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山东
hu3385 • 2年前 • 318次点击
也说说我的这十多年
hu3385 [OP] 2年前
新鲜的梧桐 2年前
此生为谁 2年前
q9527 2年前
嘿嘿7225 2年前
见人见事见思想 2年前
lf97 2年前
大饺子2105 2年前
励志成才 2年前
mengmengmai 2年前
明天反弹 2年前
璃苍 2年前
qianshui8 2年前
沉默的蜗牛 2年前
游侠红牡丹 2年前
林星星7333 2年前
smknow_ckui 2年前
福6禄6寿6喜 2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49250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hu3385 [OP] 2年前
今日北京晴,疫情形势开始好转,连续三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但下午又报告1例社会面筛查感染者,动态清零的任务艰巨,反弹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成果还需巩固,切不可懈怠麻痹。本人,男,没啥大本事,体制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练就了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的本领。现在帝都某部属高校做辅导员,七年省直机关公务员工作经验(2010--2017),后裸辞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7--2019),一心想奔国家部委工作,虽然知道收入不高,工作繁忙,但渴望去家乡基层调研时的“衣锦还乡”,结果爱人在2020年替我实现了这个愿望。马上35岁,此愿望一直在坚守,但最终实现的概率,一个字儿“悬”,俩字儿“没戏”,三年省属高校工作经历(2019--2021),期间在市直机关业务处室挂职。
2010年,那时刚知道这个论坛,注册了号就进来了,突然发现现在只是一个“副处长”级别,因为回帖少,参与的话题少,上岸后也很少再关注。记得当时论坛里会有“舅舅党”这样的说法,“肥泉”也是论坛里的名人,那时的版主叫“田老鼠”,山东板块里有个超牛的“直通哥”大哥,后来猜想应该是省公务员局的工作人员,每年出成绩时间都预告的特准。
我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2009年面对以后的选择,头脑中还没有考公的概念和意识,当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了上海海关“通关管理”岗,一个岗位招36人,报名人数4400,我在考前一天花了三块钱在学校门口的网吧下载了准考证,又顺便查了查公务员到底考什么,行测+申论,知道了题型,知道了考试时间(行测俩小时,申论当时是两个半小时),结果一个多月后,得知自己竟奇迹般地进了面试,我找了几个小伙伴给我出面试题进行模拟,结果我竟一个字答不出,不是紧张,而是我是个名副其实的“社恐”,面对很多人的时候,我真的会“哑口无言”,几个朋友就引导我敢于说出第一句话,就这样,模拟+看书,2月中下旬,我踏上了去上海的旅程,面试当天穿着休闲西装、牛仔裤,结果可想而知。
折戟后,我第一时间进入备考状态,于3月报名了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是期待的、空洞的、焦虑的,也是百无聊赖的,本来信誓旦旦的讲要在笔试完就要备战面试,结果每天陪伴我的却是跑跑卡丁车、CS这些游戏,出成绩的那天,我连忙在网上找了一家培训机构,交了定金,当时父母的收入水平很一般,父亲一个月1800,母亲一个月1600,拿出了两万给我报那种所谓的“保过班”,十天十晚,这十天的收获,总结下来:吃的很好,睡的很香,认识了一群可爱的职场小白,收获了友情,每天被迫感受“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答题体验。当时我们那个组12人,最终上岸了4个,也还好吧,上岸率超过30%了,比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考研率高,哈哈。辅导班结束后心里还是没底儿,又在我们市花了大几千找了一位党校教师,培训了三天。最终笔试第二,面试第二,总成绩第一,顺利上岸。
后来我也想了想,跟辅导机构,无非就是让我多经经场,降低紧张程度,但真到了面试场上,尤其候考阶段,心脏突突的,简直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辅导班最喜欢宣扬的就是反套路,但他们在给考生灌输那些一条一条的答案时,就已经陷入了套路的窠臼和怪圈儿。党校的老师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曾拿一杯水引导我透过现象看本质,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但它是温柔的、纯净的,它能帮我们解渴,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接下来又引导我思考如何做好水这篇大文章,吧啦吧啦……党校这个单位的性质,大家应该也知道,属于参公单位,新公务员入职时,就是要去党校进行入职培训,且很大一部分面试考官的培训也由党校组织,所以大家进了面试,如果有能力找到当地党校老师培训、指导几天还是有必要的,然后再报一个面试实战班,找找答题的感觉就可以啦。
但根据我这几年的体制内工作经验来看,面试场上的考生,虽不全为职场小白,但均是体制内小白,顶多是在事业单位和村官岗位工作过的,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确实在面对类似组织计划协调类型的题目时能答出实际的干货,在面对“接诉即办”、“未诉先办”问题上能够游刃有余,且在疫情当下,诸如如何落地落实的组织核酸检测等问题上能够回答出有体悟、可操作的执行方案。另外,面试需要测查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应急应变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在答题时的逻辑是否清晰,而很多辅导机构倡导的高大上的政治理论输出,试想你一天没有政府工作经验的人,怎么可能展示如此深厚的理论功底,公考面试选拔的是品行端、能办事的人。再好的说辞不如切实为人民做件事来的实际。一道题5分钟,思考时间1分钟,答题时间2--3分钟,少之甚少的人可以答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你在备考时所接触到的多角度、立意深的答案仅仅是培训机构研发团队经过探讨后的成果而已,听多了这样的答案,你只会迷失自我,真正的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才是王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备考面试丝毫不应该比准备笔试的时间少。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备考策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女生与生俱来的表达会强于男生,且语速很快,所以女孩子在备考时可以适当放缓语速,否则给考官的压迫感太强,语速快还容易紧张。顺便插一句,我在市直机关挂职时,所在局的党委书记、局长和人事处处长交谈时,提到前些日子刚遴选了几名公务员,男生说几句就没有话了,女孩子总能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不难看出,男生总是讷于言的,当然,这并不代表说的多就是好的。
总体来说,在省直机关工作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忙碌,当然也分单位和部门。在这里我收获了爱情,2013年领证,2014年婚礼,一切进展的是那么顺其自然,那时也没有疫情,每到周末,我都会和爱人全国各地的逛吃,去南京吃小龙虾、鸭血粉丝、鸡鸣汤包,去厦门吃土笋冻、蚵仔煎、沙茶里脊,去西安吃biangbiang面、羊肉泡馍、甑糕,去杭州吃虾爆鳝面、龙井虾仁、东坡肉、片儿川……有一天,我和她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电视,她不禁感慨:“老公,我们这几年,好顺呀,真希望一直能这样,再有个宝宝就更加完美了!”接下来的两年,我们要宝宝都不顺利,2014年年底爱人怀孕,我开心坏了,60天不到的时候,宝宝有了胎心,但孕酮一直很低,需要注射黄体酮,接近90天的时候,hcg不再翻倍,B超显示胎停,我们很难过,但我安慰着爱人,说咱还年轻,好好把身体调养好才是王道,医生说这是正常的优胜劣汰,等身体恢复好了再试试。2016年,爱人又怀宝宝,我们请了假,专门保胎,天天抽血、打针、吃药,我也学会了如何肌肉注射,天天拿着粗粗的针管给爱人打黄体酮,但状况依然不好,最后宝宝还是没能保住。我很心疼爱人糟了这么多罪,当时寻思着大不了以后丁克,她说如果没有宝宝,将来有一天我和你不在了,谁来安葬咱们呀,我说想这么远干啥呀……当时父母也很开明,知道了我们要宝宝的艰辛,吃了很多苦头,开导我们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老观念要放放,人家谁谁谁一辈子没孩子,不照样小日子过得很好。但2016年8月,母亲因意外永远的离开了,我当时感觉天塌了,小时候我是母亲带大的,父亲因单位效益不好,停薪留职去南方打工,儿时的记忆,父亲的存在感很低,当时他打工回来,我一度不会叫出一声“爸爸”,母亲不在的时候,我都没陪在她身边,当时我就后悔没在家工作,天天能见到父母,有个照应。曾经我听过这样的一种说法: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跟你们每一个人的母亲开始一场告别:剪断脐带,完成第一场告别;断掉母乳,完成第二场告别;离开家乡,他乡求学,完成第三场告别……生活和命运接踵而至的打击,让我痛不欲生。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父母双亲的健康却不可逆,其实我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也需要考虑父母的想法和当前状况。有个从小一直玩儿到大的朋友,从大学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北大的硕博、清华的博后),我们曾探讨过这个话题,应不应该回到父母身边工作,方便尽孝,他说我们过得好,有成绩,也是一种尽到的孝道吧,像极了春节期间热播剧《人世间》里的说法。其实他的真实情况是,家中还有个妹妹,仅比他小两岁,成绩不太好,毕业就在家工作了,我想这也是我朋友一直读下去,没有后顾之忧的原因之一吧。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活还得继续,我还有父亲,但我想离开工作的城市,换一种生活,因为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差劲到极点。和爱人商量后,开始准备考研,我选择了双非院校的学硕,爱人选择985院校专硕,但备考时间非常紧张有限,英语、政治几乎是吃老本儿,专业课都是背诵的,我当时已经29岁,记忆力感觉明显不如大学,但既然已经做出选择,咬牙也要坚持,夜里两点多休息成了常态,除了工作、吃饭、睡觉,我放弃了所有的休闲与社交。2016年12月笔试,经过近两个月的等待,我初试第八(招12人),她初试第一(招20人)。
2017年3月,我和爱人研究生复试顺利通过,5月向单位提交了辞职申请,接下来的两三年,我们会面临诸多困境,没收入、未来未知,我和爱人在各自的高校除每月500元的研究生补助,都拿到了次年的国家奖学金,也算是平摊掉了读研时的学费。读研很快就结束了,唯独“翟天临知网”事件让我们对毕业论文好一阵紧张,我们夫妻俩属于老阿姨老叔叔级别的,特别害怕抽检、外审、延毕,但一切都很顺利,我被一所副省级城市的省属高校录取,成为一名辅导员,爱人通过央选,进入中央党群机关工作,就这样开始了两城生活,后来疫情就爆发了,我们聚少离多,中间经历过矛盾、冷战,但老夫老妻,所幸都挺过来了,期间我前往市直机关挂职锻炼,一年期满重回原单位,但依然不断尝试向北京投递着简历,慢慢的,年龄也来到了34岁,感觉折腾不动。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终于接到了一所北京高校的笔试通知,就这样,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顺利通过,唯一的就是缺少了事业编制。
今年年初,我辞去省属高校事业编制的工作,带着奔35岁的年龄,做起了北漂。同时,我也带着我的老父亲一起,给他在北京租了个一室一厅,我和爱人住在中直机关公寓(一室一厅)虽不大,但也还蛮幸福,就是我俩加起来快百岁老人的年纪,有时候真的感觉力不从心,帝都的通勤时间属实要命,刚入职的第一周,我几乎天天五点半起床,近两个小时的地铁才可到海淀区单位,一天的通勤把我折腾的累觉不爱,但还好,和爱人团聚了,父亲也在身边,岳父岳母也已退休,疫情平稳时也可跟着我们住几天,生活就这样,每天都充满着期待,在大学校园,和孩子们一起,心态也能年轻。也学到了好多年轻人的词汇:YYDS、贴贴、栓Q……不过让我吃惊的一点,他们竟然也会喜欢周杰伦还有甜心教主王心凌,这不是我们80后喜欢的吗?说好的三年一代沟突然又有了共同话题。
说到这儿,很多小伙伴可能觉得我折腾,从公务员到事业编又到了无编制,但我觉得人生贵在一种体验吧,当你超级想得到某件东西的时候,你的内心是焦虑的,紧张自然也就随之而来,此时你可以跳脱出来,给自己一种暗示或者默默从心底许愿,这样压力可能也就不复存在,回过头来看,好像也不艰难;很多小伙伴也惊异于我为什么总能在体制里转来转去,而且感觉备考时间不长,但总能上岸,我要告诉大家,选择很重要,前期的积累很重要。其实不妨和大家分享这样的一段我的亲身经历,因我父辈是上海人,高考分数不太理想,进入一所双非院校,但一门心思考研就要去上海,而且就要去复旦,我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没有考公概念的原因之一,在2009年也就是我考研的前一年,我关注到了当年复旦所要报考学院的复试通知,就第一时间买了前往上海的火车票,站了一夜到达魔都,进入复旦江湾校区,认识了很多准复旦学长、学姐,取了真经,更有了复习的方向和动力。但第二年最终的结果时总分过线,单科被卡,让我同复旦失之交臂,其实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促成一件事成功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考公亦是如此,你只要意念笃定,一年、两年总会上岸,但可能进入后你也会发现是个围城,这份工作也不过如此。后来我还是报考了上海的研究生院校,虽不是复旦,但终究实现了我来魔都读书的愿望;有些小伙伴也不禁感慨我这十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我想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吧,只是来的这一天早与晚。我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说从以下5项中只能选择2项,你会选择哪2项(1.月薪5万;2.回到18岁;3.长高10厘米;4.瘦15斤;5.父母健康),我肯定毫不犹豫的选1和5,突然发现在北京,钱和健康是最最重要的。你们呢?
最后送论坛里依然奋斗在备考路上的你们一句话:未来可期,上岸是必然,只是路途或许艰难,历程或许漫长,但永远不要放弃。
hu3385 [OP] 2年前
新鲜的梧桐 2年前
此生为谁 2年前
q9527 2年前
嘿嘿7225 2年前
见人见事见思想 2年前
lf97 2年前
大饺子2105 2年前
励志成才 2年前
mengmengmai 2年前
明天反弹 2年前
不过我看,前面省会不动是最好的选择。
去北京是一步好棋吗?去北京追求什么?追求政治前途可以,但考虑到年龄其实也没什么。追求钱更是虚妄,且不说你体制内能挣到多少,即使挣到再多,跟房价比也是杯水车薪。
其他安逸,还是省会或者二三线城市舒服。要家庭团聚,选个省会或者二三线地级市,房价收入比,整个家庭都会过的很舒服,父母岳父母去省会不就行了,大家都轻松。
璃苍 2年前
qianshui8 2年前
沉默的蜗牛 2年前
游侠红牡丹 2年前
hu3385 [OP] 2年前
是的,没错儿,我爱人经常嘲笑我是个四非(本科、研究生)都是双非院校
林星星7333 2年前
smknow_ckui 2年前
福6禄6寿6喜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