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国考/联考
smknow_xibm • 1年前 • 560次点击
25考公咋准备啊大佬们
smknow_xibm [OP] 1年前
smknow_flkq 1年前
1年前
smknow_mom0 1年前
小咩咩一夏 1年前
C2719 1年前
后宫一万。 1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53181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smknow_xibm [OP] 1年前
smknow_flkq 1年前
1年前
smknow_mom0 1年前
再下载个抖音,多看家人和姐妹
小咩咩一夏 1年前
中肯的 然后渐入佳境
C2719 1年前
第一大类-常识判断
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判断非常喜欢考高中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再加上一些党政时政和法律知识。这对高中文科基础非常好的人有极大优势,尤其是考自然地理许多人都已忘记,所以需要公共基础知识极其优秀的人来辅导和讲解才能全面去掉短板,全面提升常识。常识具体知识非常细化,所以我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和内容里面做了一个全面且系统的知识总结和主要考点知识内容汇总。
由于我个人在备考过程中已经准备了非常多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材料,并且已经将之系统化,之后会出一个分章节的公共基础知识讲解。简单介绍下我个人的常识正确率:2018年某地市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85,全市第十三。2019年是89全市第一。图会在后面的公共基础知识那块放。2018/2019浙江公务员笔试20题常识均对17题,2020国考常识20题对17题,以上笔试均进入面试,事业单位总分第一共7次。
第二大类-言语理解与表达
大体上分为两类,选词填空,文段理解。 选词填空具体分为词语填空和成语填空。文段理解具体分为中心意思理解、词语理解、细节判断、排序、句子填入、国考副省级还有高中的那种科技说明文阅读五道题,目前细节理解和细节判断题目有增多趋势,题干越来越长,难度加大。做言语题也需要储备很好的基础,词语和成语的意思要理解,建议买一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看看,也可以找找已经汇总好的公众号词语、成语资料,把里面常考的成语和词语意思理解清楚,看清楚各种不同词语的适用范围,尤其要注意根据文段的感情色彩和前后搭配进行合理推断。理解类题目中,答案与材料内容相关性越强,正确答案概率越高。接下来将会就每一小类型进行一道题展示。
第三大类-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考点为小学应用题,初中几何题和高中排列组合题。常考的有工程、工作效率(工时)、排列组合等问题。这一块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进行快速思考,快速找简单办法计算。我个人的经验是我一般做看起来简单的简单列方程和我擅长的排列组合题(快速看一遍题,找到自己能做的,不纠结于所有题和不会的题,因为我是文科的,所以我不认为我的对手能很好做数学题,所以这里介绍的经验更偏向于自己),一般能做出来两三题,如果做出来选B,那么其他我都涂C,这样可以保证15题对五六个。
要是完全没时间做就全选b或c,对三四个总比瞎蒙强。数量关系题可以看看好点的视频讲解,也可以多做做题目理清思路,我个人因为要拿到其他模块正确率80%以上,所以对熟练关系不是很重视,所以行测如果不做数量关系就是68-73分,如果做了一些就是78-82分,主要看数量关系简单不简单,适合我做不。
第四大类-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主要有四小块考点,图形、类比、定义、逻辑判断,这一块可以说考的并不灵活,知识点一直都是那些,主要是要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够适应出题人思维,一些常见的考点,常用的套路要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快速更快速的精准狠找出逻辑上的最合理性思维。这一块我的正确率在85%以上,以后我会详细说明每一小块涉及到的考点和如何快速正确的将自己的思维代入每一题之中,让自己既能快速审题又能精准找到这个题要考什么。
第五大类-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说白了就是初中数学,其实问法很简单,正常人都能看懂,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要审清楚每一题的问法和快速找到问题中要求的正确的数字,只有审清题目,找到问题中的数字才能保证这题能做对。至于常考点增长量、增长率、同比、环比、连续增长率、混合增长率等等这些都很常见,我也会把这些概念和公式进行总结。精确计算以及估算方法我也会把我会的估算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
出题的材料:一般是国家或者某省对某一方面的统计数据,数据没有特殊性,就是统计报告中的数字。一般以文字、表格、图形(柱状图、饼图)作为材料中数字的表现形式。
C2719 1年前
申论做题贵在精不在多,拿出本省3年的真题自己反复研读材料,反复对比几家机构的参考答案,总结自己做题能不能把要点找的更多,语言更有逻辑性,小题尽量让自己的审题更加精准,在材料中找出答案,加工答案。大作文也是要适应出题人的思维,理解他想考什么,从材料中总结出总论点、三个分论点,是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总之一句话要记住,申论所有答案均来自于材料,不要迷信别人给的资料,要练出自己分析问题、凝练和总结答案的能力,让自己的答案能精准对应问题,分析大作文不跑题,准确凝练总论点和三个分论点。
需要更多申论参考资料可私信联系。
多措并举 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
编者按--本人即编者
该文改动及具体说明。
题目:加了多措并举四个字,你要是实在想不出什么好题目就用多措并举 后面加上总论点。说明:正常的申论大作文题目不应该采用一句话的题目,一般是前后对仗或前半句是举措,后半句是结果的题目,该题目就是其中一种模式。
第一段:删去了今年春节冰雪冻灾背景,对原第一段和第二段进行了整合,合并为第一段。说明:为了符合经典五段论要求,第一段应该是强调背景和重要性。
第二、三、四段:这几段题目从善于“抓责任”改为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要善于“抓责任”。这几段都做了同样修改。把原来的第五、六段删了,对正常的申论大作文来说多余。说明:为了使总论点和分论点能够呼应,使文章成为正常的考试型策论文,让改卷的能够一眼看出你答题的逻辑性,能够做到文题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把策论文对策特点突出出来。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要善于“抓责任”这种模式也是策论文写分论点常见方法,前半句写结果,后半句写怎么做,既呼应了题目,又突出了对策的针对性,改卷的看到如此工整的文章感觉岂不美哉。
第五段:在尾句中加了“抓责任、翻旧账、打基础”。说明:把三个分论点加进去呼应前文,显得有条理,就是说这么做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实现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这个题目中写的目标。
正文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排查隐患,狠抓工作落实,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多发连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必须强化安全意识、严守安全规范、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要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这样安全才能成为一种常态。
(首段开头引用总书记在今年冰雪灾害事情的批示内容,是一种结合时政的开头,也比较常用;教你个简单办法:把二十大报告的一些重点分论点小题目背下来,第一段就写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是材料中本来就有这种话,那就更好了,直接抄。如此为之,开篇的层次立马就上来了。然后在第一段后半段适当论述下现在的问题背景和这样做的重要性、必要性,一个比较好的开头就有了,就比如该段的后半段就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其实这很好理解,就是因为有问题,还不够强,还需要发展,有必要所以才要这么做,自然引出下面的策论三段,就是具体怎么做)
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要善于“抓责任”。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抓手。责任链条无缝衔接,事故风险就没有空子可钻。该有的强烈责任感却放松懈怠,该全链条监管的却掉链断档,该强硬的监管措施没有硬起来,该抓实的安全规范没有抓到位,结果必然会导致安全防线失守。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实,落准到人、落细到事、落实到岗。(这个分论点的善于抓责任和该段内容为什么要抓责任和怎么抓责任都进行了对照叙述,我们在写分论点和分论点后面的内容的时候要知道这是最基本的,总不能文题不对应吧,还有后面的几个分论点也都是和里面的内容对应上的,既然是议论文,那高中的议论文三要素和要求总还是要知道的)
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要敢于“翻旧账”。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排查解决隐患,才能让安全生产的堤坝得到持续加固。安全生产事故往往都有共性诱因,坚持“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切实堵塞漏洞,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重视”不能停留在表态上,“监管”不能止步于通知,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落实不彻底、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做到真查真抓真落实。
让安全生产成为自觉行动,要精于“打基础”。安全是抓出来、管出来的。风险无处不在,必须坚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注重严格规范操作,解风险于微末、化隐患于无形。而那些安全生产事故,往往都与当事者安全素养不高、操作不规范甚至是违规操作有关。基层一线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行为,推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筑起的必定是一道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这里在内容论证中使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正面强调安全生产要规范操作,反面举例子说明部分安全生产事故与违规操作有关。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都是极其常见的论证方式)
安全是幸福、是效益,保安全才能谋发展。因为责重山岳,所以义不容辞。必须动起来、紧起来、严起来,抓责任、翻旧账、打基础,既突出“当下改”,也注重“长久立”,牢牢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求得最优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就有了坚实支撑。(最后一段一般就是总结三个分论点,首尾呼应,展望未来,总之核心一句话就是这个工作一定能做好,能做的更好)
引用《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7日 )
C2719 1年前
后宫一万。 1年前
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