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T17:10 评论了 回头也上不了案 创建的话题 › 隋唐时期的三彩陶器,标志着彩釉陶器的横空出世, |
我也觉得C |
2017-04-13T10:22 评论了 回头也上不了案 创建的话题 › 隋唐时期的三彩陶器,标志着彩釉陶器的横空出世, |
隋唐时期的三彩陶器,标志着彩釉陶器的横空出世,同时也开始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襟怀宽广的大唐盛世,借鉴了中亚、南亚诸国的金银器造型及工艺,丰富了中国壶具的型制与装饰语言。长沙窑的盘口壶、广口壶,还有更具代表性的执壶等名声显赫的中国陶瓷,则通过陆上、海上两条途径实现了西至阿拉伯与欧洲、非洲,东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的商品与文化输出,并深刻影响了这些国家民众的生活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唐代文化艺术交流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B. 陶瓷发展的历程闪现着文化交流的光辉 C. 唐代陶器吸收国外工艺并向全世界输出 D. 陶制壶具的输出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方式 这道题主要在B、C两项中有争议,大部分人都选B项。单从字面上看B项确实无可挑剔,但是B项所述其实远超文段主旨,我们来分析文段结构便可知晓。文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指出隋唐时期的陶器开始了与西域的交流,然后第二句讲述了大唐盛世的陶器工艺特点,第三句则阐述了中国陶瓷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注意第三句的内容还需加一个时间限制——大唐盛世!也就是说整个文段主要谈论的是唐代的陶瓷! 言归正传,本题属于主题概括题。文段主要讲述了唐代陶瓷(主要是壶具)的工艺特点,对外输出及其影响。由此可知,文段的论述主体是“唐代陶瓷”,只有C项符合。 A项,“文化艺术交流”概括不够全面,“影响”也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况且不仅有“文化艺术交流”,还有商品输出。 B项,文段仅讲述唐代陶瓷的发展而非“整个陶瓷发展的历程”,概括的太过宽泛,缺乏时间限制(概括的不够精确,以往考题都是不够全面,近年来已经开始转变了,迷惑选项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万不可还以以往的解题规律解答今日试题)。 D项,缺乏时间限制——唐代,且表述片面。 C项,“唐代陶器吸收国外工艺”准确地概括了第二句;“向全世界输出”不仅指“文化输出”还有“商品输出”,概括了第一句“陶器与西域的交流”和第三句“其他地区的输出”。 本题正确选项为C。 整个文段为并列的分述文段,一步步地介绍了我国陶瓷在发展过程中与他国的文化交流。首句介绍了隋唐时期的陶器,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后文阐述了隋唐陶器集合他国之长,融贯中西,并实现了商品与文化的输出。B项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主要意思;A项没有提到陶器,偏离重点概念;C项未体现“文化交流”这一方面,概括不准确;D项只体现了陶器输出造成的一方面影响,意思与重点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 。 两个答案哪个更具说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