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申论
ThemisChan • 5年前 • 432次点击
2017年国考 水的意象 儒之柔 小题交流理解
緃橫 4年前
沙鸥123 4年前
笃行实干南博万 2年前
1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412316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緃橫 4年前
答题的逻辑在13楼,因为我没有照原文看着写答案的,都是凭着我的记忆写的,只写了大概的逻辑,我找到了原文但是并不完全抄原文,原文也没有答案,材料既然是摘抄原文的,二者逻辑固然不完全相同,但是段落的中心意思不会有什么区别吧!最主要的是别的材料有的是拼凑的,不巧,这个题目的原文从头到尾全部是从一个原文摘取的,段落都没改变。原文你想看自己可以网上查找,标题就是问题,出自齐鲁晚报。
緃橫 4年前
有自信是好事,但是你的自信得建立在你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的才行,感觉你和我差不多,刚接触公考的时候就是看培训机构的课程不知道谁是标准,看他们的视频久了不知不觉都是按照他们的解题思维走,后来分数一直那个样然后在论坛找一些考高分的人有偿辅导,但是很遗憾的告诉你,你能请教他思路的也仅限于他考高分的那套卷子才行,至于他没考过的题目你如果盲信结果和你信机构也差不多,并不是考一次高分的人再考第二次也能考高分,因为他考高分的那套题目他自己都不清除是哪些内容得了分,如果有那种每次参加考试都能考高分的人指导你,你可以把他作为标准,但是说实话,考一次高分几乎就上岸了,谁还去考第二次、第三次。真有这种人,可遇不可求。
为什么我说你这个答案不太理想,因为这年国考我参加过,答案和你写的差不多,分数不太理想。培训机构那套我真的是不敢信了,我省考三年进面,都是按照机构和市面上吹嘘的什么面霸的面试答法,每年惨败,直到去年面试结束找到了一个当过评委的阿姨,她比较细心把她当评委见过的题目和评份标准收藏了一部分,我看了下评分标准,没有高谈阔论,都是很简单,很朴素的话,在我们看来甚至很弱智的回答方式。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没权力也没义务让你改变什么,论坛本来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两边。
沙鸥123 4年前
首先,我否认你的第一点,我并没有参加过培训,也没有论坛高分人士指点,我的答案形式、思路自成一系,我的所有答案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基础上独创,与培训机构的答案有天壤之别。如,这道题答案逻辑,点出本质-两个方面论证其本质,原本是有结尾来强化本质,但字数原因我舍弃了,当然最后的结尾无关紧要。你说你当年参加这场国考成绩不理想,那你当时的答案所呈现出来内容逻辑是否清楚呢,语言是否流畅呢,不是只有把关键点写到了就有分的哦,题设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你的表达形式才是决定你的是否能够获得高分。
其次,既然你是经过多次考试的一名考场大神,从你的语言当中也透露出权威的意思,但我认为你的申论水平并不会很高,75封顶,如果你是西边省考估计就是75以下,东边估计就是70左右。原因也有,如,你上面的分析:
“这个题目 柔字打了双引号,你就先解释柔是什么,表面意思,儒之柔,此柔非彼柔,而是以柔克刚的那种柔。深层意思指的是中国文化儒雅的性格,虽然没有咄咄逼人的凌厉之势,但却又不失其庄严,相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力量”这是不是只解释了单个字的意义;
“第二步论证,为什么说只有通过水才能真正体会儒之柔,我认为要从中国文化和水的特性、渊源以及内在力量三方面说起”这样论证逻辑是不是跳跃了
“首先从特性方面来看(你就找原文说水是怎么样体现中国文化性格的那些内容)”请问这是不是以水喻道;“其次从渊源方面来看(材料中说的是很早以前我们就有以水喻道的古老传统,然后我们古人怎么和水打交道的,比如那个都江堰的例子)”这是不是才是真的的核心,以水喻道;“最后从内在力量方面来看(原文讲到水利万物不争啊!但是洪水爆发的时候势不可挡,我们中国文化的姿态是等待忍耐,但是我们愤怒起来是如何的势不可挡)”这难道不也是用水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性,以水喻道吗?
最后,我想与你来次申论交流,就拿论坛上那道想象力经济来作答,这是一个词的解释,我想你也不会拆分了吧,当然你觉得不妥的话,你可以自选一道国考题,我都可以。
緃橫 4年前
没必要多讨论什么,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学到新的东西,但是如果说单纯是为了从别人的答案里找的别人的问题根本没什么意义,我没说自己水平怎么样,也不会去评论别人的水平。考场答题各按各的答就可以了。
沙鸥123 4年前
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身错误观点,进而获得提升。既然你不想过多讨论了,那我也不强求了,在这里说明一下,上面我的所有发言仅针对题目,没有其他言外之意,最后祝你生活愉快。
緃橫 4年前
在没有一个判别标准的情况下的交流最后都演变成一种争吵,就好比你说的想象力经济那个题目一样,你我都不知道答案,在我们学习方法不一样的情况下,不管我们怎么讨论都达不到一种共识。
笃行实干南博万 2年前
我还是倾向于这种观点,即以运动看待运动,以变化应对变化,这句话摆在这肯定要先解释水的意象,再解释儒字的柔意,然后最关键的是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还有就是最好不要把儒答成儒家,因为文中又是老子又是管子又是道家的,就学题目中写儒打个引号就行了。
笃行实干南博万 2年前
1年前
没想到时隔这么久又看到了当年的回答。如今,上岸已三年,三年沧桑变幻,却又弹指一挥间,现在又准备重拾申论准备遴选,果真只有考上的那一刻最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