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河南

2020年河南申论第二题高分解析

小喇叭iii 4年前 229次点击

2020年河南申论第二题高分解析

29 条回复

小喇叭iii [OP]    4年前

不少河南考生反映,河南申论很难考高分,尤其是2020年的第二题,由此,分享河南申论第二题解析,以及备考建议,分析得不好之处,还请各位雅正。

请结合“给定材料3和4”,对N区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索,进行梳理概括。(20分)
要求:要点明确,层次分明,有概括性,不超过300字。

材料三有用的段落:

2013年,N区花园街道开始了社会治理中的大事、小事和私事分流处理工作。花园街道党工委李书记说,街道坚持及时划清街道、社区、居民各自责任,不大包大揽,不介入过多具体事务。分解责任、事务,不在于分得多清楚,更重要的是培养居民责任意识,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该由政府办的公共事务,要全力办好;该由社区处理的事务,要在自治的前提下,依法办得群众满意;属于社区居民自己家的私事,由政府和社区引导,主要由私人办好。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做“物管”,也不能不闻不问不管,简单把责任完全推给居民了事。只强调加大投入和权利赋予,没有相应的责任共担和公平的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再多,群众满意度也不会随之提高。只强调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政府管得再细,群众认同感也不会随之上升。只强调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没有把群众组织起来同步推进社会建设,城市发展再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会随之减少。

材料三这个段落讲到一个探索,那就是分流,意思是:把社区的事分为大事、小事、私事,并且讲了每种事谁去办理,以及要办的怎么样。

材料四:

N区在总结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合理划分大事、小事、私事的机制。“大事”即: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是村(居)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由村(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私事”是村(居)民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由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虽然把事项进行了分流,归根结底是“事”要解决,N区建立了一套快速解决各类事项分类办理的机制和流程。一是落实责任,“大事”快办;二是基层协商,“小事”共办;三是注重引导,私事“自办”。换言之,“大事”是大公事,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是小公事,由村(居)委会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等共同解决;“私事”是居民个人事务,由政府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

这个段落是对材料三的进一步详细说明,讲到了分流的大事、小事、私事的概念,以及分别具体由谁去干,所以资料三相当于没有答案了,这个段落讲到两件事情,一个是分流机制;一个是解决机制。


据N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具体工作流程有找事、分事、办事、反馈评估四步工作。第一步:找事。找事也就是需求收集。找事的第一责任主体是村(居)委会。所找的“事”是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居民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收集需求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双重方式,收集社区干部、社区公益站、社区民警、社区社工和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渠道所反映的有关居民需求的事项。第二步:分事。分事也就是通过协商进行分流,将事情按“大事”、“小事”和“私事”,分流到相关的承办部门和人头上。在分事中,由村(居)党组织、村(居)委员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协商议题,然后由协商主体开会协商决定哪些事按“大事”来办,哪些事按“小事”来办,哪些事属“私事”引导居民自己办。在分事的同时,明确具体的办理单位和人头、办成事的标准和时间、以及经费等具体事情。第三步:办事。在协商分事后,所有的事便有了具体办事的“主”(包括私事)和具体的办事方法,因而事情办理起来就不会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出现。第四步:反馈评估。所有分流的事办完后,都要进行反馈评估。反馈就是将项目执行的结果反馈给需求方和项目有关参与方,评估就是对项目实施的过程、效率和经验、群众的满意度等,进行收集总结。在反馈评估中,对所办事项还要在社区进行公示,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

这个段落讲的是工作流程。一共是四个流程,每个流程都有对应的内容。

至此,我们就能直接回答题目所问,N区的基层社区治理探索的内容就是:一是建立分流机制;二是建立解决机制;三是建立工作流程。

先理解材料每个段落讲了什么,然后才去找原词原句;否则一开始上来就找原词原句,我们会觉得每句话都是答案的样子。

接着就找原词原句去填充即可。

根据这个段落填充分流机制:区在总结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合理划分大事、小事、私事的机制。“大事”即: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是村(居)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由村(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私事”是村(居)民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由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

一是建立分流机制;把社区事务分为大事: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小事:村(居)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私事:村(居)民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

根据这个段落填充解决机制:N区建立了一套快速解决各类事项分类办理的机制和流程。一是落实责任,“大事”快办;二是基层协商,“小事”共办;三是注重引导,私事“自办”。换言之,“大事”是大公事,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是小公事,由村(居)委会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等共同解决;“私事”是居民个人事务,由政府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
二是建立解决机制。“大事”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由村(居)委会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等共同解决;“私事”由政府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

根据最后一个段落填充工作流程。
三是建立工作流程。建立找事、分事、办事、反馈评估四个流程。
找事填充用这句话:找事也就是需求收集。找事的第一责任主体是村(居)委会。所找的“事”是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居民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收集需求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双重方式,收集社区干部、社区公益站、社区民警、社区社工和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渠道所反映的有关居民需求的事项。

注意:句子很长,所以要先理解,再找原词原句,他的意思就是收集居民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叫找事。其他都不是找事,而是找事的方法、主体之类的了。

找事:收集居民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事根据这句话来填充:第二步:分事。分事也就是通过协商进行分流,将事情按“大事”、“小事”和“私事”,分流到相关的承办部门和人头上。在分事中,由村(居)党组织、村(居)委员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协商议题,然后由协商主体开会协商决定哪些事按“大事”来办,哪些事按“小事”来办,哪些事属“私事”引导居民自己办。在分事的同时,明确具体的办理单位和人头、办成事的标准和时间、以及经费等具体事情。

注意:句子很长,那就说明一定要先理解,不要照抄,分事的意思就是由相关主体协商将事情分流为大事、小事和私事以及相对应的承办部门和人头。其他内容都是和分事无关的啰嗦内容了。

分事:由相关主体协商将事情分流为大事、小事和私事以及相对应的承办部门和人头。

办事:相关主体根据办事办法解决问题。

反馈评估根据这几句话来填充:反馈就是将项目执行的结果反馈给需求方和项目有关参与方,评估就是对项目实施的过程、效率和经验、群众的满意度等,进行收集总结。在反馈评估中,对所办事项还要在社区进行公示,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

材料通常很长,要先理解再去找原词原句。反馈评估就是事办完要反馈结果给居民,收集总结办事过程、效率和经验及群众满意度。

最后答案就是:

一是建立分流机制:把社区事务分为大事: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小事:村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私事:村民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
二是建立解决机制。大事由政府部门解决;小事由村委会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共同解决;“私事”由政府引导居民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
三是建立工作流程。建立找事、分事、办事、反馈评估四个流程,找事指收集居民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事指由相关主体协商将事分流为大事、小事和私事以及对应的承办部门和人头;办事指相关主体根据办事办法解决问题;反馈评估指事办完要反馈结果给居民,收集总结办事过程、效率和经验及群众满意度。


复习备考建议:河南申论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题目、材料的理解,在理解材料在讲什么意思之后,再找一些原词原句,甚至要放弃材料原词原句用自己话表达,因为材料一句话很长而且只有几个字是跟题目所问相关,将很难甚至是无法直接抄录原词原句的。

训练理解能力的方法:买一份报纸。看完一篇报道后,合上报纸,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一下刚才那篇报道讲了什么事情,每个段落的在讲什么主旨。

或者直接拿真题进行训练也是不错的选择。

觉得以上分享对你有帮助的,不妨点点赞、有问题可以右上角点点关注或者私信,谢谢大家!


飞翔de板凳    4年前

本帖最后由 飞翔de板凳 于 21-3-2 23:40 编辑

插眼学习
@飞翔de板凳

小丸子8221    4年前

楼主大才,能不能解析一下19年的大作文,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该账号已屏蔽    4年前

快乐小跟班    4年前

学习了,感谢分享。有一点疑问想探讨,材料三中提及,九龙花园引导居民自治,组成自治组织,这个应该也是N区基层社区治理探索的一项表现形式吧?难道这段属于无关项或者已经在答案囊括中了吗?

mojito0    4年前

有点像粉笔的答法。不得不说是好答案,但是河南省考未必高分,玄学

素风ii    4年前

多谢分享,有一点疑惑,在材料三中最后一句“只强调加大投入和权利赋予,没有相应的责任共担和公平的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再多,群众满意度也不会随之提高。只强调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政府管得再细,群众认同感也不会随之上升。只强调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没有把群众组织起来同步推进社会建设,城市发展再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会随之减少”,提到三个点:1.责任共担和公平的投入机制;2.自上而下的广泛参与;3.组织群众同步推进社会建设;感觉分别对应本段前面的划清责任和下面两段的例子,不需要体现吗?

小喇叭iii [OP]    4年前


谢谢兄的夸奖。关于兄的问题,个人浅见是,申论是理解题,先理解了材料的观点,再去材料找对应的句子和词语来表达我们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在讲解观点的时候,出题人是用很多案例来填充材料字数的,案例是帮助我们理解材料观点,但案例本身并不是答案。

对此,理解材料,我们需要通篇阅读理解包括案例在内的材料;而写答案时,就要把案例和一些列举性的词语删除。比如,你说的就是属于案例。列举性的句子词语比如:我吃了苹果、雪梨、香蕉等水果。概括我做了啥,写成答案是:吃水果。

省委书记    4年前

华图的答案多了一个观点:引导群众…

眼前    4年前

@mojito0  
都是原词原句,这么有条理不给分不大可能

小熊吃辣椒    4年前

为何我感觉材料三分流探索责任划分,拆迁改造群众部分群众出部分也可以,老感觉楼主写的是材料四第一段分两次写了,但其实一个意思,反复提到了分流,大事政府,小事协同,私事商场服务

小熊吃辣椒    4年前

群众出部分材料上写了激发了积极性群众参与感更高更用心,从那里推出引导居民参与不好吗

小熊吃辣椒    4年前


之所以那里不写是因为他是靠近问题的一段,他本质是写具体问题导致的原因,责任平摊机制,后面其实也没提到,落到实处的其实也就从街道划分责任那段开始,前面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最后也没实现

macgradytracy    4年前


大佬是不是也参加今年的河南省考了,能分享你的答案吗?

你说事例里面不出答案,但这次申论材料基本都是事例,该怎么写呢?

题目的问法也很奇怪,怎么写觉得别扭。

希望出来解析一下。





   4年前

能不能分享之前说一下河南省考申论多少分,河南申论跟其他地方的申论评分标准可能不一样

小喇叭iii [OP]    3年前


学员考的是73分,县级

小喇叭iii [OP]    3年前


学员考了,县级73分

小熊吃辣椒    3年前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废话没啥用顶多未来治理方向)
N区作为Q市的主城核心区,肩负着老城区更新和社区开发的双重职责,80万常住人口中有30万农转非安置人口和进城农民工,还有近30万流动人口。(也是废话差不多区基本情况介绍,也就是治理前的背景)古楼湾片区有55栋20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分属两个社区,周围被四条主干道包围,没有围墙。社区人员流动大,管理难度高,治安隐患大,仅2013年就发生多起刑事案件。古楼湾社区的九龙花园是一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200余户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性不一,长期无物业管理,小区内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群众怨声载道。(都是问题没有用,但下面可能提到或者解决总的来讲前两段废话)
社区余主任说,传统行政式的社区管理方式,曾让她疲于奔命还难有效果。曾经一年时间里群众诉求1600件次。街道社区管得越多矛盾似乎越多,管得越细群众意见反而越大。这也是N区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干部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民生投入越来越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为什么群众的满意度却没有越来越高?基层管理越来越细,基层干部越来越忙,为什么群众的认同感却没有越来越强?城市建设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为什么群众的幸福感没有越来越强?  (这一段其实就是办了事投入量没效果,但还是问题没用)

小熊吃辣椒    3年前

图片真难发啊

小熊吃辣椒    3年前

好像失败了我看不清我写的我手打好了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08425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