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面试

~招5笔试第15,面试全场第1,翻盘【【【【经验分享,守擂...

9412136542 5年前 396次点击

~招5笔试第15,面试全场第1,翻盘【【【【经验分享,守擂...

33 条回复

9412136542 [OP]    5年前

本帖最后由 9412136542 于 21-5-7 09:15 编辑

经历过几次面试后,虽然大家笔试水平越来越高,面试能进面就已经很不易了。
但是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笔试落后,但是,面试通过努力,依然可以有很大翻盘逆袭的机会。

2016年第一次公考,招3笔试第4,结果机会擦肩而过。
2017年第二次公考,招5笔试第15,本以为无望,结果面试全场第一,通过针对自身的优劣分析并练习,综合第四顺利上岸。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头换个角度看面试,再回顾下自己的逆袭经历,原来自己的方向没有选错。
所以,找对方向,分析自己的优劣,然后踏下心,用心去练习就好。

常言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如果找对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就相当于你就住在罗马,别人找到再近的路,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以逸待劳,反而成为了一种最大的优势。

9412136542 [OP]    5年前

本帖最后由 9412136542 于 19-7-7 22:57 编辑

面试分数低,为了比较稳妥的上岸,自己从全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全盘梳理,针对优劣进行“扬长避短”,为了大家共享,把自己的心得发出来供大家参考,当然,我认为好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只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


竭诚奉献高分良策之------一心二用:

很多考友们在答完题之后,出了考场都会感慨一句------这个当时怎么没有想到呢?这个毛病怎么又在考场上犯了呢?。。。。。。
所以就要在平时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呢?
大家可以回忆下自己,是不是口头禅很多,怎么都改不掉呢?是不是很多要点词句在刚答完题就想起来了呢?是不是答题过程中时不时的会断片呢?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心二用来解决的。
答题的时候,分一部分精力出来,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保证说话让考官满意,保证下一个要点及时接上不要断片,保证每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等等
面试场上,有限时间思考出来的思路,其实大家都不会差太多,但是要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把所有精力放在答题内容上了,进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放松,“攻其不备”是兵法的常用策略,大家可以想象下,如果我们做到“攻其无备”呢?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哦。

就如平时跑步,如果你的全部体力都放在速度上,可以一时领先,但是体力会很快耗尽,面试就如长跑,需要留上几分体力去提供源源不断的思维和后续支撑。

虽说全神贯注由来已久,但是“统筹兼顾”思维依然在面试中不可小觑哦!




针对大家所谓的“没话说”的简单回复:



首先,不敢说。
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没话说,而是因为过于看重面试,毕竟面试成绩决定了自己的最终能否上岸,甚至是人生的转折点。再加上面试的答题模式是开放式答题,从而导致大家不断的否定自己的已有思路,感觉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最终什么思路都没有剩下。其实大家把心思放开,看完题后出现的思路,就要马上抓住,因为这就是答案所在。为什么面试题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现象或者场景呢?并不是出题人想要难住考生,恰恰相反,出题人是让大家都有话说,保持公平。所以,胆子大一点,把已有的思路整理好,自信的表达出来,就一定不会偏差。
其次,不能说。
这个“能”字就涉及到大家的基础了,其实大家应该明白,面试不是重点考察大家的知识储备和积累,而且重点在于考察大家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和基本素质能力。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些知识政策,只要大家保持进取心和学习心,上班后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轻车熟路了。而内心的世界确实短时间无法提升的,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改变。比如,人际沟通处理能力,可能一个人一辈子都是喜欢独来独往,这个才是最直观影响大家工作乃至团队部门的。
第三,不想说。
这个“想”字即包括了“能动的想”,又包括“想法思维”。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背的很多东西,都是考前强加给自己的脑袋的,死记硬背的东西,在考场上高压紧张氛围下,基本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出了考场又发现,其实很多死记硬背的东西也都能用。然后大家开始自我责备。其实大可不必,人人都是这样的,死记硬背,死搬硬套,注定了脑袋强加的东西只是“中看”,并不“中用”,所以,关键在于“质”,而不是“量”。抓住几个好的素材,琢磨透彻了,运用熟练了,上了考场才能想到并且用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搜集素材的时候做到“会搜集”和“多使用”。

个人几点想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Peng、    5年前

谢谢,许愿自己今年顺利逆袭上岸。

9412136542 [OP]    5年前

@Peng、  
我走过的路正好是你要走的路
所以,希望我的建议能对你有帮助哈

金灯剑客666    5年前

LZ继续啊

lihua1093    5年前

广东省考进面人员的笔试分数能查到吗?最后一名不知分差多少,要不要放弃

小番茄523    5年前

楼主,我七月中旬面试,现在还不能流畅答题同时感觉自己积累的太少了,好急, 不懂现在是应该更注重内容的学习还是流畅度的练习呢

9412136542 [OP]    5年前

@lihua1093  
首先,分差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就当分差很小,来减轻压力,又要想象分差很大,给自己动力。
这么说吧,难道分差大你真舍得放弃?
换言之,这次好好备考,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没上岸,也是很好的检视自我的机会,为下次面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啊。
付出,从来不会白费。
加油吧,是机会更是挑战,命运走向永远在自己手里。

9412136542 [OP]    5年前


流畅度属于表达的一部分。
首先,积累不多不是关键问题,每个人多少都有储备,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储备能够挖出来用上才是真理。
其次,表达和内容并重,只是表达好应该放在前面,只有表达好,才能让考官感兴趣,进而有心思去听自己的内容,如果表达问题多多,内容再好,很有可能考官压根不想听,那内容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再说了,大家都不是体制内的人,那些储备、政策理论等在入职后稍微用心就能学会,所以不是重点。
但是,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考官更在意你说的内容展现出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说了些什么。

GZY_SY    5年前

许愿,希望自己今年能够上岸,2019,上岸!

shizeyi589    5年前

沾喜气,今年上岸

9412136542 [OP]    5年前

面试,要做到“存同求异”。
我个人认为,面试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和大家保持一致,能够和大众思想保持一致。因为在体制内,还是需要大家能够跟上主流思维的,如果自己答题过于追求新颖,反而让考官感觉此人可能特立独行。要知道,思想和处事,不能够融入单位乃至部门的人,很容易被孤立,被边缘化,所以,无论是答题还是上岸后体制内顺利成长,都应该先随大流,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突出。其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脱颖而出。面试也是一样,既要切合大众思维,又要独树一帜,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中庸。

小番茄523    5年前


楼主,请问平时你是怎么练习的呢,参考的真题等书籍是哪家机构的呢,有没有什么推荐的课程

9412136542 [OP]    5年前

@小番茄523  
表达和内容一起练习,刚开始表达为主,后面是内容为主。
关于真题,网上很多啊,这个论坛就特别好,很多考友提供真题呢。
注意思路,论坛考友的帖子考友帮到你不少。
不过,还是要保持自我。即,如果看答案会让自己自卑,那就不要看,认定自己说的对就行。如果心态很平和,就多看几家的答案,取长补短嘛
什么是最好的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

9412136542 [OP]    5年前

考场答题安排
第一步:读题,分析题,从题目中客观的推断出尽量多的信息
第二步:形成完整框架,要有开头有结尾,中间分点展开
第三步:填充内容和亮点。

前两步基本在十五至二十秒之间完成,是基础
第三步是高分的关键!!!

9412136542 [OP]    5年前

关于准备素材:
1.建议求“质”,切莫单纯追求“量”。一定要摁住一个典型的热点深挖,从中引申出来更多的方面,以一反十甚至是反百,这样比准备N多的素材去应付考场要好的多的多。
2.注意寻找切合自己岗位的热点事例,或者自己所在地域的专用热点,让考官知道,你是用心准备的搜集的,而不是单纯从机构直接生搬硬套而来的模式化。
3.准备些万能的素材,尤其是万能的词,这是杀手锏,当然,这些词的整理搜集是要花一定的时间的。当时我自己整理了几个词,基本任何综合分析题都能同时用上两三个,当时逆袭时,在考场上说出的一瞬间,考官都点头认可了,间接也增加了我的自信。从而实现了全场第一的逆袭。

圆圆果    5年前

小白新手刚开始答题,总是说很短然后就说不下去。看题时脑子也是空白无法准确形成思路,答题也会磕巴,请问要怎么练习进步啊?

八月夏    5年前

这几天处在瓶颈期,心态有点崩,看完楼主的心得,还是很受鼓舞的,感谢。接下来3天假期一定要好好努力冲刺了。

早班    5年前

万能的词有哪些,请楼主列举一二

lsjzkg    5年前

求楼主继续更新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13709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