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T17:10 评论了 其实忘不了你 创建的话题 › 行测选择题“主观态度”:标题选取不可“任性而为” |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青岛中公教育小编特整理了备考资料: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选择题“主观态度”:标题选取不可“任性而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在行测考试中,大家经常会遇到需要给文段添加标题的题目,主要测查报考者拟定材料标题的能力,很多同学往往会小看它,在选取标题时会凭着个人喜好去选择那个看得顺眼的标题,事实上,很多时候就是这种“任性而为”使得大家跟正确答案擦肩而过。 在作答标题添加题时,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凭感觉去分析,哪个标题吸引我我就选它,换句话说,就是它当作标题我更愿意去读文段,而忽视了文段主旨的重要性。这显然不仅是脱离文段,而且加上过多主观推断作出的选择,作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标题是文段的题眼,形象生动固然会加分,但是紧扣文段主旨是解题的基础,若只是“任性而为”难免会掉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里。 【例题】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没有质量并且不带电荷,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这使得中微子的运动轨迹不会发生改变。那些来自遥远宇宙、来自黑洞边缘或者来自宇宙线发源地的中微子,可以告诉人类那些“源”在哪里,甚至可以让我们一探黑洞的究竟。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令人惊喜的存在 B.特立独行的中微子 C.中微子:宇宙的使者 D.触不可及:“隐形”的中微子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C。文段首先介绍中微子,指出它在宇宙起源及演化中十分重要。接下来具体论述由于中微子自身特点使得运动轨迹不会发生改变,最后指出来自宇宙或者来自黑洞的中微子能够帮助人类找到发源地或者探索黑洞。所以说,文段围绕中微子对人类这一重要意义展开。那我们首先观察选项,四个选项都是以修饰词+中心语的方式命名,A选项脱离论述重点“中微子”,予以排除;B选项重点突出中微子特立独行,独特不随波逐流的特点;D选项想要突出中微子隐形,大家摸不到的特点,而我们发现这三个选项都不能突出文段强调中微子能够帮助我们探索宇宙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只有C选项宇宙的使者,表示借助它能探索宇宙的特点。 所以说,要想给材料选取一个“合格”的标题,吸引眼球固然会锦上添花,但切记紧扣文段主旨才是根本,否则选取就会失去方向。 |
2020-03-05T17:09 评论了 其实忘不了你 创建的话题 › 申论范文:改变,也是一种竞争力! |
2020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改变,也是一种竞争力!青岛中公教育整理考试资讯,关注青岛中公官网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改变,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是一个不愿意触及的字眼。和、稳、中庸,这些平和词汇更对中国人的胃口。但是历史的沉浮变换,无一不是改变以致于突破。 改变,有时是生存的需要,要想生存甚至胜出,就要顺应时代尽心改变。春秋战国时期,是真正群雄争霸的年代,齐国坐拥江南富庶之地,有群雄艳羡的财富,楚国幅员辽阔,是当时战国时期最大的诸侯国,韩赵魏等国要么地处险要,要么有多边关系优势,总之各国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得以在纷乱时代里立足。但可称雄,却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有统一大陆的实力。 时代需要改变,分久必合,来自陇西负隅之地的秦崛起了,崛起来自于改变。商鞅变了法,让秦是历史以来第一个重法制的国家,法制就是规矩,规矩就是执行力,就是让一个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军事农业商业无所不丰。秦的改变,是政治变革,是真正的创时代,是将奴隶社会推向封建社会的一次伟大改变;秦的改变是生产力的改变,是降维打击,用领先一个时代的国家机器横扫陈旧的六国,情理之中。改变,让秦生存,让秦胜出,成就千古功绩。 改变,是一种发展的需要,是发展的竞争力。21世纪以来,世界很快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给世界产业带来了线上生活,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生活方式。报纸摊越来越少,小时候爱不释手的故事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数,各大媒体终端,点一点手机,你想读的故事,想了解的新闻,以更快速便捷的方式来到你眼前,这就是发展。而这发展源自于改变,源自于传统媒体像新媒体形式的转变,谁能顺应互联网发展模式,谁就能生存,顺就能发展。 改变,是一种创新的竞争力。改革开放,是中国创新发展模式的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一种伟大的制度创新发展模式。直至今日,国家的发展导向仍然是创新,要改变,要创新到不能再创新。不改变,无创新,突破固有思维,创新经营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时代需求,才能满足人们日益高质量的美好生活需求。 顺应时代顺应自身发展需要,做出改变,改变,是一种竞争力。 |
2020-03-03T16:25 评论了 其实忘不了你 创建的话题 ›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分论点如何用好例子 |
2.重点突出。 除了过多叙述例子、没有分析,许多考生使用例子时存在“毫无选择”的弊病,只是将自身所知表达出来,没有筛选出在案例中符合观点的部分,因此“不够贴切”。例如“改革先锋”申纪兰的案例,她动员当地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实验性的贡献,65年的代表生涯中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不断得到采纳和实现。如果观点强调“革新”,则需重点论证她“争取男女同工同酬,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如果观点侧重“不忘初心”,便应凸显“65年”的不懈坚持;如果强调“为民服务”,则可重点论述她关注民生,作为人大代表,不断提出各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的议案,积极推动其实现。 |
2020-03-03T16:25 评论了 其实忘不了你 创建的话题 ›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分论点如何用好例子 |
申论写作对于许多考生而言,像是整个公考中的“一座大山”,存在诸多难点无法攻克。尤其是在分论点论证中经常存在没有思路、展不开,论证空洞、不贴切等问题。这里就其中的一个问题“例证不贴切”进行解析,如何才能用好一个例子?我们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个要求。 1.夹叙夹议。 很多同学使用例子时,往往只是把这个例子中自己所知的部分尽可能地多叙述,甚至存在部分同学仅仅阐述一个例子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分论点论述,“如此论证”不仅无法做到“论证深刻”,甚至可能存在“表达方式不符”,非议论而记叙。因此,在使用例子时,尽可能简述例子本身,多结合论点关键词加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