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超过的超 • 4年前 • 1011次点击
明白申论中的供需问题,你才知道方向在哪里
超过的超 [OP] 4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80356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超过的超 [OP] 4年前
至于我说的“四观”,这就是一个框架结构的问题,大家心里有个数就好。以后有机会的再深入的说上几天几夜都可以。“四观”掌握了,申论掉下70分你到法院起诉我都行。
说说第三个方面。今天谈谈申论中的经济问题。常言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孙子说的这句话很是经典,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供需问题。
好了,我也停止装逼了,再装我就是大师专家了。进入重点,申论中的供需问题。第一个供需,岗位与人才的供需。大家都知道,每年的各种公务员之类的考试人数与岗位的比例居高不下,有地方竟然达到2000:1,我不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竞争,堪比古代考状元的规模。
高中学的经济学,第一个说的就是“交换”。放在今天的公考的中来理解,你用你的时间和能力了向用人单位取报酬,交换到一定程度以后的就成为了买卖。买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存在供需问题。抽象的说,申论也即是这个过程。2000:1属于供大于求,而且是的远远大于求,如果到转来1:2000的话,大家的还会那么费尽心思的去复习考试么?
既然是供大于求,那么肯定要从优中选优、好中挑好。所以你要用知识怎么把自己包装到一个很高的局面才能达到岗位的需求呢?这就是广大考生要思考的第一个需求。前面说过“四观”的问题,如果你连这“四观”都没有具备,都还不熟练掌握那么你那什么去适应岗位,那什么从这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行测尚有四分之一的“蒙提率”,申论可是没有同情分的。岗位对你的需求你不具备,上考场必然是炮灰,有那一百多块钱买点什么不好。
第二个需求,直白的说是考官与考生之间的需求关系。比方,你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考官的眼球需求,是否给考官的带来的视觉上的障碍,是否成功的让评卷人吃下了一颗苍蝇!哈哈,如果你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中奖了——再来一年!所以某种程度上说考官的一个决定可关乎你的生死存亡。你说给出的答案,无论是卷面还是文字,不管是组词还是造句,一定要符合考官的需求。而且要哦注重的写作的细节问题。怎么说呢?要写台湾方面,蔡英文确实不是好东西,但是你在考场激情四射,写到姓蔡的女人不管两岸的人民的感受,一意孤行......,等等。好了,恰巧评卷的老师姓蔡,又恰好是个女老师,那么你想这个苍蝇是不是让她吃下去了。结果的会怎么样?
之前说过申论本身的主观性比较强,好比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一样。故意杀人可判你死刑,也可以判有期。申论作文,随便一个档次相差就是十分!!!你拿命都换不回来的。所以,在备考的时候的我们要思考一下:评卷老师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依照什么来评卷?他们喜欢什么样子的试卷?换位思考一下就行。如果你还不不清楚,百度一下就行。我稍微说一点,评卷老师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更不是政府官员;可能大学老师,也可能是高中老师,还有可能是在校博士硕士;他们在评卷的之前也是需要进行培训的。培训什么?怎么评卷。宏观上与时代政策和背景挂钩与否?微观上论点论据论证有机结合与否?主观上是否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等等,客观上答案是否答非所问,表达上是否有误,观点上是否跑偏等等之类。2020年我所在的单位招考一人,比例1201:1,这小子进来以后我问他申论多少?答:135.当然满分是150的。这是一个很高的分数了。我问他怎么答的,他说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写什么。什么论点论证之类的好像也都不是很清晰。就一顿时事政治的常用词语上去,国家政策等等;回头一想,也对!因为评卷的老师觉得你能把国家的宏观政策和题干中微观案例结合起来,这就是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啊。
大家不要觉得奇怪,更不要有非议。事实就是这样。一个扶贫工作,你能联想到国家层面的一些东西吗?扶贫的事例体现了什么?主要体现了“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体现了“四个意识”中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体现了“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四个服从”中的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评卷老师根据这个来了判断自己的需求。懂了么?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各种机构的“培训”下会这背诵这几个常用名词,如果培训机构这都不给你们讲解,那么恭喜你,你师傅可能也是申论中的“马保国”大师。
第三个需求,考题与答案的需求关系。这个简单,也很直白。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会。问大家一个问题:发下试卷你们是先看给定资料还是先看问题?就一定有人按部就班的先去阅读给定资料。一定会有!话来很久时间把资料1读完,其结果是:请根据材料2进行作答。资料1是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了,是不是?
一个客人进你家餐馆,你不问清楚客人要的吃什么,直接炒了一盘拿手好菜“回锅肉”,结果人家是回族同胞!弄不好会要你狗命的。明白了么?为什么需求这么重要。你要的知道需要的什么才能准备什么。更有甚者,题目中明明写到“请以XX为题,写一篇文章”,但是就有人自拟题目写文章!!!可悲还是可气呢?这样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能作到“四个服从”么?天生反骨啊。
还有就是题目明明说清楚“根据资料2”进行作答,你非得自由发挥,从不同的段落中找答案,这叫什么?画蛇添足?自以为是?这叫活该考不上。怎么一个简单的题目需求都搞不明白,这还怎么考试。
我说得比较笼统,随性写的一些看法,未经整理,有疑问的童靴们可以交流。暂时写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