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遴选/公选/选调

2024中央遴选笔试经验

Kaneshiro1992 1年前 912次点击

2024中央遴选笔试经验

4 条回复

Kaneshiro1992 [OP]    1年前

2024中央遴选笔试经验
想先贴上自己收到面试通知的短信截图,但是论坛没有找到方法如何上传。
本人参加2024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考试,报考国家FGW相关岗位,笔试成绩70分,进入面试,但因各种原因综合考虑,放弃了面试资格。
一方面是无法到更大的平台上去见识更大的世界,极其、十分、特别遗憾,想写点什么祭奠曾经的梦想,近在咫尺,却不能狠狠抓住,这么近却又那么远。另一方面是身边有想明年参加考试的朋友,向我咨询经验,索性我就总结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我的成绩不算高分,请大家批判性的阅读本经验贴。

一、考试有技巧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本人现在是北方某欠发达省份省直机关的一名选调生,主任科员,条件资格符合要求。
这次遴选考试我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没有接受任何系统的专业训练,基本上等于裸考(关于培训班,我在文章最后说明我的看法)。多年提笔写字机会较少,又因为时间紧张,字迹比较潦草,但是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比很多长时间精心准备的朋友分数还高。
我个人考试运气不错,所有考试都是一次过,可以说我是考试制度的受益者,这并不是在秀智商,而是想说凡考试必有技巧,抓住重点才是关键。
那么什么是重点?该怎么准备?
我认为主要集中于战略和战术上两个方面。

二、笔试的战略准备

战略上,有三个重点需要大家在平时多注意。分别是:思维、信心、经验。

第一,思维。
这个比较玄学。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一个事实,遴选考试中的题目,我们有过直接经验的可能性非常低,出题人也会尽量避开某些常规性工作,不让某些朋友基于过往经验占据优势,而没有选拔到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
基于这个事实来看,遴选考试对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比较高,更多注重对一件事、一项工作的处理思路的考察,这些只能靠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积累,很难通过授课学会。由于我本人是一名选调生,有过两年基层挂职锻炼的经验,期间任副镇长一职,主管扶贫和疫情防控。可以说见识过一些基层的复杂事件,如何站在社会管理者角度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敢说有多强,但是通过见证其他公职人员的处理过程,也积累了不少阅历。
2023年我认识的两个朋友通过考试、面试,最终被录取。其中一个男生在乡镇、县、市、省级民主党派都工作过且干得非常出色,这些都为他积累了丰厚阅历。
再插一句,如果你是一个在体制内的小螺丝钉,工作内容较少,没有得到过历练,而又单纯想通过考试逃离下级机关,这是很难的。
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遴选的考试题目都是处理问题,如果在实际工作当中没有经历过反复推敲、全面考虑、请示汇报、决断拍板,没有完成几件像样的工作,单凭考试培训班老师的说教,想取得高分,我认为是很难的。
还好,考遴选的人都已经是有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耳濡目染着许许多多。既然有这样的环境,就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多多思考和总结。可以这么说,认真工作就是在认真准备遴选考试。

第二,自信。
根据我的观察,考上的朋友不是考上了才自信,而是打心底里的相信自己。
你可以谦虚跟别人说,自己就是考着玩玩,撞一把运气云云,但是你必须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这块材料,一定能考上,毫不夸张的说,这一点要盲目,盲目的自信,无论别人用怎样怀疑的目光,都要自信。
我遇到众多考试选手,尤其是参加过几次遴选考试而未曾进过面试的朋友,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没有进面试的事实让他们失去自信。尤其是遴选没有标准答案,他们不知道自己丢分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进而就不知道如何改进。
有时候几个失败的loser互相讨论出一个结果,总结自己可能的失败之处。恕我直言,这些用处不大,因为他们都陷于自己的答题思维,而不是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
自己相信的答案却不是阅卷老师认为的答案,这说明思路出现了偏差。如果你能跟阅过卷子的老师聊天,那么这个谈话价值远高于几个成功者的经验总结。我没能有机会跟这样的阅卷老师交流,只能尽可能的接近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我们都考过英语,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有一种题型:阅读理解。很多时候一些真题的标准答案你觉得就是不正确,甚至讲课的老师也觉得不正确,但是他就是这个答案。这个时候怀疑没有意义,就是你的错误,你需要找到他的合理性,去理解出题人的思路。通过这个方法,理解出题人,下次就要考虑一下出题人是不是这个思路,如果是,沿着这个思路,得到分数,就会增强自信。

第三,经验。
前辈的经验非常重要,正反(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同样重要。
恐惧来源于未知,来源于不了解,破除恐惧、担心、不自信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去了解它、体验它。
对于遴选考试,文字或者培训班、网课的介绍只具备扫盲性质,不具备让你感受体验的作用。虽说是几乎裸考,但是我在2023年中央遴选后,就开始有意识地接触遴选考试,会留意有关遴选的信息,会留意到谁参加了考试。
2023年我认识的两个朋友通过考试、面试,最终被录取。还有3-4个朋友没有通过笔试,其中不乏连续多年参加考试而不得志的朋友。
我请最终如愿的两个朋友吃过几次饭,为他们庆祝,席间提出了我关于这个考试的所有疑问,包括时间够不够用,答题纸是什么样子,考场在哪等最低端的问题,也包括“你觉得遴选笔试什么最重要?”“思路重要还是格式重要?”等一些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成功,他们表达上更真诚自信,更无所保留,也倾囊相授了他们的笔记资料,甚至是没有用完的会员课程。这些东西非常珍贵。
另起一段,再强调一次,这些东西非常珍贵。
而对于失败的朋友,聊天则需要注意一点,照顾对方的心情,更多的是问一些基础问题。他们参加过的班级可以选择性不去,他们用过的资料选择性少参考,你明白我的意思。
其他方面。比如针对考试的通用技能,比如专注能力,对于所有考试都很重要,并非针对遴选考试,我就不赘述了。

三、笔试的战术准备

战术上,针对如何答题,也有3点需要注意。

第一,一定要读懂题目,问什么答什么。
以2024遴选最后大题为例。大概是为街道办事处主任写一篇座谈会的开场白,参加会议的人还有城管、市场监督以及群众代表。
题目要求中的关键字是“座谈会”“开场白”,如果你在文中写了一大堆如何落实《意见》文件的话,要怎么怎么推动工作的话,那我觉得就是跑题了,座谈会而不是工作部署会,与会人员中有城管局、住建局、市场管理局的同事,你一个街道办事处主任,讲要如何落实,该怎么落实,像是在布置工作,可人家是代表城管局、住建局、市场管理局里来的,受区政府领导,你一个街道办事处主任来布置工作不合适。
那应该是什么角度呢?我觉得应该是作为东道主,承办会议在这里开,恳请与会人员给与意见建议,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除此之外,题目还有一些其他要求。
比如“全面”,你就要多多写要点,多写不扣分,却会增加你命中采分点的机会。
比如“准确”,你就要尽量用原文,可以精简,也可以用同义词,如果是双字词,最好是有一个字相同的同义词语。切忌不要瞎引申、乱改写。
比如“条理清晰”,你就必须分类,并且盖个小帽子概括一下。
等等,很多申论基础课中都有讲解,大家多多总结。

第二,一定要读懂材料,明白出题人在暗示什么。

其实第二点和第一点是相辅相成的,我接受了一个同事的建议,看了李梦圆的申论基础课,而且是多年以前的版本,网上找得到。对于一些关键词的定位,如何把出题人埋在句子里的关键点“翻译”回来,对我帮助极大。视频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快进和重复播放、反复学习。其他人的可能更好,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即可。

第三,少扯对仗骈句,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

对仗工整是形式。我敢打赌阅卷参考答案中的采分点,一定不是对仗工整的字句。
对于最后的大作文,可以适当考虑排比与气势,但是切忌,对仗是形式,不是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答,表达内容远比表现形式重要。
如果我是阅卷老师,内容没有符合参考答案标准,而形式对仗工整,四六骈句的,我会有华而不实的印象。这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锦”不对,绣的“花”再美也无用,大家需要理解其中的关系。

四、关于培训班。

不少朋友咨询要不要上补课班,我个人没有参加,不是嫌贵,也不是说专业机构能力不行或者效果不好,但依个人愚见,所有集体班级授课,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全部或者大部分人理解自己所讲内容,也就是要让大部分人认为她的课讲得不错。而作为独立个体,能力水平在集体中所处位置,是无法事先得知的。在老师和学们集体互动过程中,我们最终能获得多少有用的知识未知数。而且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全方位系统的训练,而是针对性的提高自身不足之处。所以培训班只有两种情况去上。
第一种情况,我是纯纯小白,对于遴选啥也不知道,那么你就是集中教学班级的目标人群,推荐。
第二种情况,是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如果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直接向老师说明,并要求其针对性的提高这部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节课务必让老师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性的训练。
一对一课程的问题在于价格昂贵,如果你付不起一对一辅导的费用,又不知道该如何提高,那么多问问这些成功上岸朋友的推荐,谁的课程好,为什么好,侧重什么地方?再做选择。我觉得视频网课更好,可以快进,也可以重复播放,反复学习。
如果你是必须通过上课,靠别人督促来带动自己学习的人,又喜欢在上网课时发无意义弹幕互动,我劝你趁早放弃遴选,好好工作。
最后,祝大家如愿以偿,成功上岸。

Hope6764    1年前

   1年前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和感悟!

smknow_kawn    1年前

感谢分享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1539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