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763314920 • 7年前 • 329次点击
忘记培训套路,答2017国考儒之柔理解
763314920 [OP] 7年前
一次性上岸 7年前
太平飞翔 6年前
尘梦1 6年前
roger2018 6年前
2019一举成公 6年前
理想翅膀 6年前
跃龙在渊 6年前
caiwr007 6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45376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763314920 [OP] 7年前
正巧这几天看了大神教的申论学习方法,拿来试一试,读材料的角度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之前按照培训教的儒之柔解题:从意义、好处、作用角度出发,写的那是一个变扭,完全达不到题目说的对这句话 理解 的要求。按照大神教的方法:精读材料,把握材料内表达的思想。按这个方法仔细读了读材料,发现有一点点儒之柔的体会,可以说有一点点浅显的理解了。
答案说明:我会贴出自己的答案和两位大神的答案(一个是两次国考76+,一个是知乎2000赞;机构的答案就不贴了,实在觉得一般般),方便各位比较,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在贴出答案前,我还有几点疑问,希望有高人能给我指点或者考友一起交流一下:1.水的意向那一段,所有答案基本上都没有提到以水喻道,水与道的关系这一点,材料中那一段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水和道的联系啊。2.水的几种意向。基本上都是按3点写,而没有提到万物本源这一点。 这两点疑问实在不解,我写的时候,反正字数还充裕加上材料中多次提及以及不遗漏原则,所以都写上了。
本人答案:
这句话是说,通过理解水的意象与内涵,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家柔文化的意义。
以水喻道有古老传统,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水有四大意象:一是柔弱性;二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三是万物本原;四是适应一切环境。其中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
柔是儒的本义。从这一意义出发,儒家能代表多维度的中国文化性格:一,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二,中国固有柔顺性能克服动乱,实现以柔克刚。三,弱德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柔性格之间的渊源关系,影响着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就像古典技术中透露出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对待自然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 ,顺自然而行,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国考76+大神答案:
这句话是指通过水的至柔性格,来阐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品格与内涵。
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水有三种意象,一是水具有柔顺性;一是水利万物而不争夺,具有包容性;二是水是不定型的,能够变成一切形状,具有可适性。
“儒”之“柔”,指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像水一样具有柔性性、包容性和可适性三个维度的性格。柔顺性: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包容性:指的是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可适性:指的是中国人善于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以上三种性格,就是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特有的方式,就如同水一样,具有至柔性格。
知乎赞大神答案:
“柔”字多维度的展现了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体现了等待的姿态,中国人是有耐心,能等待的,是具有柔顺性的。
但这种柔顺性并不是软弱无力,无所作为,而是水滴石穿的坚韧。
水的意象准确的反应了儒之柔。水的柔弱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水的柔弱是能够完全适应外界的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透过水的象征,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
儒家的这种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柔,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与外界相处的行为方式。儒家柔文化下塑造中国人,对自然界怀有敬畏,不具有对自然的进攻性和侵略性。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总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既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又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
一次性上岸 7年前
2.剖析儒之柔
3.建立水和儒之间的联系,阐述相关性
太平飞翔 6年前
2、国考76+大神答案:我也是研究这个答案,虽然相比其它,这个答案最让人信服,可还是说服不了我,大神分析水的柔性、包容性,理解起来别扭。
3、知乎赞大神的答案,整句没翻译,下面的内容看不懂。
太平飞翔 6年前
解释:1、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与儒是柔两者具有共同之处;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适应万物形状等水所代表的道德品格与儒家文化的“仁”、中庸之道等相契合;3、儒家的柔体现的是“以柔克刚”一种等待、忍耐的姿态,与水具有“水滴石穿”坚持的姿态相似。
意义:儒家的“柔”能使国家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并克服动乱,能使人与自然、他人打交道时,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此段写意义,我的逻辑是材料给了什么就写什么,管它符不符合综合分析的套路)
这个答案我还在思考,供参考。
尘梦1 6年前
先解释柔的含义,和儒的关系。再具体阐述水柔,儒学文化道德内容。最后来实例的内容加强论证或者说检验。
roger2018 6年前
题干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前两个要求比较常见,尤其概括题里,经常会遇到。而“有逻辑性”这一要求,应该是近两年国考分析题里才有的(大家可以留意下!)。我觉得吧,这就是体现命题人的水平的关键地方!肯定在作答方式上跟以往有很大改变(就为了证明,套路答题---必死!)。所以,我的理解是,不仅仅是要分段、分条式的罗列要点,更重要的是,答案内容上一定要体现逻辑性。
所以,我对于这题的理解是,不是仅仅先列举水的意象,再列举儒之柔的意思,然后简单过渡一句,他俩有联系,而是要重点分析水的意象与儒之柔究竟有何联系这一逻辑性。如果,单单分段、分条罗列要点,也许能拿到点分数,但肯定会扣掉“逻辑分”,这个分数应该是这道题目最为关键的也是最能拉分的地方。
因此,对比三者的答案,我更倾向于76+的,至少在逻辑性上,最能体现,列举了水的三个意象及儒之柔的三个方面,且能一一对应。楼主的答案,水的意象写了四种,而儒之柔写了三个方面,在分析时至少没有一一对应起来,仅能体现有条理性,逻辑性上不是很强。另外,楼主最后一段答案要点,单独做个总结,写了这么多字,我觉得应该偏离了本题的关键。这道题重点是要有逻辑性,具体体现在分析水的意象及儒之柔二者的联系上。同理,知乎大神的答案,也没有体现逻辑性这一点。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理解和分析,纯属交流,也许我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但非常赞同楼主“忘记培训套路”这一观点。毕竟公务员考试是不公布官方答案的,多思考,多交流,多进步。
其实我写的答案跟76+的答案还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对水的意象及儒之柔要点的概括上。水的意象及儒之柔,我概括出来的分别都是两点,且也能一一对应,而不是三点。主要区别就在这里。暂时不码字了,有机会再讨论吧
2019一举成公 6年前
理想翅膀 6年前
跃龙在渊 6年前
跃龙在渊 6年前
帮我看看我的答案啊,同学,我就是抄材料
句子体现了水所具有的特性与意象喻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水是儒之柔的隐喻和象征。
水具有三大特性:柔顺性非软弱无力,而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以柔克刚特性。包容性指水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适应性是指水具变化性,无固定形状。
儒之柔体现了“道”的品格,水的特性与儒家固有性格之间的渊源关系,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1、水的柔顺性喻中国弹性,表现为弱德之美和能等待忍耐,体现中国人特有品格。2、水的包容性喻中国文化和而不同,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3、水的可适性喻中国文化和古代技术善于因势利导,巧夺天工,让自然为人类造福。
所以,这句话本身的意思是双关的,通过水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又借助至柔来凸显道德品性。
caiwr007 6年前
这句话意思是说,通过“水”的具体意象能真切地阐释“儒”之“柔”的内涵,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彰显出来。水的意象有:一是至柔,能以柔克刚,且有水滴石穿的耐性;二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三是不定形,能随外界改变形状,有顺应性。“儒”之“柔”内涵即中国文化性格:一是等待、忍耐、柔顺,柔不是软弱无力及废弃一切作为,而是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二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而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滋养人类。因此,水能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意义是双关的,既让人们由此及彼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又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