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行测

请教大家行测学习的苦恼

卧薪尝胆2665 3年前 943次点击

请教大家行测学习的苦恼

23 条回复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目前我辞职在家,前段时间把行测各个模块的课程听了一遍,3月底开始大量做题。

可是做着做着发现,效率非常低,每天能做的题目很有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复习方式有问题。

我看了大家的复习帖子基本都说了控制做题时间,但是我目前的状态是:每天做40个左右的题目就时间不够了,我每次做完题目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看解析,可以说做题:总结时间比接近2:8,所以基本没有做题时间,这让我非常苦恼。

我也尝试过提高做题时间,首先保证1分钟做一个题这样来提高每天的复习效率,但是总感觉不太对,觉得前期如果漫无目的的大量刷题,后续APP里面会经常刷出已经做过的题目,导致很难反应真实的效果,所以我目前是暂时不考虑做题时间,每道题目尽量做出来,然后不管对错都看解析,后续等刷到一定题量,能感觉到某个门槛了,再开始控制时间做题。不知道我这种做法对不对。

总的来说就是两点:
1、对做题效率的焦虑。
2、对做题方法的迷茫。

各位局长能否指点一二...

faithful1    3年前

不用太在意时间。我开始刷题也是觉得不够快,复盘一套题都复盘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但是不用怕,我基本不控制时间,关键是会做,理解。否则囫囵吞枣限时做完也没用。熟练了自然会快,可以后期临近一两个月再限时。不过我都是刷套题,不刷那种随机组卷,就怕刷到做过的浪费时间。

faithful1    3年前

申论我复盘也是特别耗时,但没关系。行测申论我平时都没法卡时间完成一套,太累了,我做差不多数量的题就得歇一会儿接着做。但是这样并没有影响最终的效果,不必那么焦虑。去年这个时候我辞职了,现在上岸了。相信你也能成功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嗯,谢谢~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我刷随机组卷是想有针对性的加强来着,还没有开始刷套卷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哇,谢谢,你给了我鼓励!

faithful1    3年前

@卧薪尝胆2665  
随机还是套卷这个看你习惯吧,只要能保证真题都cover到。我没刷过随机卷,最初的目标是把30多个省市真题套题要做一遍。后来发现考前套卷都没时间刷完。其实只要适合自己操作的方法怎样都可以

振涛2480    3年前

刷基础理论(2遍起,牢记所有知识点),刷各科各个小知识点的专项真题(不考虑做题时间,无限刷题,刷吐为止),刷真题套卷(掐时间,要提速)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收到!

振涛2480    3年前

@卧薪尝胆2665  
难得秒回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振涛2480  
因为正在痛苦的刷资料分析题,哈哈

振涛2480    3年前

一、基础理论必须过关。例如:能把数量中工程问题的公式方法题型分类脱口而出,接着数量几大模块能心中有数,进而所有科目能心中有框架。过关。
二、刷题。一是前期不看做题时间,必须是后期提速,原则就是先保质再提速,必须保证错题不是因为粗心大意才错,先练习这种细心劲,提速其实别担心,水到渠成的事。二是必须分模块刷题,保证每个模块的基础扎实,还能找到这一模块题目做题的感觉和状态。此时要把知识点等牢记熟练使用,并从刷题中总结补充基础理论中没有的题型,太难的题不研究,刷题量30%左右。三是把所有知识点学完之后,继续分模块大量刷题。这时候不光是做题巩固基础,而是要上升高度,锻炼做题思维,一道数学题拿过来,用什么思路、如何分析、与其他题目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在哪,宏观去把控每个知识点。刷题量50%。后期开始提速,掐时间。查缺补漏,因为有些知识点在基础中并没有全部体现。
三、刷真题套卷。可能这个阶段很多题目已经见过,其实此时不是测试你的真实水平,二是锻炼你持续高度集中思考2小时的能力,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很重要。真题以近5年为主,以前的题有时间的话参考为主,因为题目在不断更新,5年前参考意义一般了。每套卷至少3遍,才能确保每个题100%会了,而不是把答案背下来了。会了的意思是:考点、题型、方法、公式、易错点、出题人的坑、与其他题目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每个选项错哪了等全部掌握,达到谁和你掰扯你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才算过关。
四、切记切记只做真题,哪怕是某笔模考也一样,假的就是假的,其他的不多说。
五、必须做好总结,不总结,做多少题也不行。
六、方法这东西,要做到融会贯通。例如资料的计算,有3种常用方法足够,多了你也用不过来,直除熟练了都可以口算,别沉迷方法炫技,投机取巧在公考中很少了。言语逻辑等也别沉迷于方法,方法是死的,方法也是兜底的办法,在方法基础上理解着去做文科题,才能真的融会贯通。
七、某笔正确率低于30%的题,不用纠结。
八、想说的好多,今天到这里结束吧。

卧薪尝胆2665 [OP]    3年前


牛,这段话得收藏!常琢磨

wx_七星瓢_ES7cR    2年前


感谢大神的回复,想请教一下,行测刷了一段时间题了,做套题还是卡在65分上不去,做题速度上不去,每次数量基本没有时间做,各模块的正确率不稳定,65到70的坎怎么跨过去

振涛2480    2年前


做题速度我始终觉得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做的慢,还是有些方面的能力没有锻炼出来。
如果你阅读能力差,那么就很吃亏,言语、逻辑和资料都不会快。
1.资料,慢在3方面,找的慢(阅读能力差),列的慢(公式题型不熟),算的慢(基础差),总之就是练得少,基础不牢。如果你不是计算能力差的人,资料是付出了必有回报的一科。就像我前面说的,算多了自然就能口算了,但是总不算,绝对手生。没啥说的,多练+总结易错点+总结题型。
2.数量,有些人真的就是没有数学思维,那就没办法,适当放弃,有重点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数量难,一是难在逻辑思维的考察,看不透就无从下手,二是难在题目变化多,参不透某一知识点的深层次逻辑,但凡题目变俩字,这题的解题过程就可能完全变化。但是吧,我的建议就是如果你还有那么点数学思维,数量不建议放弃,因为近几年联考和国考的数量题,考10个中能有3-5个(联考更多)基础题型以及稍微变化的题目,说实话花点时间计算能算出来(这个时间未必比你做一道言语题时间长,而且数量一旦做出来基本上答案没问题,言语题越思考越是容易选错)。所以数量不建议全部放弃,基础的题型和知识点要掌握,说实话至少能对3个。至于难题,建议直接不看,业余时间没事干研究研究可以。是否是基础题型,看看粉笔正确率就行,50及以上的正确率这题就使使劲不应该错。考试的时候,数量读两遍题目后还无从下手,这题直接蒙一个。
3.言语,选词就不说了,因为不太会。片段那种的,我觉得也是熟能生巧的,一旦有了感觉正确率速度迅速提升,以前有一段时间我是全天下来就做言语片段的题,反复看真题,为什么选C,自己给自己讲道理,后来感觉就出来了(两个星期吧)。至于言语怎么像数量资料那么详细的分析,说实话我并不专业,我能就题论题,有一点说一下,一起也回复过被人,言语片段有些题干提起来云里雾里,你一定不能去理解题干本身的意思,要跳出来,所有的言语题绝大部门说的都是,它是什么,以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以后如何,什么作用、影响等等,跳出来之后你会发现题目很简单,例如第一句概括就是说网络好,第二句说对企业好在哪里,那这题问意在说明,答案就是企业要用这种网络。但是系统的理论我没有,原则就是机构的方法一定是保底的,加入自己的理解才能提升。
4.逻辑,图推,类比和定义就不说了,我一直没怎么学,类比考试时候错的比言语错的都多,但是学了真的有用。逻辑中的加强削弱道理同言语的片段,个人理解一定是升华的基础,只有机构的方法不行。

振涛2480    2年前


逻辑的加强削弱,我在头脑中认为题干和结论就是两座桥,选项是桥梁,你要搭桥或者拆桥,你带入选项去想一想,有的桥就牢固,有的桥就不靠谱,有的是退而求其次,在旁边再盖一座桥。言语和逻辑跳出题干去读题,形象点,可能读起来没那么难受,思维不会被题干内容影响,自然就快了。至于图推定义等,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就不说了。我主要是靠数量,资料(我理科生),言语片段和逻辑加强削弱。

卧薪尝胆2665 [OP]    2年前



做资料分析和数量常常陷入想找捷径(资料技巧)的怪圈,一道题看来看去,可能10分钟就过去了。结果做完拿解析一看,答案是硬算出来的,很无语。


振涛2480    2年前


资料像比较大小、计算等方法,方法确实不少,但是你熟练运用3种就够了,花样太多没必要,真的计算熟练的,直除真的不慢。资料的计算必须看选项,有时候刚计算两下就能出答案。草纸要简单,这个题考察增长量,公式熟练,数据找到后,直接在草纸上列出的就是计算用的式子,而不是写成公式的样子,再写成计算的式子。这些才是压缩时间的地方。或者能在卷子上直接算的,就不用再抄在草纸上,例如常见的表格形式的加减法以及简单的直除。

振涛2480    2年前


平时做题,一道题多久其实没关系,尤其是数量,用了一种方法,还可以想另外的方法。重点是锻炼思考的过程。

卧薪尝胆2665 [OP]    2年前


请问行测常识积累,刷APP上的真题有用吗,因为考过的常识一般不会再考吧。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1478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