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大千放风筝 • 4年前 • 501次点击
申论90问--高频申论问题答疑(每日更新)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dianajuan 4年前
楞次定律 4年前
麦冬先生6931 4年前
琼6764 4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71633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小题基础问答)
1.该如何准确定位答题范围?
一是答题范围明确情况,常见提示词:根据、依据、结合材料N。“根据给定资料N”,即只需要看“给定资料N”即可,如“根据给定资料N”,那么只需要看“给定资料N”即可,一般不需要看其他资料。
二是答题范围不明确,虽然偶尔也有根据、依据、结合提示词,但没有完全限定某个材料。比如,“给定资料N提到、揭示、反映”或“结合给定资料N”,即需要首先看“给定资料N”,然后看再根据题目中的主题词去分析其他资料,体现分析资料的先后顺序。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申论常见的答题要素是问题、原因、影响(包含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策。除此之外,题目中还会出现一些其他要素,如特点、发展过程、具体表现。
对于这些非常见的要素,首先,根据其字面意思,初步判断要素的含义。比如,特点的意思是“特殊之处”“与众不同的地方”“与其他相比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需要从资料里找出题干主题的特殊之处。此外,在无法直接解释出要素的含义时,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类比。2016联考中出现过一道题目,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众筹的特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生活来了解“特点”二字。比如梅花傲霜斗雪,不怕严寒;兰花高雅,象征着君子;桃花美艳醉人、烂漫,象征春天。所以说,“特点”是与众不同之处,独有的特殊之处。再结合题干信息,概括“众筹”的特点,也就意味着需要从资料里找出“众筹与众不同之处”的。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这需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抄什么?不是原封不动的一大段内容,不是一句很长的句子,抄的是关键词汇,并且关键词汇是规范的表达、直接的表达,不能是比喻性的表达。比如,抄创新方法可以,不能抄“工作中玩点‘新花样’”。
第二,怎么抄?需要抄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而不相关的信息则不能抄。
第三,抄多少?原则上说,材料有的关键词汇、关键信息都可以抄,没有限制。但在作文中,不可大篇幅的抄材料,比如最好不要超过在同一位置抄写超过150字。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申论大纲决定了考生在作答时可以“抄”一部分资料里的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答案得分点。所以,在“抄”资料的时候,不可以什么都抄,而应该有依据地抄,这里的依据来自申论的题干和要求。
题干中的作答对象实际上已经限定了作答的内容。比如,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这道题明显是需要在资料1中找出“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且该调研资料需要从“成绩”“问题”“建议”三个方面展开概述,而与调研材料的成绩、问题、建议不相关的内容则不需要写在答案里。
此外,作答要求也会限制作答的内容,比如刚才这道题目的要求是:(1)准确、全面;(2)恰当提炼,条理清晰;(3)不超过350字。其中,“恰当提炼”说明对于资料的内容不是所有都抄,而应该依据作答对象进行概括和提炼;“不超过350字”说明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要写调研组的三方面内容,字数较为紧张,没有空余的地方写过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一般情况下,在资料中与题目相关的答案要点比较多,这就容易导致题目字数少的时候,容易超字数;字数多的时候,总是感觉找不全要点,或者找到要点后没有写完整。这就说明了,很多考生做不到合理取舍要点,不知道哪些是应该保留的要点,哪些是可以省略的要点。
那么,对于要点进行合理取舍,首先需要判断出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的重点,做到理解完整的文章,细致到其中的句子,从全局把握资料主旨。其次,再判断其中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
对于是并列关系的多个词组,两者之间“平等对待”,也就是说如果要写其中一个,则另一个也要写,比如“提高能力和完善制度”,一个“和”字说明前后两个词语是并列关系,如要写其中一个词语,另一个也应该写上。
对于总分关系的多个词组,字数较少的情况下,优先保留“总”的内容,去掉“分”的部分;字数多的情况下,总分均可写,并以总分结构呈现答案要点。比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其中,“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是具有总括意义的短句,能够囊括后面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如果一道题目要求只能用10个字以内来概括,那么我们只保留“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如果要求用50个字来概括,那么我们可以把整句话摘抄出来。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内容简洁,就是要重点突出,简练表达,意尽言止。对于主题无关的内容和、拖沓的内容,要舍得删;申论作答用语要选择朴实明白、务实管用的话,注意控制篇幅,不拖泥带水,不浮华夸饰。在陈述、表达观点时要抓准关键词;同时,在准确反映语义和语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地使用字和词句。
一般情况下,可以删除的部分包括主语、定语、状语。比如,2017年国考副省的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很明显,这道题目与“水系”有关。资料中有一个要点的表述是“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化水平进行提升。”那么,我们在概括时,可以去掉“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水系”。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第一,锁定关键词句。申论资料的原文基本口语化的表达,或是在口语的表达中夹杂一些规范的词汇,很多同学在作答时不会整理重点句子,习惯性的照抄照搬,语言如资料一样“啰嗦”“没有强调重点”。那么,面对这样的句子,同学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锁定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即为整句话中最核心的词语,缺少该词则无法体现句子的本质和特征。比如“为进一步提升水系绿化管护水平,水系管理部门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这句话中,最为核心的做法应该是“精细化管护”,其他都是为这个词语铺垫的内容,所以,当需要从这句话中概括水系管理部门在提升水系绿化管护水平中的做法时,则应该写“精细化管护”。如果写成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护转变”,虽然表述更为全面,但没有突出核心,也容易导致占用答题卡的格子。
第二,借鉴和模仿。申论资料和大多新闻内容的语言表达风格都比较偏向口语化,同学们可以多参考政府相关文件、规范性的评论文章,如《人民日报》《政府工作报告》等。在看这些规范性、简洁性内容时,多加注意其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积累相关规范词汇、句子;另外,可以摘出一段文章或文件内模仿其句式、用词等。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第一,全面指答案要涵盖题目要求的所有要点,即资料中与题目有关的要点,需要全部体现在答案中。举个例子,假如一道概括题中设置了5个得分要点,那么需要考生在审题之后,在资料中找到这5个得分要点,这就是“全面”地体现了题目的目的和资料信息,符合题目的要求。
第二,全面出现在分析和应用文写作中,还意味着层次全。比如,写一份经验汇报,包括开头、正文(普适性做法)两个层次,要全部写出来。
dianajuan 4年前
楞次定律 4年前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更新啦!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指的是,申论答案不需要阅卷人2次进行理解,即直接、坦白、明确。比如,……
举个例子,题干为“根据资料概括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创客运动产生的积极效果。”其中,有一个要点所在的原文为“创客运动在中国的兴起时间虽短却发展迅猛,国内强大的制造业生态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资本和艺术沉淀是创客扎根成长的肥沃土地,它所迸发出的潜力是未来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分析资料可知,最后一句话是创客运动产生的积极效果。那么,在概括“它所迸发出的潜力是未来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时,可以划取其中的关键词,即“未来工业体系”“经济发展”“重要机遇”,所以,在表达时,可以说“创客运动是未来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如果有同学概括为“它所迸发出的潜力是重要机遇”之类的表述,则判定为“不准确”。因为,这个答案里没有体现出句子中的核心内容,没有精准反映资料内容,更没有提炼正确。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条理指要点应按照一定的逻辑分类分条,并标清序号书写作答。
在形式上,需要分条书写,标清序号。如果某题目的答案应该分为5条内容,则在作答时可以写为“1.2.3.4.5.”。注意,正确的序号使用顺序是“一、(一)1.(1)①”,如果选择“一、”,则其后的内容也要用汉字序号。同理,选择其他形式的序号,其后必须保持一致。
在内容上,一是需要按照一定逻辑分类分条,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根据题干信息和资料内容的情况,答案需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某题目中呈现出法律落实、市场监管、加强环保这三个层面(或方面)的内容,那么,在呈现答案的时候应该将要点划分为这三个方面,体现要点的层次清晰。二是根据资料内容,判断是否有逻辑关系,比如存在明显的总分关系,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概括和总结,形成总分逻辑关系。那么,在呈现答案的时候应该按照“总—分”结构表现;或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那么则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小题答案不一定都要标注序号,但标注序号能够使答案条理清晰,符合题目要求;此外,能够便于阅卷老师阅卷。题目要求“条理清晰”,意味着无论在内容要点的区分上,还是内容形式的呈现上,都要体现要点的逻辑。如果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条数较多,建议标注序号。如果要点之间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那么在表述要点时可以使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汇,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序号使用顺序是“一、(一)1.(1)①”,如果选择“一、”,则其后的内容也要用汉字序号。同理,选择其他形式的序号,其后必须保持一致。一般情况下,在概括题的答案里,常使用“1.2.3.4.5.”;在综合分析题里,一般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最后”等逻辑性较强的词语;在应用文里,如需分条列项,则一般常使用“一、1.2.3.”“二、1.2.3.”的方式。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小题是指申论中除了大作文以外的题目,即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题目中一般会有“条理清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等要求,这些要求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可以知道,作答时呈现出答案要点的条理、逻辑、层次,则能够使答案要点更加清晰的表现出来。说详细点,条理、逻辑、层次是需要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根据要点意思相同则合并,意思不同则区分,或是根据要点之间的总分、并列、递进等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的。所以,在题目中如有出现这些要求,则需要将答案要点进行分类。如果在题目中没有出现这些要求,则尽量做到分类。
大千放风筝 [OP] 4年前
当题目所需要的要点找出来且需要进行分类的时候,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
第一,根据资料的段落大意进行分类,这是最常用、最基础的分类方法。申论资料中一般有多个自然段,且自然段表述的事情可能是一件事,但也可能不是一件事。以2017年国考副省申论第一题为例,题目要求概括S市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的措施。那么,在资料里,前四段主要讲S市的城市水系概况,没有提到相关措施;第五段主要讲加强水系绿化管护,提升绿化水平;第六至八段也在讲加强水系绿化管护,提升绿化水平;第九至十四段主要讲缺少照明设施,实施了亮化工程,解决了照明设施的问题……由上可知,我们可以根据段落表达的意思不同,对要点进行简单区分。比如,一个是加强水系绿化管护,提升绿化水平;另外一个是实施亮化工程,解决照明设施问题。这两者之间不属于相同的事情,所以暂且可以划分为两条要点。
第二,根据申论常见要素进行分类。申论中常见的要素有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通常,申论题目会直接让考生找相关要素,比如概括S市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的措施,也就是找对策,那么可以根据资料的具体内容找出相应对策,并按照第一个方法进行简单分类。此外,一些申论题目的作答要素较为模糊,以综合分析题为例,要求考生谈谈对一句话的理解。在类似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围绕需要分析的内容找出多个要素,如原因、影响、对策。那么,此时,我们可以考虑按照要素进行分类。
麦冬先生6931 4年前
琼6764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