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行测

一道想破脑袋想不明白的言语主旨题

兜兜转转2 4年前 406次点击

一道想破脑袋想不明白的言语主旨题

22 条回复

兜兜转转2 [OP]    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兜兜转转2 于 20-4-28 16:21 编辑

文化的基本使命是立人,通过文化的教化和积淀,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培养健全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的人。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体现在人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等文化心态的确立以及人类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以道德、宗教、艺术、教育等各种生活内容存在,并通过家庭启蒙、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向整个社会和民族传播和教化,使社会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文化具有:

A.塑造功能

B.濡化功能

C.调节功能

D.传播功能

答案是B,为什么不是A

我认为文段首先指出文化的使命是立人,接着讲文化塑造人的具体途径为文化心态的确立及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接着第三句是具体阐述社会文化氛围如何形成啊。那么主旨不就是讲文化塑造人么。某笔的解析为整个文段是并列结构,这哪里是并列结构了?看不出来啊
补充某笔的解析如下:
文段首先指出文化的基本使命是立人,通过协调各种关系培养人,然后又指出文化通过文化心态的确立和人文氛围的形成塑造人,最后指出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传播,使社会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文段以并列结构通过不同角度说明了文化对于人、对于社会的作用。A 项“塑造”对应文段“对于人的塑造”、C 项“协调”指“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D 项“传播”对应文段“社会和民族的传播和教化”,均表述片面,排除。B 项“濡化”,指滋润化育,能全面涵盖文段三个方面的表述,故本题选 B。

天晴好心情    4年前

濡化二字看上去很高级

枫叶MV    4年前

不要纠结,想多了反而烦恼

Y6296    4年前

回答你的疑问可能得先分析下你的思维方式
下面这三题你都能做对吗?
“后世学者常常将1917年……”
“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
“科学研究起源于哲学……”
去某图搜完整题目做看看

UNEyi    4年前

文化营造了一种氛围 所以倾向于耳濡目染的那种作用

兜兜转转2 [OP]    4年前

@Y6296  
第一题错,后面两题对

兜兜转转2 [OP]    4年前

@UNEyi  
文化营造氛围不是文化塑造人的具体途径之一吗

Y6296    4年前

@兜兜转转2  
第一题的选的什么,B吗?
  • B. 学者忽视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1919年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兜兜转转2 [OP]    4年前


对的

Y6296    4年前

@兜兜转转2  
把错的那第一题搞懂,这一题就懂一半了。
那第一题的解析是否能看懂?

兜兜转转2 [OP]    4年前

@Y6296  
看解析能懂,因为第一题有“事实上”这个标志词,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问的这题,没有什么标志词,是光从内容判断重点的,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点吗

Y6296    4年前


意识到“事实上”这个词之后,你再读文段,能很自然的感受到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重要吗?还是你只是在逻辑上接受了这个解析,但自己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重要?

或者说,你回想下当初选错的那种读法,你是读到了怎样的一种轻重,导致连“事实上”这个词都没有注重到?
如果你真正读出了第二句的重要,那意味着你现在体会过两种读法,一种是认第一句重要,一种是认第二句重要

现在要做的是,不仅在逻辑上接受解析,还得真正自己读出来那种正确的轻重。

兜兜转转2 [OP]    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兜兜转转2 于 20-4-29 14:55 编辑


你说的从逻辑上接受解析和真正自己读出来那种正确的轻重,前者是根据方法上做题,后者是根据语感上做题吧?但是我的语感不是每次都能准确,第一题我第一遍做错靠的是语感,然后错了以后看解析明白了是从方法上,然后再思考了一下,又能从语感上理解了。但是遇到我问的这道题,我光靠语感理解不了了

Y6296    4年前

本帖最后由 伯克 于 20-4-29 18:50 编辑

是的,一个是靠方法,一个是靠语感。题目考的就是语感,因为语感的背后就是思维。
语感出错很正常,因为没有人的思维是完美达标的。
靠方法是语感不灵时的无奈之举,弊病是它只能达到60分的效果,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把“迁变”这个考点的关键一节视频教程临时开放三天,你去看看,论坛好像不能发连接,地址私信你。

之后看能否体会到,这题的这个文段,并不是“前重后轻”,而是各句的份量比较平均,这题达到这种理解,我觉得就可以了。

康飞的小跟班    4年前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这题,答案不是D吗?

重壳蜗牛爬上岸    4年前

这一题是上周某笔模考大赛的题目,上周某笔模考言语出的,只能用呵呵二字表示,老师讲解的时候都感觉很牵强。这样说吧,好几道题10%正确率不到,你要是做了选词填空就知道了,20个选词填空很少对10个以上,平时言语正确率80以上的,上周基本都在50%左右,说这么多的意思是不用太纠结模拟题,多刷真题吧

Toobad    3年前

本帖最后由 Toobad 于 21-5-2 17:31 编辑

我的一分钟解题思路:
20秒读完,找不到题干,找到了关键词文化立人,后续句子大意是文化立人的几个表现方面
30秒后发现答案简短,可以代入反推
50秒ACD是文化立人的几个表现,并列关系无法区分主次
55秒依据相濡以沫推测B项濡化有沉浸其中并改变的意思,没有违背关键词文化立人
选B走人


这种拿不准吃不透的文段,用逻辑排除法,思路立刻清晰

DEVILKiller    3年前

我这样理解的,请各位大神指教,文化基本使命是立人,但是文化自己没啥软用,建立在一下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作用,教化,积淀,协调关系还有育人。a,c,d都是文中内容吧,就B看起来比较高级

哆啦A梦梦熊    3年前

塑造:濡化。第二个内涵多丰富啊,耳濡目染,教化。如果语感上判断不出来,那就逆向推理,塑造在第二句出现的过于直白,前后文不能白给吧。而且儒化可以替代塑造,反之不行。

Energy_    3年前

没关联词,属于并列文段。概括全文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31327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