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申论

“一束光”解析2021年江苏行政执法B卷第一题

淡蓝7791 3年前 331次点击

“一束光”解析2021年江苏行政执法B卷第一题

1 条回复

淡蓝7791 [OP]    3年前

2021年江苏行政执法B卷第一题


【参考答案】(15分)
一、执法记录规范:1、使用执法记录仪和智慧执法系统,全程记录执法过程。2、使用法律数据库系统,依据违法事实自动生成立案审批表、行政处罚表。二、执法程序规范:1、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回答询问和解释政策严肃谨慎。2、执法用语体现专业性,规范表述劝导违法违规行为。三、执法形象规范:1、通过出台执法着装规定以及集中培训,规范执法人员着装。2、通过出台执法携装规定,减轻执法人员的装备负担。

【本题解析】
每一道申论题目都需要经过阅读题目、分析材料、答案组织三个步骤完成,下面就是按照三个步骤对本题的详细解析。
●阅读题目:
一、给定资料1-4中,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表现在诸多方面,请对此加以归纳概括。(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

1、题干分析:
(1)使用材料范围是材料1-4。
(2)题型是概括题—正面归纳概括。注意:有归纳的要求。
(3)问题核心任务是让我们根据材料归纳概括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表现。破题关键在于要明确题干任务关键词——“表现”的含义,聚焦本题其含义就是种种举措。但是本题还有一个归纳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对同类的表现进行合并。

2、要求分析:
(1)“紧扣材料”。话不多说,答案只能来自于材料1-4,自己造的“要点”不会有分。
(2)“准确全面”。准确是指准确表述其服务理念是本题的关键,提炼不好容易丢分;全面是指所有的得分要点不能有遗漏。
(3)“条理清楚”。条理是申论所有小题型的要求,不管是分条还是分段,都是做到条理的手段,一类要点一条或者一段,不能所有要点混在一起。比如,在制造业中存在的人才问题、技术问题、研发经费问题、品牌问题、专利保护问题,这五类问题相互独立,那么就需要分五条作答。

●分析材料:(分析下划线标记)
材料1
①执法好不好,看看记录仪就知道。“我怎么一直抱着双手?这种姿态好像拒人千里之外,下次得改。”“你说话太急了,应该有条不紊地把执法依据讲明白。”w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一边整理执法记录,一边评点着各自的执法表现。②2017年以来,w市所有案件的执法全过程都必须使用执法记录仪,这一做法对执法者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法过程中吸烟、袖手、背手或将手插入衣裤口袋内之类的情形,都会被“记录在案”。
(①事例引述,没有要点,主要作用在于引出下文。②由上文引出的执法规范化的做法,有要点,要点提炼为:执法全过程都必须使用执法记录仪)

①前不久,w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一所民房内有人非法加工牛肠牛肚,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局刘局长立即带队去现场检查。进入民房前,刘局长按最新工作流程打开了记录仪。地上的苍蝇像铺了一层煤渣,油上的黑渍像撒了一层芝麻……加工场触目惊心,都被清晰地录制下来,作为下一步的处罚依据。②执法记录也记录了执法人员列队进入现场、出示证件、勘查取证,以及后期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的全过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执法,记录仪必须打开,这既是道‘紧箍咒’,又是张‘护身符’,能有效防范个别当事人的无理纠缠。”③刘局长说,此前很多地方也用过执法记录仪,但随意性比较大。往往是执法人员判断可能会产生纠纷时才会开启,而现在是从头到尾,一举一动,全程记录,执法过程更加规范了。
(①依然是场景引述,但是最后讲到了录制违法事实证据,是执法规范化的一个具体行为,包含在执法全过程中。②记录执法列队等,同样是执法规范化的一个具体行为,也包含在全过程中。③刘局长的总结陈述,由昔比今,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执法过程更加规范了”,点出了这个地方有要点,要点提炼为:执法时,从头到尾,一举一动,全程记录。
  与上一段提炼要点一致,因此,这两段都在说执法记录的规范化)


“这是水务局在检查河道。”在T市滨海新区智慧执法系统的后方监督平台前,运行管理处谢处长指着大屏幕说,“执法人员有定位,现场检查,现场传图,音视图文和当前案件同步显示,执法时间、地点、所走路线都能实时看到,执法结束后还要上传图像资料。有图有真相,可以大大增强执法的针对性,提高执法的效能,也有助于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执法纠纷。”
(本段主要介绍了一个平台——智慧执法系统,它的作用就是实时记录执法行为,做到有图有真相,其核心目的还是记录,因此,提炼要点为:使用智慧执法系统全程记录执法行为。
  与用记录仪记录是一样的目的,本质上话题没有改变,还在说执法记录的规范化)


智慧执法系统采集的动态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比如地点,看似简单,数据多了就能从中找出规律。”谢处长介绍,“整理后的地点数据会告诉我们哪个区域是违法行为高发地,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如果某个工厂短时间内被多次执法,它的情况就会被记入企业信用体系。”此外,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还可发现是否存在多头执法的问题,是否需要启动联合执法,以提高执法效能。
(本段主要是对上一段的一个延伸解释,两个事例分别对应了增强执法针对性和提高执法效能,不用再重复提炼要点)

①除了执法动态留痕,文书静态留痕也可以同步进行。②滨海新区开发了一套法律数据库系统,执法人员只要将违法事实输入电脑,立案审批表、行政处罚表就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在电脑上打开立案审批表,输入关键词,或者在下拉框中进行选择,就会出现对应的案由信息、适用的法律法条;处罚表中,输入时间,处罚类型、处罚金额也都会自动匹配。
(①非常关键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第一,材料1就说了一个事情,就是执法记录,记录分为动态留痕和文书留痕;第二,本段之前无论是记录仪还是智慧平台,应统统归纳为动态留痕。②讲述了文书留痕的做法,要点提炼为:使用法律数据库系统,依据违法事实自动生成立案审批表、行政处罚表)

平台运行管理处工作人员打开系统,边演示边介绍说:“在前期开发时,我们已经将90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了编码化处理。比如1xxxxx6201,就代表某部法律法规的第六十二条第一款。今后,如果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或现行法律法规有所修订完善,我们也会在这一系统中同步更新。
(法律数据库系统功能介绍,无要点)

材料2
最近B市交警林警官火了,让他火起来的是市民拍摄的一条现场执法视频。一名司机在逆行、违停之后被拦下,面对处罚表现出各种不服,情绪激动。林警官说法条字字规范、讲道理句句在理,“怼”得司机认可了处罚,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这条1分17秒的视频上了央视,抖音点击量超过2000万,被网友誉为“教科书式执法”。
(本段主要是场景引入,并且交代了案例主人翁,按照材料命制常识,规范化的举措必然出自他这里,如果提炼要点的话,应该是:说法条字字规范、讲道理句句在理)

“您好!这是我的警官证。交通安全法第83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禁止逆向行驶,明白吗?请配合工作,出示您的驾驶证。”
“咱们国家右侧行驶,您逆行了,逆向行驶,违反了交通安全法。然后您又把车停在辅线上,这个叫违法停车。主要涉及这两种违法。”
“逆行了,您的灯光会晃着正常行驶人。人家本来正常行驶可以看见这个路,突然对向射来了两个大灯,就看不见了。太危险了,就算是不撞到人,也有可能偏离方向,开上路牙,对吗?”
“这是您的罚单,别忘了15天内到银行交罚款去。下回开车一定要规规矩矩的。”
(以上四段,核心目的就是举例证明林警官的“教科书式执法”,无要点)

这段视频的热传让林警官始料未及。“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交通民警,真没想过出名。”林警官从事交警工作已经有16年了,他说,熟记交规交法是对一个交警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让执法对象觉得公平,愿意接受你的执法往往是工作中的难点。
(本段交代了一个林警官为什么被誉为“教科书式执法”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熟记交规交法这个做法,要点提炼为: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

林警官性格比较开朗,平时喜欢看时事新闻和文艺演出,注意把生活中领悟到的智慧融入到工作中。“运用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执法起来会更顺畅,效果也更好。”林警官说,没想到无意间成了网红,压力更大了,今后会在执法中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本段是林警官的经验传授,属于执法语言运用上,但是“运用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这句话与规范化的联系不明显,更像是人性化,暂且搁置,不做提炼)

材料3
走进J市公安局,墙上一幅毛笔书法映入眼帘,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精气神。张局长介绍,这集中体现了局里对公安干警警容、警貌、警风内外兼修的要求。
(本段是主题引入,交代了执法人员要注意警容、警貌、警风,但没有措施,故不提炼要点)

“公安部要求出警民警戴警帽,这是必须遵守的规定,不能违反。着装既得体又便于工作,是对执法的尊重。为了落实公安部的要求,我局从2018年4月开始大力推行执法规范化‘形象’工程建设。”交管处唐副处长说。但是事故民警出现场,需要爬上爬下,有时还要头贴着地,有些民警到现场后就把警帽脱了。
“这是不符合着装要求的。”为此,市公安局通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最终明确,事故交警可以以警用便帽代替白色大檐帽。
(本段是一个具体案例,来展现如何随机应变解决着装要求的。但是,本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形象”,从这个词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归纳项目,就是执法形象的规范化,着装就是其一)

着制服戴墨镜执法、着便服戴头盔执法、着制式衬衣不系领带或衬衣不扎入裤腰……少数警察的不规范着装影响了执法人员的形象。为此,J市公安局出台《执法着装十条铁规》,将其纳入新警入职、警衔晋升等培训之中。同时制作专题培训课件8个,拍摄规范执法视频演示片6部,集中培训30余场次。
(本段逻辑就是交代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就是我们的要点,要点提炼为:通过出台执法着装规定以及集中培训,规范执法人员着装)

除了着装,还有装备,为了让任务繁重的一线民警能够精气神十足地投入执法工作,J市公安局还在减轻装备负担上做文章,2019年出台了《执法携装基本要求》,一般警情处置的携装由9件变成了标配4件。执法人员警容警貌焕然一新。
(开头第一句“除了着装,还有装备”非常关键,说明前后两段同属一个话题,都是执法形象的规范化,这是其二装备。本段具体内容讲述了如何解决装备问题,要点提炼为:通过出台执法携装规定,减轻执法人员的装备负担)

材料4
在N市景城区城管局执法队甘队长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汇编》《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文本。翻开后,密密麻麻的满是批注,这些都是甘队长平时一点一滴做下来的“功课”,遇到相关案件或是闲暇时翻阅这些资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什么情况适用何种法律条文,都应当清清楚楚。课备好了,工作起来就方便了。”甘队长说。2006年,甘队长加入城管队伍,十几年下来,不但自己熟悉与城管职责相关的上千条法律条款,也要求队员们“提到哪个方面都能说得上来”。
(本段主要交代的是甘队长的执法经验,要点提炼为: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
  和前面的林警官的做法是有重叠的)


景城区每位城管执法队员都会随身携带一本《执法手册》,以方便查询和向当事人讲解。“有些时候摊贩并不服气,认为自己没有触犯法律,有的人甚至态度恶劣,只有拿出具体文本给他们看,执法过程才比较顺利。”执法队员说,“这样做也让我们自己对执法多了一份敬畏感,在回答询问和解释政策的时候会更加谨慎严肃。”
(本段主要讲述了执法队规范化执法的经验,要点提炼为:回答询问和解释政策严肃谨慎)

“您好,店门外是禁止销售商品的,您的行为属于越门经营,希望您尽快改正,谢谢。”“先生,我们接到举报,您无照经营,我们要依法进行执法取证。”“为了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们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过程将全程进行录音录像,请您知晓。”这样的执法,正在景城区街头成为城管局执法人员的工作常态。
(工作场景,没有要点,主要是引出下文)

执法的过程也是和市民交流的过程,规范的程序就是对法律精神的诠释。“以前看到不规范经营,我们的规劝有点随意,群众容易对我们产生抵触心理。现在看到我们这么专业,他们一般也会听从劝导。熟悉法律法规,对执法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效果大不同。”执法队员小项的一番话说出了大家的真切感受。
(通过上一段的事例引述,结合本段第一句话“执法也是和市民交流的过程”,我们可以得知,执法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具有专业性,这也是程序规范的一个诠释,因而,我们得出执法程序的规范化这个归纳主题。
  本段要点提炼为:执法用语体现专业性,规范表述劝导违法违规行为)


●答案组织:
在我们的方法体系下,答案整理的精髓在于依据题目的要求和材料的逻辑结构。
本题的难点在于概括和归纳。
概括难点主要指的是要点看似很多,但是限定的格子数却很少。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如何区分概括性要点和具体性要点,在概括题中优先呈现概括性要点,类似于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归纳难点主要在于在众多的材料中如何将表现归纳为若干个方面,本题绝对不是简单的列举具体做法,必须要进行归纳。而归纳的依据就在于种种做法的相同点:
材料1,以动态留痕和文字留痕得知,这都属于执法记录,而且材料1中也有呈现“记录”这个关键词。因此,归纳一类为执法记录规范。
材料2和材料4,林警官和甘队长的做法十分相似,无论是掌握法律熟练释法,还是以专业性表述劝导违法行为,都是执法程序的体现。材料4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也有体现“程序”主题关键词。因此,归哪一类为都是执法程序规范。
材料3,非常明显,“形象工程”直接点题,形象工程里面包含着装和装备,逻辑非常清晰。因此,归哪一类为都是执法形象规范。
归纳完之后,在其后面依次写上它所对应的举措,即可完成全部答案的组织。
更多真题解析请关注论坛申论学习官方号——“申论成蹊”公众号,每日更新有用的申论备考知识。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7416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