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到功成评论的话题
2021-05-14T12:33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关于郑州考生考试结束用头撞电线杆的看法
长风破浪会有时  信念如磐终有成

3月27日,多省公务员联考结束后一郑州考区考生在考场外嚎啕大哭并用头猛撞电线杆。被路人拍摄视频发上网络,引来了众多网友和部分知名媒体的围观。
同为联考考生,我很能理解这位青年人的沮丧。但作为自媒体,表现出来的水准和素质却让人不敢苟同。视频中,一首《像我这样的人》,加一句“这样的心理素质就别考了”。这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炒作消费他人生活的做法,既无知又无耻。
同为考公人,一路走来会受到种种的质疑和白眼。其实考取公务员只是一种职业选择,和别的职业选择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对考公这件事,外界的有些功利的看法让人心寒!
陌生,最熟悉的“陌生人”。自从2009年大面积正式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至今,如今在第一线的绝大多数青年公务员都是经过公考选拔出来的。同时根据官方统计中国公务员人数其实并不多,仅有四百到七百万人,人均比例在全球都是比较低的。另外,就公务员考试制度而言,和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同出一脉,科举制度由中国发明的,后被英国借鉴形成了近代西方公务员招聘的雏形。社会对公考的陌生,源于近代以来国家公务员由分配制到考录制的转变。具体原因繁复庞杂,具体不表。单就历史而言,其实古代的科举和当代的公考一脉相承,也是根植于文化里的一部分。例如:衣锦还乡、范进中举、悬梁刺股、金榜题名、名落孙山、攀蟾折桂、夺锦之才、一举成名…这些家喻户晓的成语都是伴随科举产生的。
偏见,随波逐流的评判。很多参加公考的青年人,一般会经历类似的几个阶段。假如一举夺魁,有人会说,估计用关系了;如果屡试不爽,又有人说,该找关系还得找。这些误解真的很难解释,因为有些偏见是让人无奈的,成因却是有些人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前进步伐。这种动辄提关系、有办法的大能人们,真的懂为人处世之道吗?言尽于此。就公考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理念,还是程序都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就单单面试考官的抽签制度就已经断了很多所谓“能人”的“技巧”。如果高考是最公平的非就业型考试,那公考无疑就是最公平的就业型考试。社会上很多人和媒体,可以接受清华大学生去卖猪肉赚钱,却没办法理解普通少年参加公考追梦理想的心。可悲的不是屡试不第的“你”,而是功利化的“偏见”。
勇气,壮志在南墙可破。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信念如磐,方可远行。新时代,势不可挡地来到世人面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然出现,对外如何不做赘述。对青年人如何呢?新时代下,行业标准变了、行业分工变了、行业格局变了、人口少了、电车多了、手机开始支付了、无人驾驶也来了,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请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不追赶、不改变、不拼搏,就会被淘汰。反观这位青年人,他为理想头撞电杆,方法虽然过激,但是勇气尚可一嘉。在理想、竞争、失败面前,青年人随轻言放弃、知难而退、无动于衷,我们的整个社会的未来还有希望吗?这个时代是最差的时代,因为竞争如此激烈,很多人会被淘汰;这个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竞争,会碰发出无止尽的活力。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活力,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这也是作为公务员应该有的执念!如果,公务员队伍都是些随波逐流、知难而退、迎难而怂的人,我们的社会还会有希望吗?这位青年值得我们鼓励!为他点赞!追梦人,永不言败!青年人,韶华不负!有信仰,南墙可破!
而就现实而言,参加公考的都是成年人,有责任、有压力、有担子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同时,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你都是父母的子女,伤害自己是不孝、不明智、不可取的。“天下之本在家”,既然立志要做一个服务人民、服务社的公务员,家庭责任就一定要时刻记在心上。
青年人,面对追梦路上的短暂挫折,要放平心态、仔细分析、逐步提高,以总结助推进步,以进步迎接质变。用蚂蚁搬山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最终的成功。而且,相比以后进入公务员队伍,公考也仅仅是一时目标的达成。正所谓“立大志得中志,立中志得小志,立小志不得志”,所以要立大志做大事,立志一生忠诚于党、国家、人民,立志做一名执着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同为考公人我也因为面试被逆袭坐路边大哭过,这又有什么呢?谁言男儿有泪不轻弹,哭过搽搽泪继续追梦,不达目标不停留。
在这里,祝你长风破浪登彼岸,金榜题名心愿成,早日进入公务员队伍!
2021-09-19T00:59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2021-07-19T18:54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对了,之前没有回答你另一个问题,不好意思。异地的话,我觉得是难免的。拿我自己举例,我钻也还行,基本哪里都有,但是当时顶不住压力考到了外地。
我个人看法是,初任先入围,遴选后考虑取个合适的地方。
2021-06-16T04:30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初任的话,专业的价值不大。如果是遴选或者公选就另单当别论了。
2021-05-25T00:21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没有,如果让你感到我在“好为人师”。先道歉。
我是想鼓励下大家,也鼓励下自己。
上岸后其实只是短暂的休息,还要游更远更远……
2021-05-25T00:20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加油!初心不改,终得所愿!
我没有考五六年,我是已经工作五六年了。我现在特别怀念备考时候的激情,每天两三点还在复习。
现在工作了,有太多烦心事。我又在重新备考。
顺便说一下我两年跨了四个省十几个地市,考了好多次才登岸的。
希望你我都能金榜题名,如愿以偿。
2021-05-18T22:44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你真棒,真是个很棒的小朋友。
2021-05-18T20:11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小朋友,是厅长你也用不到,不是厅长也用不到你。
本科都是我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读研时候也没敢这么傲,级别肯定比你高。
少操闲心吧!
2021-05-18T16:32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小朋友,我毕业就参加工作了,第二年都考上公务员了。我不想揭穿你读不懂句子意思,你给我扯啥读大学本科,我读研时候也没敢向你这么自信,真应该向你学习。
2021-05-18T02:39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您知道服务期报不了考试吗?另外,您见过哪一类选拔性考试六七年不换套路和核心内容的?久病成医之前,要先明白这种医生往往只精通自己经历过的“病”。不过,也谢谢您的提醒。
2021-04-29T22:29 评论了 马到功成 创建的话题 › 发个帖子缓解下气氛吧…
一路踌躇前行  谨记从何而来
从第一次公考至今,已经过了七年,说起来我属于那种资质平平的人。自身的平庸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人际交往中不善于也不喜欢花言巧语、工作学习中不善于也不屑于偷师取巧、在家庭生活中不善于也不明白去以柔克刚。资质平平的一切,曾让我相信自身取得的任何细微成就都是运气使然。
这个月是我服务期的最后一个月,很后悔之前沉迷在具体工作中,缺少思考,忘记了自己因何而来、为何而来、来此作甚。沉迷在具体工作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年轻的必经阶段。但是沉迷过后,不要懊恼不已,而一定要思考、一定要总结、一定要找到结果。
作为大龄考生,在大家面前谈经验我深知是班门弄斧。那就试着投机取巧下,谈谈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我虽然不否认天赋的作用,但是在“态度”上是没有“天选之子”的。就像工学博士黄国平,锦绣当下的背后是一路坎坷的前半生。他也许曾经也踌躇不前过,但是一路下来使他成功的应该是那份坚持不懈的态度。
同途而来,分道扬镳。 之前有同批次同事说:“感觉某某对自己很好,觉得以后可以指望某某怎么样”字里行间透漏出的意思类似于网红句“感谢体制收留一无是处的我”。这类话每个人说的目的不同,但就字面理解,其实是否认了自身的努力。根本上是因为看见了太多人情世故,已经变得“局里局气”,忘记了自己如何走向岗位的。在这时,如若是个真诚的朋友定会让你“初心不改、认清自身。”因为成功上岸的同志,无一不是在备考的时候彻夜备考、不停练习、来回复盘,生怕备考中有一点点疏忽。不论其他,公考本身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做成一件事的基础。但是,多年蹉跎后,很多朝气蓬勃的少年最后也变得世故圆滑。不由感叹,进门是同途而来,现在却已不能殊途同归。
事情分开,自然随愿。 参加工作后,很多人会给你说工作无非“人情世故”,其实这是一个大坑。如果你把事和情混为一谈,包括你自己在内都不会达成所愿。因为所谓的“人情世故”讲得是岗位和人情的关系,这点很现实也很残酷。本质上就事论事和体察人情是两个事。这些例子很多,也很上不得台面,点到即止。遇到“事情不分”的境况,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羽毛”、其次是“有礼有节的处理”、最后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各随其愿,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己被辜负,以至于心境大乱,这就是已经陷入了“事情不分”的境地,情及时抽离止损。毕竟你千军万马而来,不是为了办任何人的“家事”,这个任何人也包括你自己。这不是在谈高风亮节,而是处事的基本方法。
脚下前路,力量在足。 社会上,有很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风凉话的人,在这时候一定不要被这些言论左右。面对质疑和白眼,坚定地走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像“爷孙和驴”的典故那样受制于人。这与面对自身信念的动摇、人情世故的干扰、世故圆滑的污染的时候一样,此时一定要摆正自己态度,这点很重要。否则,就会陷入无尽的自责、懊恼、颓废中,这些情绪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贻害无穷。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选择折返回头、自甘堕落、虚费光阴,最终就变成了我们曾嘲笑过的“半九十”者。谨记路在脚下,坚持下去才有希望,而成功的力量就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公务员虽然是“金饭碗”不假,但是也架不住碗里“空空如也”、腹中“空空如也”、心中“空空如也”。
从备考到上岸,会面对很多问题、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更会有很多启发。这些经历无论酸甜苦辣,都是宝贵的人生收获。但是要想经历这一切,需要头悬梁锥刺股的勇气、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需要脚踏实地的不停前行。
追惜往日,展望明天。希望大家都能有目标、有坚守、有收获。但是无论如何,都请初心永固、知所从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25009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