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面试

税务结构化小组88+高分系列+每篇一个作答技巧

Luluo9060 3年前 911次点击

税务结构化小组88+高分系列+每篇一个作答技巧

6 条回复

Luluo9060 [OP]    3年前

本帖最后由 7号公路前台小哥 于 23-3-1 20:02 编辑

伙伴们,同结构化从0开始系列一样,这是结构化小组持续更新的系列,2023船新内容。

所有内容均为小哥原创,我们通过解析的方式,让大家在小组面试中答出高分。

力争每期有通用亮点,有分享方法,而不是只有解析,授人以渔很重要。

这个帖子特别适合报考税务的童靴,也适合省考和其他系统的结构化小组面试。

大家想要看更多解析,可以关注小哥的公号:7号公路,是数字7哦,几百篇原创解析,结构化小组的也很多。

还要特别强调,公号菜单有网课售卖,998。

不过小哥认为,视频时代能来qzzn想学干货的同学,应该都是有心的,没有必要买,这个系列和公号文章已经够干够用了,文章也不会有任何卖课的或明或暗的提示等,保证分享的纯粹性。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Luluo9060 [OP]    3年前

本帖最后由 7号公路前台小哥 于 23-3-14 18:03 编辑

这是个老帖了,是零散的解析。新更的结构化小组高分系列大家想看连续剧得话可以做电梯直接到56楼开始阅读。


https://bbs.qzzn.com/forum.php?m ... 4&pid=135812338


如果在会议上,你的领导让你3分钟内拿出一个活动的创意方案,还要有条理地当面向甲方2分钟内做出阐释,你会做出哪些出格行为?

公司是不是想裁员?

领导是不是在针对我?

甲方当爸爸当的这么过分么?

这不是极端场景,而是我们,可怜的考生们要面对的。

我们看真题:

2019年7月20日海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结构化小组

2、某局要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以提升员工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领导要你负责此次活动,请你拿出两个有创意、可实施的主题活动,并选择其中一个具体说明。

这是要逼死人么?

其实命题人没那么狠,考官也是宽容的,你的那两位考友,也是同病相怜很有默契的。

我们从命题人的角度来看题目为什么这么出。

其实这类题目跟以往的重点工作题目是类似的,只不过要求更高,在作答思路上同小哥一直强调的别流水账答重点是一样的。

命题人这样出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模板,不听流水账,他想听如何做好,而不是为了做而做。

像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出?

如果不加这两个限定条件,绝大部分考生答得都会是流水账、千篇一律,无非是开会培训考核,发点材料什么的。

命题人为了心疼考官不听流水账,在不断更换问题形式,从:

“你会如何开展这项活动?”

到“你会如何做以达成良好效果”

到“你认为重点工作有哪些?”

到“请拿出有创意的活动方案”

到“你认为重点工作有哪两个?请分别解释展开。”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摒弃流水账,想听鲜活的真实想法,听能不能抓主要矛盾把工作做好。

但培训机构和考生不听,还是老一套,命题人只好掀桌子了,才会如此咄咄逼人的问。

这样的问法流水账还重要么?

一点不重要。

所以老套的模板只会起到反作用,可大多数人还在苦苦追求,自己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却被培训限制住成为小僵尸,邯郸学步,舍本逐末。

那搞清了命题人的目的,我们又如何创新、可实施呢?

其实考官和队友都是宽容的,谁也不会真逼你多有创意还得可行,很难的。

真实的要求其实是如何有实效。

就这道题目而言,所谓“有创意、可实施”只是为了解决——以往类似活动大家随便开个会讲讲听听,听完就忘的问题,能做到这点就很不错了。

如果真的能有创意可实施,那你就是闪闪发光的,考场顶级高分很可能就是你。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命题人和问法和考官的实际期望两者中庸一下:

能够改变以往老套模式,切实取得效果,那就是有创意。

那这个活动的老套模式就是开会随便讲讲听听,这种模式的痛点是什么?

就是参与度低,缺乏考核,形式单一 。这三个能解决一个就不错。

所以

发现痛点+解决痛点+来点新形式就是创意 ,就是有可行性。

解析大概思路:

我的两个主题活动分别是:微视频展示活动和答题比赛活动。

下面我将选择第一个活动进行说明。

考虑到大家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意识问题,我会选择通过制作微视频,以故事的形式让同事们看到工作中细节的不注意所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影响,普及日常做好防范的技巧本领。且拍摄成本低,员工接受度高,具有可行性。

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向各部门征集他们工作中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曾出现过的反面案例、切实的防范技能等来作为视频制作素材;

2、梳理这些问题案例进行归类,一类是意识不足的常见问题,一类是信息安全防范技术不足的问题;

3、将意识不足的常见问题进行剧本的大概编写,大概思路是将每个典型的小问题延伸成小故事:由于哪些意识不足犯下了小错误,却经过网络的放大酿成了泄密事件,中间要穿插一些贴近工作实际的对话和矛盾冲突的创造来增加代入感和趣味性。

将剧本交由领导审批,协调拍摄的人员、设备、资金等;

4、将汇总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不足的问题集中整理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

5、拍摄过程中,要力求从简、贴近实际,积极鼓励单位同事参演,所有拍摄场景均在单位;

6、视频经剪辑后要在15分钟左右的时长,交由领导审阅;召集单位同事开会播放微视频并发起讨论,会后发放提升安全防范技术的小册子。

点评:

A考生您的方案我认为不符合题目要求,依然是在采取传统的开会研讨方式进行,一是缺乏创意,二是效果比较差,当然,这可能是由于时间问题您没有展开细节的缘故,能否请您补充下细节来展示如何既有创意又有实效呢?

B考生您的方案很有创意,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如此优秀的方案,展现出您发散的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但我有个疑问想请您解决,就是我认为单位搞得这个活动其实给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我注意到您的活动方案所涉及的资金、人力、物资等是非常庞大的,这是不是有些不符合实际呢?还请您能够解答。

Luluo9060 [OP]    3年前

有个耳熟能详的办公室鸡汤,曾经频繁出现在故事会、知音、读者等权威杂志上,当然还有现在的短视频版本,大概是这样的:

老李公司干了很多年,一直得不到提拔,小王刚来没多久就被提拔了。老李不服气找到总经理,总经理神秘一笑,对他说有个客户团要来考察,让他跟对方联系下,结果老王打个电话就回来了,关于来几个人、什么交通方式、男女人数等都没问。

然后总经理让小王再去联系,小王很贴心,什么都考虑到了,看得老李目瞪狗呆,心悦诚服。

难道问题前置类的事务类题目不是一个道理么?

2020年6月24日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7号公路精修版)

备考室思考15分钟,作答3分钟,点评回应一位考生分别2分钟,三人组共计51分钟。题本规则和主考官都强调了两点:注重答题质量,不要假大空,以及注重团队合作。(有个电子表显示51分钟倒计时,有的省份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有的省份作答时不需要带口罩)

3.某巡查部门到某贫困村对村干部的政务工作进行调查,村民普遍的反映了当地村干部存在以下问题:

村民A:好几次来找驻村干部办事,但驻村干部不住在村里,很难见到人;

村民B:想办理医保报销,不知道如何办理,找村干部却都说不是自己负责;

村民C:当前国家有很多扶贫政策很好,但村干部都不怎么了解;

村民D: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湖里的鱼虾多了,有人在村子的湖里电鱼,危害生态环境又危险,向村里反映了但无人解决。

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支书,你在今后要如何改进工作?

这个题出亮点的思路同前文的鸡汤逻辑是一样的:

不是说领导让干什么就只做什么;

不是说巡查部门发现问题就只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 扩大问题,注重细节

是不是其他人、其他事项也存在类似问题,可否一并解决掉?

当然,因为单纯解决题目的问题,难度不大,且答案容易雷同,这应该是出亮点的正确方向。

解析思路:

1.要同驻村干部告知商议,共同严肃工作纪律。驻村干部离村要告知我离村理由,给他安排一个村委会成员作为他的B角,驻村干部不在由这名成员负责他的工作。

带领村委会成员帮助驻村干部营造良好的住宿环境,让他愿意留在村子里。

要同驻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开会正式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工作值班花名册,谁不在村里的,要写明事由,并将自己的工作交接给他人,做到人不在事要能办。对于不遵守工作纪律的,村委会成员我们内部就行批评惩处,驻村干部则由我向镇扶贫办进行报告问题。

2.梳理村民常办的事项,不仅是医保,还有社保、养老、低保等,将这些事项责任分配到人,安排大家轮流去镇上各所里进行学习培训,并请他们给我们发一些业务政策的小册子,方便查阅学习,并记下他们的电话,方便面对复杂问题时电话请教;

3.告知驻村干部目前村干部对扶贫政策不了解的情况,请驻村干部主持扶贫政策学习会,所有村干部都需要学习。并配合驻村干部工作,给每个村干部分片包户,主动前往村民家里去宣讲扶贫政策;

4.召开村民大会,邀请环保部门同志前来对于保护环境的宣讲,自己要补充保护环境与发展我村旅游经济、乡村振兴是息息相关的,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会后将保护环境,不仅是电鱼,还有打鸟等行为,都列入到村民公约中,让每一户都按上手印,共同遵守。再发现此类行为,在公示栏上和喇叭上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主动联系执法部门进行处置。

Luluo9060 [OP]    3年前

一眼看透问题前置类调研题——2020年6月24日国考税务真题第二题

悄悄问一句,你喜欢长的么?

不,是你喜欢长的题么?

就是题干信息比较多的那种。

看一下现今的结构化小组真题,题干不够长都不好意思出现在我们面前,个顶个的长。

小哥窃以为,班门弄斧地说一句,命题人有些陷入“为了长而长”的误区。

这不是在贬低专业人士抬高自己,小哥跟人家差得远,而是带大家一起琢磨这种新题出现的原因。

2020年6月24日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7号公路精修版)

备考室思考15分钟,作答3分钟,点评回应一位考生分别2分钟,三人组共计51分钟。题本规则和主考官都强调了两点:注重答题质量,不要假大空,以及注重团队合作。(有个电子表显示51分钟倒计时,有的省份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有的省份作答时不需要带口罩)

2.某城市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一个仿古城的艺术长廊,需要对一些居民的住宅进行改造。部分居民和基层干部对这一做法有一些疑虑:

一、之前自己的建筑物已有一些附加改造,再进行改造自己需付出的费用过高;

二、这样的大范围改造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三、很多改造需要进行征用和赔偿,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四、当地像这样的文化长廊已经很多了,继续修建没有意义。

针对以上居民反映的问题,作为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单位让你开展一个调研,请说说你的工作思路。


结构化小组的题目为什么长?

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为了适应15分钟的长思考时间,太短的题目说不过去;

2.为了给考生有更多选择,设置的开放一些,避免雷同;

3.为了加大题目难度,需要介绍一些背景介绍、细节描述等;

这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是为了让题目更开放、更有难度、更适应长思考时间,这是他的目的,长只不过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恰好是“长”罢了,如果“宽”也能达到目的那就是宽了。

但“长”这个手段其实并不适合第二题,也就是怎么办的题目。

第一题和第二题会更适合:

例如第一题的选择阐述题,要给很多选项;

例如第三题的怎么说,即情景模拟,题干长确实会加大矛盾难度。

但第二题,给的信息越多,题目就越简单。

因为关于怎么做的题目,我们的难点多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想不到点,即答题中每点的小标题。

你若是给我指明了方向,谁都是能说上几句的。

比如排序题,这个题难么,它真的不难,它的难度是在于信息量太多,容易弄混、遗忘,因为它告诉我们一条条该做什么了,而它的难点,通过打好草稿就能较容易解决。

回过头来看这道题,我们学过的童靴都知道,调研题无非就是三板斧:

调研对象

调研方式

调研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第三点,因为:

1.调研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调研内容;

2.知晓了调研内容,能够较容易地确定找谁调研(调研对象)、如何调研(调研方式)。

那看题目,这么长的题,是不是已经几乎明示地把调研内容告诉我们了:

第一和第三条,说的是要调研改造给民众和政府带来的资金压力有多大;

第二条是环评调查;

第三条是同品竞争力调查;

调研内容都知道了,找谁调研、如何调研、扩充调研内容,应该好想吧?

这里需注意,三个调研内容还是要排序出先后的,应该是三为先。

毕竟,如果修建的意义都不大,那其它两点也没那么重要了。

如果题目不给我们这么多信息,我们很可能想不到这些点,多是一篇篇流水账。

因此,两者相取,命题人宁愿降低难度些,也不想考察流水账。

可能,“为了长而长”虽非命题人本意,只是他的取舍之道吧。

解析思路:

此次调研,依据居民和基层干部反映的问题,我认为调研应该向:改造给民众和政府带来的资金压力有多大、环评调查、同品竞争力调查相倾斜,具体会这样做:

1.首先通过系统库查询、网上搜索等方式,找一个跟我地当前情况类似,仿古城做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向领导申请前往实地调研,要多向陪同的兄弟文旅部门人员了解:改造过程中花费了多少钱,如何分担这笔资金的;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运营思路是怎样的,如何脱颖而出;这种改造对环境的影响当时是如何评测和避免的。对这些重点问题要做好记录;

2.去本地其它文化长廊进行查看,通过询问运营者、商户、游客、自己亲自查看体验,看看这些已经存在的文化长廊运营情况如何,有没有自身特色,有没有带来相应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3.联系古城改造的技术人员、设计专家等人员一同前往需要改造的街区进行实地调研,自己和专家主要看的是地段、规模、交通、原有特色等,相比于其他已经建成的文化长廊能不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不同的特色;

而技术人员主要统计的是需要改造区域的改造难度、大概预算费用、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等;

我需要通过此次调研在同类竞品的可行性上、大概需要的预算费用心中有数;

4.联系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再次进行环评调查,告知他们我们大概需要拆迁、改造的区域,由他们对可能产生的噪音、粉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等拿出环评报告;

5.最后,自己要从项目可行性、预算费用、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给出详实的调研报告,呈交给领导审示。

这就是这种题型的特点:思考时轻松,但答题很累,因为题目难度降低作答标准就要提高,答题内容就会比较细,需要照顾的东西比较多。

例如做事顺序、点与点的合并等。

那童靴们,你们是喜欢思考时的焦虑,还是作答时的烧脑呢?

Luluo9060 [OP]    3年前

今天的要来了

Luluo9060 [OP]    3年前

重点环节类要喜欢长题干

2019年7月7日海南省公务员面试题


2、单位人数比较多,很多同事间都相互不熟悉,每年年底都要投票选出单位10个先进个人。往年出现了各科室选各科室的,人多的科室被选中的概率大,优秀个人都出自人多的科室,人少的科室没有优秀员工。领导安排你负责去改变这个情况,请问你会从哪两个重要环节着手?


就组织管理题而言,一般题干信息越多,难度越大,质量也越高。


因为较多的信息量,通常意味着更多更细致地要求,那对答题内容来说自然也就越高。


不过以上内容,更多是小哥做教研时要做的一些工作,进而寻找解决的方法。


对大家而言,你们只需记住一条:


当组织管理题题干信息较多时,你就要提醒自己不要流水账了,一定要详略得当


因为流水账一般情况下无法解决题目地细致要求。


更何况我们注意下题目地问法:


“请问你会从哪两个重要环节着手?”


这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除了你认为的两个重要环节外,其它的讲都不要讲。


所以这是个典型的重点环节组织管理题,再给个规律给大家:


题干较长的重点环节类题目,一般认真审题,重点环节从题目就可以明显找到。


因为题干长,它会把突出的问题直接告诉我们,当然,可能赤裸可能若隐若现。


就这道题而言,就很明显:


1.单位人数比较多,很多同事间都相互不熟悉;


2.各科室选各科室的;


这就是突出问题,当然,第一个问题也算是第二个问题的原因:


对别的科室同事不熟,对自己科室的同事熟,那就选自己科室的嘛。


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还是在于,人情嘛,是不是。


所以,把这两个突出问题解决了,解决的方法对策就是重点环节。


另外,题目有一定歧义,到底是很快要开展今年的评定,还是离今年的评定有一段时间,这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尤其是你想让大家更多熟悉,是有时间把功夫下在平时?还是只能集中宣传,突击让大家了解彼此工作?


小哥选择前者,因为难度更大,谁让我是臭写解析的。



解析思路:


考虑到我们评选临近,很可能没有时间把让大家熟识的工作做到平时,我会做好以下两个重点环节工作:


1、集中熟识同事:依托第三方开发出一个微信小程序。主要涵盖两个功能:一是能够让个人上传各种信息,二是可以投票并自动统计信息。我会发通知给各科室,请有意参选先进个人的同事,在小程序上上传信息,用文字或者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介绍自己基本信息和本年度工作情况,最好内容能够生动活泼,展现风采。请同事们可以在闲暇时间,通过大家上传的信息来了解彼此,做到集中熟识。


2、完善投票机制:对之前的投票机制做出改变,每个人的10个票,只能选择本科室人数的30%人数作为可投名额,名额数量四舍五入,各科室的名额最少1个,最多4个,其它票只能投给其它科室同事。投票会在小程序上进行,做到无记名投票,需要在后台填写投票人信息以落实投票规则,但不在平台上展示投票人姓名,以此来杜绝人情的影响。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6307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