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面试
smknow_fbfy • 3年前 • 713次点击
无领导小组面试90分,小组第一,经验分享【2月10日更新】
smknow_fbfy [OP] 3年前
Chris9239 3年前
L990108 3年前
rokie7 3年前
赖浩森6216 3年前
CYHSA 3年前
侠3940 3年前
陈西瓜会上岸 3年前
wekon 3年前
二号机在逃1442 3年前
Simon2087 3年前
3年前
TideDrift 3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82256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smknow_fbfy [OP] 3年前
一、本人介绍:
2021年广东省考真猪某市往届岗,笔试第一(81分),无领导小组面试第一(90分),成功上岸
二、关于面试
(一)该不该报班?
去年是我第一次参加无领导小组面试。刚得知我笔试成绩第一,我既激动又忐忑,必须守擂成功。由于我没有无领导小组的面试经验,加上市面上不少培训机构不断制造焦虑,我当时压力十分大。拿到成绩后的前三天都在看各种培训班的信息,无奈不少知名机构动辄几万,有的甚至上十万,这肯定会让我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我暂时没有急着报班,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组织人员模拟练习,加入了很多线上群,也通过发帖子找同城的考生一起练习。真正让我打消报班的念头是,通过几次的练习,我发现不少报班的考生培训痕迹很重,面试内容不充实,说来说去都是车轱辘话。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如果报班,那我很可能在大环境下被带跑偏的。
当然,这并不说明报班是没有用的。
(二)线上线下面试哪个好?
无领导小组面试就是跟竞争对手、跟考官同一个空间的一场比武,能线下练习当然好,且更容易投入到讨论当中。但是练习的人群有限,能组织一场9人的模拟面试都很困难了。
而线上的练习比较好组织,而且每次都能跟不一样的人“对打”。缺点就是容易抢话或者冷场,很重要的是,不能“察言观色”,这在考场上很重要。我就是靠眼神交流,甜美笑容顺利“拉拢”身边两个考生站队,让整个讨论很顺畅。
所以,建议大家线上线下配合着练习,查缺补漏。
(三)疯狂练习没好处
面试需要练习,也需要大量练习。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面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说你练完一次,就能快速提升一次的。我当时在跟同城小伙伴练习的时候发现,有些小伙伴培训班课程没结束就提前退学了。主要原因就是练习强度大,吸收少,被推着走。
我没有任何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经验,但是让我进步最快的,并不是大量的练习,而是复盘,这也是最痛苦的过程。在省考面试前,我线下练习了三场,线上练了四场,可以说这几年的真题都没有练完。但是每次练习,我都做好录音,计时。下面是我复盘的小技巧,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开展。
1.个人陈述:听自己的录音,先听框架和逻辑是否清晰,再听内容是否突出,根据自己的回答写逐字稿(300字以内),修改到满意的模板,是自己的模板。
听别人的个人陈述,借鉴优秀的框架。记录下来。
2.自由讨论:听那些重点的环节,比如几个人因为一个点争执不下时,怎么跳出来把话题推进下去的,这些都是情商。学会怎样体面地反驳别人的观点。当所有人都反驳你的观点市,怎样有智慧地妥协,而不是被迫妥协。自由讨论环节更多考的是情商。
3.个人总结:写逐字稿,准备好自己的万能模板。这个环节考官都累了,基本前面都打完分了。但是,你的亮点很可能会让没打分的考官给你一个逆袭。所以,一定要避免千篇一律。
最后,就是背诵逐字稿,这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背诵就是为了让你的头脑形成肌肉记忆,只要考到相关话题,都能套用“自己的模板”出口成章。
面试是一场修行。无论是报班还是不报班,无论是结构化还是无领导,这都是一个人的战斗。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是胜者。
下面分享一篇我对一道真题的看法,这也是我平时答题的思路。
(2021.4.27上午)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如下问题:
1.群众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不足;
2.非遗文物遭到破坏,非遗传承和保护缺乏载体;
3.年轻人不了解,国外文化冲击;
4.非遗人才青黄不接,传承人不足,无人可传;
5.非遗专业技术人不足,专业性不够;
6.一些非遗收益好、发展好,一些民间文学、音乐面临资金不足;
7.一些地区对非遗过度商业化,甚至对非遗物质文化随意改动;
8.非遗文化传承人的职业认同感不足,社会认可度低;
9.非遗宣传方式单一,没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
10.政府重申报,轻保护,对于后续文物保护不够重视;
11.财政资金不足
【任务】
1.从11个选项中选择三项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2.小组充分讨论确定3项问题,然后就每个问题提出1-2条措施
【要求】
1.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10分钟
2.考生按考号从小到大依次就任务一进行个人陈述,每人时间3分钟;
3.小组成员就任务二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讨论时间9人50分钟(6-7人40分钟)
4.考生按照考号从大到小依次进行总结陈词,每人时间为2分钟;
【任务一分析】
1.拿到材料,先看任务,一定要看清楚任务是让你直接选择,还是选择并排序。考场中不少考生没有审清楚题目,题目是要排序,但是没有说出排序,一张嘴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本题是让选出三项,并没有让排序。
2.考场上通常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一种是,有的考生一看到任务,就忙于给11个选项分类,可能10分钟过去都没分完,到自己陈述的时候,既有分类的大点,里面又夹有选项的小点,说了半天就在说自己是怎么分类的,没有说到点子上,给考官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另一种是,有的考生拿到题目,看到几个关键词就按照自己的喜好、熟悉程度选择3项,然后大部分时间用于写自己的逐字稿。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不善于口头表达的考生,说的更稳、更有条理,但是通常是10分钟根本就不够写完逐字稿。这可能会导致考生前面说得清晰,后面就虎头蛇尾了。
对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大强调的“三好”可以直接沿用,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或者发展好)。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是需要我们共同保护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三好”。这是从时间维度进行逻辑排列的。有些考生无论是对于什么问题,都喜欢用“宣传、制度、监管”等三大万能对策。这道题也可以用,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明显的时间线,用“三好”会更清晰。
任务一参考答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或者: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积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底气。不要再说“文化兴国运兴”这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达42项,中国是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管理、利用都面临不少挑战。我认为当前最迫切解决的三个问题和选项分别是选项1,意识缺乏;选项2,监管缺席;选项3,教育缺位。(数据部分只能靠后面的逐字稿补充,这就是积累的一个过程)
具体如下:
第一,选项1,意识缺乏。当前,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不足。一方面,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比如,广东江门广合腐乳的酿造技术、吴川年例的民俗、粤曲等非遗文化都需要群众重视和保护,但意识的缺乏将导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逐渐流逝。另一方面,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不足,也会导致非遗在开发的过程中,文化形态被曲解改变甚至是破坏。
第二,选项2,监管缺席。非遗文物遭到破坏,非遗传承和保护缺乏载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个别部门对非遗文物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但责任到人,权责清晰,操作可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执法力度的不足,都让破坏非遗文物的行为制约了非遗传承和保护。
第三,选项3,教育缺位。主要体现为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国外文化冲击。年轻人是我国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锋力量,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国民教育缺少非遗文化内容,使得年轻人不认识、不了解这块宝贵的教育资源;国外文化的冲击更是撼动着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意识的缺乏,监管的缺席,教育的缺位,这三个“缺”就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文化认同的塑造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受到影响。
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话题的熟悉程度选择三个,但是回答的标准就是有理有据。有理是有条理,既要分点说,主要是说大点,不要大点又扣小点这样。又要套上小标题,这就是区别你跟其他考生的亮点。要先让考官听清楚你选的是哪几个。有据就是有论据,这就是要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不要干瘪瘪地说,要结合事例、数据进行论证。
【2月10日更新内容】
很多小伙伴看了我的帖子,都私信我让我发面试材料。很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毕竟在市场充斥着鱼龙混杂的公考资料,要获得大家的信任真的不易。其实我发帖分享的初衷,也是想给在公考路上的伙伴们一些参考。毕竟在我的公考路上,也迷惘过,忐忑过,失望过。而且也有点想把“传家宝”后继有人的想法。
但是,我面试完后就彻底放松了,没有整理出整套的资料。有的是比较零散的资料。以后也会陆续分享出来,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留下联系方式。不会卖课,毕竟我还没到可以讲课的水平。
以下有几个方面是小伙伴讨论得比较多的,说说我的看法。
(四)关于分类
比较多的小伙伴纠结要不要分类
首先,审题。我至今都没有见过哪套题目是让你分析如何分类的,也没有问你题目选项可以分几类的。同时,我相信“分类”也不会是评分标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见过面试的评分标准。但是,作为无领导小组和结构化面试都拿过第一的人,我每次参加面试,KG基本不会看手上的评分材料(除了打分那一刻)。KaoGuan也只是个普通人,比你多了几年机关工作经验而已,只要你契合题意,内容突出,形式得当,高分就是你的。
其次,分类是怎么来的?无论什么题目,一上来就分类,这就是“一刀切”了。LaoShi让你分类,那是因为他也是这么被PeiXun的(大多数LaoShi也是没有面试经验的)。而且分类好教学啊,不用跟考生讲考点,讲逻辑,优化语言。
最后,分类需慎重。对于主体性倾向强的题目,可以分类。但是有的选项牵涉的范围多而广,你都说服不了自己,怎么说服KaoGuan要分类呢?而且,不要在个人陈述就分类。尤其是当你发现同组考生都在讲分类时,你还要继续虐KaoGuan吗?面试是优中选优的,并不是选大众思维的。自由讨论环节,由于大多数人都受过“分类”的培训,如果大家都分类,你肯定会被大家推着走,这个环节可以顺着分类。但是思路要清,很多时候,分着分着大家都讲乱了。最后总结环节,第一个发言的可以简单提一下分类,后面的就别再说了。KaoGuan都快听吐了。
(五)如何积累素材
素材的积累方式有很多,比如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积累,而且报班的小伙伴会收到机构大量的资料。只是这些方式通常都浪费时间,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答题的时候也不会用。积累素材最好的方式就是从练习真题中获取,每次练习后对自己的录音复盘,上网找资料完善逐字稿(通常这个过程是最耗精力和时间的),最后就是逐字稿背背背了。
素材积累很重要,但是学会知识迁移更重要。意思是,你在一道题上积累的素材,要学会用到另一道题上,这就是自己的万能模板了。
比如2020年的一道真题,其实跟我上面举例的题类似
【背景材料】
A县处于边远地区,存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难的问题,经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8个原因:
1.总体工资水平不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本地人才不愿意回来就业;
2.偏远地区,劳务输出大县,大部分人都到外地务工,导致人才外流;
3.缺乏优质的企业平台,缺少高新技术和龙头企业,高端就业平台不足;
4.政府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没有全面落实,导致人才特別是高层次人才引入不足;
5.企事业单位不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没有形成良好的重视人才的意识;
6.基层工作人才工作机制不健全,基层单位没有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对人才重视意识不强;
7.县级财政拨付的人才经费比较少,经费缺失导致人才难以流入;
8.没有形成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不能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任务】
1.在上述8个原因中选出最优先解决的3项,并说明理由。
【分析】这道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是类似的,选项都是问题类的。其实个人陈述环节可以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答题方式,比如4/5/6,都可以表述为,政策缺席、意识缺位、机制缺失等等。或者问题类的也可以表述为,XX有漏洞,XX存短板,XX缺力度等等。
所以大家在练习的时候,要学会把题目分类,哪些是让选问题的,哪些是选对策的,都做好归类。对不同的分类都提炼出精简的表述(机关文风最喜欢的),要多准备几个,多练习几次,到时候在考场上就能熟练运用了。
Chris9239 3年前
L990108 3年前
rokie7 3年前
赖浩森6216 3年前
CYHSA 3年前
CYHSA 3年前
侠3940 3年前
陈西瓜会上岸 3年前
smknow_fbfy [OP] 3年前
smknow_fbfy [OP] 3年前
排序题把你的顺序一起说出来,比如说:我的选项及排序是,第一,选项X,XXX;第二,选项X,XXX以此类推。这就很清晰了。
CYHSA 3年前
smknow_fbfy [OP] 3年前
私信我
wekon 3年前
二号机在逃1442 3年前
侠3940 3年前
我恳求你向我推销课程或资料,坐等你送我上岸。
Simon2087 3年前
CYHSA 3年前
确实。肚子里没货反驳不了人家
3年前
TideDrift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