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行测

行测最具悬念的版块是什么?

Hylta8662 3年前 282次点击

行测最具悬念的版块是什么?

16 条回复

Hylta8662 [OP]    3年前

本帖最后由 热心公考网友 于 21-5-8 08:38 编辑

对于公考而言,官方公布的只能是最终分数,而所谓的答案,无非都是各个机构自行确定的“标准答案”罢了。这个答案是否标准,想毕各位考生心里都或多或少的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我们考完,答案记得再怎么准确,都会和估分差距几分。


而对于行测考试而言,常识应该是几乎所有人的难点。不错,它确实是难点,不过它肯定不是争议点,所有的答案虽然让我们感觉自己不具备“常识”,但是它的答案却真真切切的是独一无二的。


而数量更是如此,虽然绕了点,计算方法复杂了点,而答案却总是那样唯一,让你根本找不到说它答案错了的机会。


判断推理可真是一个考逻辑思维能力的板块,通常我们自身的想法与机构答案也会有一些偏差。可是对于各个机构而言,各位强逻辑推理能力老师的面前,这一板块的答案也总是那样的统一。因此,这板块对于机构而言也少有争议。


资料分析虽然字符一大堆,各种增长率变化率,它的答案却让我们并不难寻,只要理清关系,肯定不会和答案发生偏差,各个机构的答案也更是不存在偏差了。


而最具争议的,自然就是言语理解部分。此部分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问段落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最想表达的什么。考生们看完之后巴不得成为出题人肚里的蛔虫。可是最终发现“臣妾做不到啊!”往往各个机构在这一板块的答案也参差不齐,存在差异


那么,对于答题的我们,是否具有思考老师出题思路的能力呢?这个还真可以有,接下来评论区的就是重点了。我将列举两个言语争论题目,让大家从出题人的角度来学习这些言语争议题的答题思路。



言语体系包含资料一览集:
从学到练,掌握书简湖做题方法,达到基本能够剖析清楚文段的程度,能够掌握正反双解,灵活解题。
小骆驼逻辑填空资料——练练有词
小骆驼片段阅读教学资料——面面句到

小骆驼片段阅读课堂练习册——练练不忘


加微信号wx-gkjy2或关注公众号书简湖加油站,可获取免费试读资料哟!

Hylta8662 [OP]    3年前

四川言语26题: 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荷尔德林既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名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通过海德格尔的阐释更加得到了升华,扩大了其影响力。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乃是人的所有物”“唯有语言处,才有世界”“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了人——作为历史性的人而存在的可能性”,语言“是那种拥有人之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本有事件”。所以,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难怪那么多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语言即是存在 B.哲学思想的传承 C.语言深刻影响哲学 D.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   独家解析: 此题已出答案的机构都选的C项,小骆驼并不赞同,原因如下: 原因1:全段共有三个主体,哲学(哲学家)、语言、存在性问题,在此三个主体中,语言和存在性问题才是最突出的关系,文末有明显的“所以,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的结论句,段首也有明显的观点句。至于“难怪那么多哲学家”一句话不过是在对“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的补充。 原因2:C选项的“语言深刻影响哲学”表述本身就不对,如果说因为哲学研究语言,也就是最后一句话,由此得出结论,就勉强说的过去。但不管是从行文结构上还是表意上,文段都是在阐述“语言和存在”问题,包括哲学家的话,都是在表达“语言与存在”的同一个意思,并无其他分散意思,所以这个选项本身表述是不对的,盲目看最后一句话是错的。 原因3:从历年真题的设置规律来说,B、C和D其实不管对不对,在A存在的情况下,都不能构成正确项,具体的设题规律请丝我即可,欢迎交流探讨。  原因4:请看原文:  原文如下: 2014年底到2015年初,我读了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海德格尔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和《荷尔德林诗的阐释》、雅斯贝斯的《历史的起源和目标》、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笛卡尔的《谈谈方法》、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 论人的使命》,正在读的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些书都是随性从书架上取下来读的——只有雅斯贝斯的《历史的起源和目标》是特意找来重读的,那本书还是二十几年前读研究生时买的——不经意间却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内在联系,读完之后更有茅塞顿开之感。   首先,这几本书都属于文史哲一个大类。上大学时,几乎所有老师都强调文史哲是一家,文史哲不能分开,当时似懂非懂,读完这几本书之后,似乎才真正明白了一点儿。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是1769年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关于语言起源问题面向全欧洲的征文,最后赫尔德的论文名列榜首,并成为唯一一篇指定出版的论文。这篇论文不仅结束了直到17、18世纪仍占主导地位的语言神授说,更从自然到社会、从动物界到人、从历史到现实等多方面论证了人类的语言来自理性思维的需要,而不是来自口和舌等发音器官,而语言的发明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理性即思维活动或思想的发展。赫尔德论文视角之独到、逻辑之缜密、内容之丰富,作为征文,令人叹为观止。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语言文字与哲学的同源。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荷尔德林既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名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通过海德格尔的阐释更加得到了升华,扩大了其影响力。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乃是人的所有物”“唯有语言处,才有世界”“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了人——作为历史性的人而存在的可能性”,语言“是那种拥有人之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本有事件”。所以,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难怪那么多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   历史是从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开始的,文字发明之前的时期称为史前,有了文字才有人类的历史,所以“文史不分家”是绝对的,尤其是在早期文明阶段,所有文字记录包括所谓的文学作品都是历史。历史学就是人学,就是研究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发展和演进。康德说,哲学只回答三个问题,即人是谁?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所以,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是同一件事儿,即人的事儿。然而,不是所有人的所有事儿,都能进入历史的视域,或都能称其为历史。在历史学家看来,只有少数有意义的事件和人物才构成历史,探索意义就是判断价值,判断价值就要分析成因、追寻后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哲学研究的范畴。大量无意义的事件则只能成为默默无闻的过去。   包括黑格尔和费希特在内的西方古典哲学家把人类的知识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哲学,一种是历史,一种是历史哲学。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哲学作为理性和思维不是空穴来风,它必须以内容或经验为重要基础,经验就是人类的经历,就是历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哲学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的;脱离了意义和价值判断,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人类也不会从琐碎的过去学习到什么,所以可以说,哲学让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 其次,这几本书都探讨起源、本源或与起源和本源相关的问题。无论是语言问题、哲学问题还是历史问题,一旦追本溯源,就发现它们拥有共同的根,这个共同的根不仅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为这种联系奠定了确凿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指出:“凡吾人所有之知识,非先确定其由来,决不使用,所有之原理,非先知其起源,决不信赖,此固极自然者也。”  原文说的很清楚,是在说文史哲不分家的问题,而且是在说明三者的“同根”问题。语言即存在,存在性应属于哲学讨论“物质意识第一性”的问题中,本题所选段就是在说明语言和哲学二者的同根性,即“最初的联系”,这种联系便是“存在性”,这段文字的目的是“通过说明语言是存在性的”这个意思,来表达哲学与语言的共性,而不是谁影响了谁,这不符合本段,也不符合全文的基调。 所以本题选A。

Hylta8662 [OP]    3年前

水污染的形势是严峻的,而尤其使我们______的是,当前工业发展的步伐是不可能停下来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畏首畏尾  B. 骑虎难下  C. 进退维谷  D. 瞻前顾后  瞻前顾后:瞻:向前看;顾:回头看。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 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畏首畏尾:意思是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看完释义,选一个吧,我是手动分割线。  我估计很多人都比较犯难哦,感觉是背完了词语意思,也没多大用,该会的不用背也能选,不该会的背完了也做不对一样。  接下来,我再试着用不太专业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解析一下这几个空哈。  解析:首先,畏首畏尾侧重于是怕,胆子小,瞻前顾后侧重于是思虑上的两难,是思虑。这个其实只要你认真看释义,稍微想一下,就能排除了。最主要的是骑虎难下和畏首畏尾的区分。  有些解释说它是贬义词,我又要灵魂发问了。  问一:你能说出考试中出现的大多数词语的褒贬性吗?  问二:骑虎难下真的是个贬义词吗?我举个例子:小芳暗恋小明,自从小东添了一把火之后,现在小芳已经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公开追求了。(这是贬义吗?)  只能说这个词语一般用于贬义色彩中,但它也可能用于中性色彩之中。  如果你要积累这个题,我建议你用我的解释积累:  骑虎难下;侧重于指虽然继续做下去有危险,但不得不继续做下去。可以看到,骑虎难下虽然是表两难处境,但它更多地是指需要继续做下去而不能停。比如我的例句中的“不得不公开追求”,这个词的意思就侧重于要做下去,态度是鲜明的。就跟你下了老虎背你会被吃掉一样,不下也不行,下了更不行,你还是不能下老虎背啊。  进退维谷:它是表进和退两难的为难处境。它强调的是一种为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放在此题中,“进”对应“工业发展不可能停”,“退”对应“水形势严峻”,那就选它,进退全对应,而骑虎难下只对应“不可能停”。  从语义上来说,进退维谷放在此处表这个意思:现在是又要考虑水污染问题,又必须讲发展,两个方面又矛盾,怎么办才好哦。(为难) 骑虎难下:现在的情况是继续搞发展吧,要导致水污染,不搞发展吧,又不der行,那还是得硬着头皮搞发展啊。  你觉得哪个词才是符合作者想要表达的呢?肯定是进退维谷。即使你把进退维谷的意思“为难”代入原空,也没有丝毫违和感。  其实,我还想提一句,骑虎难下这个词不仅出现频率低,而且常年陪考项,可谓老倒霉蛋了,如果不是没有选择,选它作甚,出题人不喜欢。  所以,积累不是乱积累,也不是背的多就能行的。有些词你背了可能有用,有些词你背了可能当年有用明年就没用,你需要知道的是,社会上怎么用这个词?出题人是怎么考虑这个词?

Hylta8662 [OP]    3年前

大家可以先加微信了解我们的课程体系架构,领点免费资料学习一下。

Hylta8662 [OP]    3年前

欢迎大家加我微信获取麻烦试读资料,从出题人角度了解言语规律。

恐高的鸟0820    3年前

讲了一大堆 连一个例题就讲不对 是不是有点砸自己招牌?语言-哲学那题肯定选C啊。

小牛变大牛0_O    3年前

肯定是加强削弱啊,

Hylta8662 [OP]    3年前


哲学此题选a,肯定选c说出自己清晰的逻辑,我可以跟你理论,若是纯杠,完全没必要哈,祝好

恐高的鸟0820    3年前


欢迎理论

Hylta8662 [OP]    3年前

获取一手公考经验分享,免费视频课程。请关注公众号:书简湖加油站。

Yougi1914    3年前

排版看不下去

Hylta8662 [OP]    3年前

今日高考,相信各位公考er也可以借高考好运,突破自我,早日上岸。

Hylta8662 [OP]    3年前

@Yougi1914  
加微发给你word版本,这个论坛上排版确实不易保证啊

Hylta8662 [OP]    3年前

有需要言语指导的欢迎加我获取免费言语指导

Hylta8662 [OP]    3年前

各位公考er加油!

Hylta8662 [OP]    3年前

有需要的请加微信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08681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