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underelor • 5年前 • 574次点击
第1组+2020国考第1期作业
underelor [OP] 5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99315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underelor [OP] 5年前
第一题:
1.加强基层党建。建立村民小组党支部,突出村级党组织领导,健全基层治理体系。2.推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3.修缮和活化文化遗存,打造村居文化品牌。4.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农村道德模范学习宣讲和挖掘传统道德资源,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
第二题:
关于山岔村成功脱贫的调研报告
山岔村多年来人均收入低,生活贫困,在多方努力下,实现了脱贫奔小康。为了解山岔村成功经验,调研组对其展开了调研,结果如下:
一、争取帮扶资金,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山岔村整合资金,新建文化宣传基地、活动广场和学校,安装路灯,硬化道路,不仅便利丰富了群众生活,也让村民的教育得到发展。
二、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土地流转或提供帮扶资金和贷款,帮助农户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增加经济收入。
三、重修文物,传承民俗文化。通过重修水磨和烽火夕照观景台,恢复民俗文化活动,让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四、融合文化与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发挥天然优势,打造免费的乡村旅游景点,村民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吸引游客。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家风。从村内家谱家训中征集好家训,在全村开展挂家训,立家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三题:
导言
卢作孚是中国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三杰”之一,被誉为“北碚之父”的他在中国西部开展了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实验。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全面深刻,值得大家学习探讨,其乡村建设理念主要包括:
一、立足乡村现代化。乡村为城市提供人口,乡村发展影响城市发展。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全方位改革,体现全面现代化。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四、构建“以工辅农、工农互动”的发展模式。五、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现代化和自立。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在现实中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一、能够立足局部,促进具体问题的解决,又着眼全局,通过乡村发展助推城市发展,带动国家发展。二、突出应用研究,建立了城镇级科学院,发展公共文化娱乐建设,推动公共事业,突出公园建设,建成清洁、美丽、有序、可居的环境,促进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发展。三、经济建设能动员广泛民众参与,增加收入,提高纳税能力,增强国力。四、以工哺农建设新农村。企业支持乡村建设可获得发展机遇,既能获得经济利益,又能培训建设骨干人才。五、乡村现代化建设既依靠人,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题:
这句话是指在乡村生活中形成的文化是城市现代文明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缺乏的精神文明,这种文明意义的形成主要由于:1.自然造化的个异性;2.构建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永恒物质;3.大自然是人类共有共享的。
它对人类意义重大,体现在:1.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熏陶,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以新眼光和新鲜感重新发现生活,获得新生,成为精神健康的人。2.能感受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温情的人生体验和民间文化的吸引力。因此,发展乡村文化,涵养乡村文明显得尤为必要。
第五题:
城乡互补,文明共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犹如“并蒂莲”扎根在城镇化进程的土壤中。它们特色彰显,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同时也需要对方的营养补给,才能双生互补,齐头并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花园中交相辉映,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都是基于地方的自然、人文、习俗等长期习惯积淀而成的优秀文化,都代表着当地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历史意义,稍显不同的是,城市文明更多体现的是人造文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乡村文明则体现自然文明,是大自然的恩赐与人们纯朴乡风相结合的产物。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则将两者的紧密联系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却曲解了城乡一体化,误认为只要将乡村的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将城市的建筑建到农村,文明就能进步,经济就能发展了。殊不知,这样的“东施效颦”甚至同质化改造,割裂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不利于城乡发展,更有碍于现代化建设进程。
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城市风貌,发展城市形态,推动城市升级。当前全国上下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美丽乡村建设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要标志,乡风文明可以促进城乡交流,社会稳定,让城市在美丽乡村的推动下得到纵深发展。“美城行动”从中心城区延伸到村居社区,以改造乡村人居环境为核心,修建文化教育设施,弘扬核心价值观,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文化、休闲、景观于一体的美丽村庄,让城里的人感受农耕文化和乡村风貌,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碰撞互补,既响应了城乡一体化,又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现代化为城市发展提供养料,城市为乡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支撑。乡村为城市提供劳动力和原料,乡村的教育、生产等环节出现问题,城市也会深受影响,影响城市文明的发展。中国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三杰”之一的卢作孚认为乡村现代化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改革。现如今,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多践行这些理念的人或企业,如“阿里巴巴”的乡村淘宝,驻守在乡村教书育人的张玉滚等,他们都在为乡村现代化贡献力量,让乡村现代化反哺城市,带动发展。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资源,为城市文明注入一股清流。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在乡居生活中能够每天“按时看日出”,就足以使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了。乡村文化以它得天独厚的个异性和共有共享的状况,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体验温情、感悟文化中重新发现城市文明中失去的精神文明。如果只生活在单一的城市文明或乡村文明中,只能是一种“残缺”,无法在放松与惊叹中平衡身心,只有将两者互补,才能精神明亮,身心通泰。
统筹城乡发展,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在互补中共存发展,唯有此才能让文明之花长盛不衰,让人民群众受益无穷。
underelor [OP] 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