅通渠道。强力为水建造“安乐窝”,实施“三河”治理工程,建设和完善各级水库,保证“活水”有“源头”。建成“一河三湖九湿地”,加强现有水体水系保护,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大水系修建力度,让水网密度达到“水城”标准。
三.“水美”滋养生命。重新诠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概念,利用景观、防洪渠道将城中水系连成一片。组织水上游览线路,完善“亲水”设施,增加市民参与;增加城市景观湖面,提高城区水面率,保持并净化水质,打出“水城名片”,发展“周末旅游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百姓收入。
二稿:
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水乃万物之本源,人类择水而居,让生活更加美好。B城按照“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的美好愿景,立足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一.“水清”改善环境。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中水回用、生态修复”模式,强化“该停,该关的关,该并的并,该转的转”治污方略,取缔324家污染企业,让河水清澈;同时采取保护与修复现有水体并增加水面,通过工程措施保护“三河”生态需水量与流动性,保护并改善中心城区水质,为市民提供水体景观和亲水娱乐空间等措施,加大水系保护力度。
二.“水活”畅通渠道。实施“三河”治理工程,建设和完善各级水库,保证“活水”有“源头”。建成“一河三湖九湿地”,加强现有水体水系保护,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大水系修建力度,让水网密度达到“水城”标准。
三.“水美”滋养生命。利用景观、防洪渠道将城中水系连成一片。组织水上游览线路,完善“亲水”设施,增加市民参与;增加城市景观湖面,提高城区水面率,保持并净化水质,打出“水城名片”,发展“周末旅游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百姓收入。
“水清、水活、水美”活力水城建设给B县带来的感受是鲜活的,在这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新时代,B县人将继续朝着梦里水乡奋力奔跑。
( 四)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我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报告
为贯彻“传承山水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主题,我市积极构建生态水系建设。现报告如下:
一.构建城市水系建设规划特点:1.通过水系建设,形成特色山水城市结构,使传统“两山夹一沟”城市结构形成升级为黄河之都。2.治理和保护黄河流域,增加湿地、绿地面积;3.通过建设黄河创意文化产业园,举办水博会活动等活动,重塑黄河文明;4.通过国家级经济平台承接中部产业,布局项目,调整产业结构;5.建设城市水系,以路网和水系并重理念,打造山水美丽城市。
二.构建城市水系建设可行性:1.黄河流经我是的长度、高度、流量为构建我市城市水系建设提供了自然优势;2.我市地形地貌丰富了黄河之都山水格局,为构建城市水系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构建城市生态水系建议: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2.组建专家顾问组;3.集思广益,问计于民;4.宣传推广,形成合力。
二稿:
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报告
为贯彻“传承山水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主题,我市积极构建生态水系建设。现报告如下:
一.规划特点:1.具有传承性:贯彻“山水城市”主题,形成特色山水城市结构,使传统“两山夹一沟”城市结构形成升级为黄河之都。2。具有生态效益:注重黄河治理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3.具有文化效益:实现文化产业升级,重塑黄河文明;4.具有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5.具有计划性:按照世界眼光、西北一流、本省特色的要求,高起点建设城市水系,以路网和水系并重的理念,把L市打造为山水美丽城市
二.可行性:1.地理优势:L市黄河段的长度、高度、流量有优势;2.两山对峙、地势雄险,地貌丰富;2.文化优势: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3.平台优势:国际级经济平台,地势优势,承接中东部产业;4.保障优势:①成立领导小组,具有专业性和协作精神;②组建专家顾问组,保证决策科学;③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尊重民意,获得支持;④加强宣传,形成合力,提高社会认识。
(五)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向水学习的三重境界
水,既是生命起源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老子说:“上善若水”,表明水还是真善美的化身,是道德的载体,是智慧的展现。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海纳百川,具有包容性;水,柔能克刚,滋养万物而不争。这些水的美德,是我们学习和感悟的内容,也是提高我们智慧和情操的正确打开方式。
向水学习,学习水的适应性,打开提高人们智慧和情操的入门钥匙。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遇低温就结冰,遇高温就化汽,遇到不同的气候就变化云、雨、雾、霜、雪等不同的水形态,这表明水不墨守成规,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而适应性是人们提升智慧和情操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因循守旧,不能随环境而调整学习与工作的方式方法,那么他就不能掌握新的知识,也必然会变得呆板、固执,更别想智慧和情操的提高了。只有学习水的适应性,才能与时俱进,才显得灵活灵气,才会习得新知识,智慧和情操的提高才有了基础。
向水学习,学习水的包容性,打通提高人们智慧和情操的“任督二脉”。海纳百川,具有包容性。不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溪流浅水,亦或是江河湖水,最终都被海水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接纳了。包容性是提高人们智慧和情操的关键。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在廉颇之上,让廉颇不服气。但蔺相如用包容之心感化了廉颇,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清朝宰相张廷玉,因包容的美德让老家屋墙主动退后三尺,形成了安徽有名的六尺巷,也换来了邻里和睦和流芳百世的美名。因此,要学习水的包容性,让人们的智慧和情操在包容心下得以提高。
向水学习,学习水的淡泊名利,升华提高人们智慧和情操的境界格局。水,柔能克刚,滋养万物而不争。表明水具有淡泊名利美德。淡泊名利是提升人们智慧和情操的武器,唯有淡泊名利者反而能一心一意做实事做大事,让智慧与情操双丰收。陶渊明淡泊名利,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也让多少名人雅士追求新增的世外桃源寄托心灵情操;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谢绝了所有新闻媒体采访,可是留给世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因此,唯有学习水的淡泊名利,才能让人们的智慧和情操升华到另一重境界。
路虽远,行者将至。事虽难做着必成。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向水学习,学习水的适应性、包容性,淡泊名利,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我们也必将升华人生格局,坚定人生信念,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时代弄潮儿。
点评区:
1. https://bbs.qzzn.com/forum.php?m ... extra=#pid126094301 马化腾 4楼
2. https://bbs.qzzn.com/thread-16476140-1-1.html 玉米 2楼
3,
4.
董宏 6年前
我自求我道 6年前
你这种分类概括的方式很好,学习了。但是文化功能的两个有点牵强,输送游客和农产品和保护城市、阻隔敌人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文化,前者算经济功能,后者算安全功能
第二题
我主要是从这句话所在的那一段找具体释义的,感觉你是从全文找的格局更大一些,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另外存在两个漏点,"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和"是一个整体复合的系统"
第三题
总体没什么大问题,"水清、水活、水美"这三方面都概括的很好,但就是缺少一个总结性的结尾,报道的格式还是需要这个的
第四题
这题我做的不好,而且我发现我俩答案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感觉有点像之前黎明艺术展那题,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另外建议我觉得可不写,改成一段总结语更好
第五题
这次我总算没写策论文了,更多地用自己的话了。我是分为"柔、净、活"三个论点,你是从"适应性、包容性、淡泊名利"入手的。感觉都可以都有着手处,但你明显论证的更好,向你学习
gyd2023528 [OP] 6年前
我感觉这个主体没有城的,全篇的材料都是城市水系建设,但是作文落脚点在我们的智慧与情操上面,而不是要如何如何的建设水城吧。。如果要联系城的话,您的意思是城市水系建设要学习水的智慧与情操?
没人认识我 5年前
虽然你的答案提炼了整篇文章内容,但仔细看,我个人感觉不是很好,没有紧扣材料!!!而解释很牵强
指纹是每个人都有的,却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表现在:一、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其所在的水系的人工环境和自然景观不经相同。二、不同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拥有的审美、青春、治理思路不同,造就的山水景观也各有不同。三、不同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不同,形成的水系空间也不同
万丛 5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