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申论

2019国考副省级 卢作孚理念与现实意义,答案的疑问

踮脚诉相思 6年前 992次点击

2019国考副省级 卢作孚理念与现实意义,答案的疑问

12 条回复

踮脚诉相思 [OP]    6年前

题干:某省政府举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享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

材料:
某学者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该文章摘录如下:

卢作孚于1893年出生在原四川省合川县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作为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农家子弟,他却创造了中国现代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奇迹。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1927年,卢作孚开始在中国西部开展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被誉为“北碚之父”,和晏阳初、梁漱溟并称中国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三杰”。他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他认为:“乡村是不断供给城市人口的地方。如因教育缺乏,供给的都是无知识的人口,那不惟于城市文明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不小。乡村教育不发达,不但是乡村问题,而且变成城市问题了。”而“乡村经济事业如没有(和城市)同样的速度进展,亦必引起城市原料的恐慌”,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无休止地逐渐增多,更会成了城市问题。”——这些近百年前说的话,仿佛针对的就是当下的现实。他始终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从而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抓住了要害。

“乡村现代化”,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规定了推动乡村运动的范围与方法。这也是最具启发性之处:从事乡村运动,既要落实为一个个具体问题(教育问题、救济问题等)的解决,但又不能局限于此,要有一个“乡村现代化”的大视野、大目标,既立足局部,又着眼全局。

卢作孚在设计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时,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的目标,并且具体规划为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自治建设等几个方面。这表明,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概念,并不局限为物质的建设,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一,卢作孚规划中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以 “教育事业”为中心,而且把“研究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他看来,乡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因此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的研究,“要注意应用的方面,有生物的研究,有理化的研究,有农林的研究,有医药的研究,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后来北碚建立了西部科学院,就具体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在城镇设立研究机构,当时这在全国是一个独创。其二,卢作孚特别重视社会建设。他不仅积极发展公共文化娱乐建设,创办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而且大力推动“公共事业”,开展“社会工作的运动”,这背后又是“人”的建设。他要通过这些公共事业,培育新的“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不良)嗜好,皆无不良习惯”。其三,他对环境建设也倾注极大热情,提出“凡有市场必有公园,凡有山水雄胜的地方必有公园”,他的理想是把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建设成“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的人间净土、乐园。其四,他在推动乡村社会建设时,特别关注的是,所有的公共事业,都要“大众出钱,大众出力,而且是大众支持。由这些具体的活动引起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兴趣,以形成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

如何着手乡村现代化?卢作孚的回答是:“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的建设诚当并重,但更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增进人们的富力”,人民富裕了,才能增进其“完纳赋税的负担力”,从而增强国力。而卢作孚更要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为国家最大多数人所必须参加的活动”,经济建设是最能动员最广泛的民众参与的。

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以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和北碚峡防局局长的双重身份,动员民生实业公司的财力、物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全力支持北碚峡区的乡村建设,着手五大工程建设,即投资煤业,开创峡区煤矿业;投资交通业,修筑铁路;投资纺织业,建立大明染织厂;投资科学研发,创建科学院、博物馆;投资教育,创办兼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企业养学校。而民生公司自身也从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不仅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利用乡村建设所提供的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培训了近千名的建设骨干人才。卢作孚力图构建一个“以工辅农,工(工商业)农(乡村建设)互动”的发展模式,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这一点在强调以工哺农,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最核心的一个层面,即他所提出的“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的命题与任务。他提出以“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为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乡村现代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立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现代化”。二是乡村现代化建设又要依靠“人人都能自立”的建设者去推动。

踮脚诉相思 [OP]    6年前

答案1:
导学材料

卢作孚被称为“乡村建设三杰”,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关于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如下:

一、乡村建设理念:1.“乡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要始终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乡村人口供给城市人口、乡村经济保障城市发展等。2.“乡村现代化”既要立足局部,也要着眼全局。不局限为物质的建设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全方位的改革。具体为:①重视文化教育建设。把“研究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②重视社会建设。发展公共文化娱乐建设,推动“公共事业”,③重视环境建设,;④推动乡村社会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原则。3.着手乡村现代化要统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使得人民富裕,增加国家经济实力,还可以动员民众的参与。重视实业的发展,构建以工辅农,工农互动模式,4.重视人的作用,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还要依靠人去推动。

二、现实意义:1.有利于认识到“乡村现代化”的意义,更能正确对待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2.有利于启示我们在促进乡村建设中既要有全局观点,也要关注细节,重视全方位的发展。3.有利于认识到经济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对激发农民参与提供了指导。4.有利于认识到人才现代化的作用,及人才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踮脚诉相思 [OP]    6年前

答案2,来源粉笔:
全面布局 整体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乡村的现代化
       卢作孚是我国著名实业家,乡村建设三杰之一。他以“乡村现代化”为目标,以“立人”为核心,以协调城乡、统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主要方式,提出乡村建设要立足局部、着眼全局、全面看待乡村发展的理念。其基本理念包括:
       一、着眼全局,统筹城乡发展。要全面、联系看乡村发展,乡村是和城市一体的。乡村为城市提供人才、原料、缓解人口压力,因此城市乡村之间要同步、协调发展。
       二、做好系统规划,让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治协同发展。不以物质经济为局限,注重发展的全面、综合性,强调要把教育、科研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卢作孚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巨大现实意义,具体包括: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人民富裕,提高纳税能力,增强国力。投入资金、人才、技术,做好煤矿、交通、纺织等五大工程,探索出以工辅农,工农互动发展模式。
       二、注重教育、科研事业,提升知识水平,带动了产业发展。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设立科学院,科研上注重实用性,关注生物、理化、农林等应用技术研究。
       三、以人为中心,培育新人民,促进了社会进步。创办博物馆、图书馆提升知识和精神;设立运动场强化体育锻炼,提升人民体魄。
       四、注重环境生态建设,改善了环境。提出有市场必有公园,有山水必有公园,美化人居环境。
       五、关注公共事业,完善自治,提出公共事业要大众出钱、出力,提升了公众对公共事务参与性。

踮脚诉相思 [OP]    6年前

哪个答案好呢?

亮亮小屋    6年前

都不好,培训机构的申论答案都不一样。粉笔APP上申论答案都吓人。自己慢慢总结吧

踮脚诉相思 [OP]    6年前

@亮亮小屋  
对啊,就是粉笔的太吓人了,感觉不靠谱才问的

秋名山嘿嘿嘿    6年前

粉笔的答案是张小龙自己写的

自主注销了账号    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合肥大城管 于 19-3-26 16:57 编辑

粉笔纯属胡吊扯,第一个总体结构跟内容很好,似乎少了个结尾

18795883397    5年前

我写的和第一个比较相似,看到粉笔的吓死,来论坛找找思路。

bxkdhao    4年前

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的导学材料

卢作孚出生农耕家庭,没念过大学,但创办了中国近现代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集团民生公司,他开展的乡村建设实验,为中国乡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乡村建设三杰之一。
乡村建设理念:1.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2.乡村的现代化要全面现代化,追求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全方位改革。3.乡村的全面现代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乡村现代化要落实到人的现代化,再以人的现代化推动乡村现代化。
现实意义:1.借鉴意义:始终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如对于教育、经济问题的思考对当下现实有借鉴意义。2.启发意义:提供立足局部、着眼全局的方法论。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规定了推动乡村运动的范围和方法,明确了从事乡村运动既要落实具体目标也要有大视野、大目标。3.实践意义:以北培峡区的乡村建设实践,探明了以工辅农、工农互动的模式既有利于工又有利于农,为今天的“以工辅农,建设新农村”理念提供实践支撑。4.人本意义:提出的“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命题与“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目标为今天的“人的现代化”理念提供理论支撑。

   4年前

一、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

1、核心思想: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于“乡村现代化”,只有乡村基础打牢了,才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2、核心内容:乡村现代化,强调的是“全面现代化”,不局限于物质建设,而是追求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改革。

3、建设途径:乡村现代代建设,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构建“以工辅农,工农互动”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4、根本目标:要以人的现代代为核心,实现“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

二、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的现实意义

1、厘清了城乡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关系,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要把乡村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

2、提出了乡村发展的路径:乡村发展要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实现工农结合、工农互动。

3、确定了乡村发展的目的:乡村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建设,一方面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需要现代化的人去继续推动乡村现代化。

wz1001    2年前

这道题主要是提炼出四个理念,然后理念和意义分类书写,逻辑得分,然后完善开头结尾,结构得分,剩下意义就是理念的具体书写,抄材料就好了,踩点给分,最后分差应该不会特别大,但考场上我想不了这么多,理念和意义杂糅在一起写了,并没有意义一段,理念一段,丢掉了逻辑分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52968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