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国考/联考
小喇叭iii • 3年前 • 186次点击
公务员申论练习经验:国考申论概括学习技巧
小喇叭iii [OP] 3年前
smknow_jxvg 1年前
smknow_jftg 1年前
1年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64640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小喇叭iii [OP] 3年前
申论概括的原理、应用和总结:2021年国考申论第一题
概括题知识点原理
申论材料越来越接地气,用的都是现实生活的案例,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新手照抄材料吧,得低分,不抄材料吧,又不知道怎么组织答案。
现在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方法:抽象具体两分法,也叫虚实结合。
原理:根据哲学的实践论,凡是人做的事情,必定是具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实物的。而概括,是用抽象的词汇,来代替这些具体的做法。
注意:申论材料都是讲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实践,所以答案一定都是讲做法的,只是做法分为具体某一个做法,抽象的某一类做法。
材料案例中做的事情,有的是具体的、是人用行动做出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此为实;有的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实物的,此为虚。
实的含义:该做法是有实物的,是具体的,代表一个事物的。
虚的含义:该做法是抽象没有实物的,是抽象的,代表一类事物的。
申论的概括:就是把同一类具体的事物,归纳为一个抽象的词,这就是申论总括词或总括句的意思,所以概括词是虚的,是抽象的。
例子:苹果、雪梨、香蕉是具体的、是有实物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个词都只能代表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归纳为水果。
但是水果这个词,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指明具体实物的,是代表一类具体事物的,所以水果就是对苹果、雪梨、香蕉的概括。
真题解析应用
“给定资料1”中,风林村在实施“村寨银行”项目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谈谈风林村有了哪些变化。(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Y县的风林村有13个村民小组,曾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全村总体地貌为高山峡谷,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
过去,靠山吃山、砍树卖钱,是当地人视为天经地义的生活逻辑。由于地处山区,这里旱地多、坡地多,气候寒凉,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较少,农民收入较低。“以前大家没钱了就上山去砍树卖,钱用完了又去砍,你砍、我砍、大家砍,对森林的破坏很大。”风林村村民赵春桥说。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让风林村的生态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小时候河水大到能推动水磨,后来山泉水少了,村里吃水都困难!”风林村党支部书记周云光说,山上的树越砍越少,河里的鱼渐渐消失,不仅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村民的生存发展也渐成问题。“可是,吃饭需要钱,盖房子需要钱,娃娃读书需要钱,不砍树,大家的生计怎么办呢?”赵春桥说。
阅读材料时,明显这个段落是讲过去的,我们先暂时不仔细分析。
怎么把村民力量发动起来,既让大家吃饱穿暖,又能保护好生态?为了解决生态保护和村民生存的矛盾,2016年,当地党委和政府在风林村引入“村寨银行”项目作为新的探索:村民以小组为单位,每家自愿拿出1000元入股,和其他社会扶持资金合起来,每年发放给小组内1/3的村民用于生产生活,借贷的村民1年后连本带息还款,下一批村民继续借贷,以此方式滚动实施。村民可以自由支配这笔钱,发展种养殖业、供孩子上学、盖房、看病等,但要签订环保协议,承诺不再砍树,不再从事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违背协议者将罚没入股资金。
阅读材料时,发现这个段落是介绍村寨银行这个项目的。
一开始,村民并不认可和接受。当村民听说要建“村寨银行”,以为又是扶贫项目来了,都反响热烈,但后来听说项目还需要自己出资,便开始犹豫起来。“以前我们都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现在要集资建银行,我们哪里懂哦!”“大家的钱怎么管?往哪个方向奔?要争取哪些利益?这些事情我们可几十年都没想过。靠我们自己,能行吗?”在一个个夜晚,村民围着火塘挤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阅读材料时,发现这个段落是讲以前的,同时也讲了开始实行村寨银行了。
村民不断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并最终讨论出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管理制度,比如:谁砍树了,除入股本金被扣除外,全村人都不参加他家的红白喜事;谁家不还贷款,他家的林权证、政府发放的农资补贴等,就要被扣留……
这段紧接着上一段,讲的是实施村寨银行过程,注意凤林村这里已经开始有新的东西产生。注意这个句子:村民不断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并最终讨论出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管理制度。这里有一个新东西诞生,其实也是一个做法:讨论出管理制度。
因此,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从开始讲变化的段落开始,要把跟题目问的村的变化有关的做法找出来。
村民自己立规矩,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村里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之间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怎么回收、怎么处理,“一事一议”落到了实处。几年下来,风林村环境好了,村民的心也拢在了一起,周云光干了近20年村干部,他说现在风林村“制度最管用、自治最省心”。
这个段落继续接着上一段在讲村的变化,注意做法句:村里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之间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怎么回收、怎么处理,“一事一议”落到了实处。可以发现做法: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一事一议。
全村13个村民小组,都划定了自然保护地,并在村民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条例,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的范围、保护措施、奖惩措施,全体村民都有权利监督落实条例的执行情况。
这里继续接着上一段,讲了做法:划定自然保护地;制定管理条例。
我们来看这里已经讲到的做法:讨论出管理制度,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一事一议,划定自然保护地,制定管理条例,我们要思考的就是,怎么进行归纳概括,那么就用到我们的虚实结合方法,或者说抽象具体法。
第一步:看谁是抽象的,谁是具体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管理条例是由人去做出来的,而且它们都是属于制度的具体内容。可见,管理制度就是这个抽象的词汇,是可以概括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管理条例这三个具体事物的。
所以这里的变化,就可以写成:管理制度上,制定村规民约和管理条例,落实一事一议。那么从前是怎么样的呢?材料说: “以前我们都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现在要集资建银行,我们哪里懂哦!”那么以前的做法就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
所以村的第一个变化,就体现在管理制度上,从前村民都是互不搭理,如今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管理条例,落实了一事一议。
而另外一个做法:划定自然保护地,是具体的,但不属于制度上的具体内容。
借贷来的资金,村民们有的用于养猪、养羊等养殖业,有的用于中药材种植,也有的用于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村寨银行”既满足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资金需求,又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一种自觉。
注意看材料的做法:是比较长,且具体的,比如养猪、养羊是具体一个事物的,而养殖业是抽象的,可以代表一类事物,所以养殖业就是养猪、养羊的归纳概括,同理,中药材种植是具体的,可用种植业概括。
但是做法:看病就医、子女就学,就不是该村的变化了,因为前面材料讲村以前的生活,并没有讲以前就不去看病,子女就不去上学,但是有讲到以前除了砍树就没有其他生计。
后面还有一个句子: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一种自觉。做法就是: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跟以前:没钱就去砍树形成对应,砍树卖钱天经地义形成对应。
那么可以发现讲变化的题目,材料都会用以前怎么样,跟现在怎么样形成一个做法上的对应。这里体现村变化的做法就有: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新房组李国坤家,家门口已搭起了五六个蜂箱,地里种上了野生菌。“全组都参加了这个项目,10户获得了首批贷款,有的种上了药材,有的买了猪羊。”李国坤介绍,全村已经没人上山砍树了。“现在,护林员不用满山跑,轻轻松松坐在家里或者干干农活儿,就能把山看管得好好的。因为,全村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呢!”李国坤笑着说。
显然,这个段落是个举例子,用例子证明上面讲的发展种养殖业,以及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例子是用来印证的,不是出答案的,答案一般在例子的上一段或者下一段。
不能砍树,那就种树。几年下来,风林村转变了发展方式,种植了核桃、梅子等果树,开辟了中药材生产基地,共达3400多亩。村民在山上养蜂,田里种豆,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大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可以发现做法:转变发展方式。注意具体的做法:种植核桃、梅子等果树,开辟中药材生产基地,养蜂,种豆,很多初学申论的考生,会把这些具体的做法全部抄进去。今天谢老师分享一个高分技巧,国考申论是要求考生,只要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同类具体事务,就要进行归纳概括为一个抽象词汇。比如:种植核桃、梅子等果树,开辟中药材生产基地,种豆,这些虽然是变化,但是要归纳为抽象词汇:发展种植业;养蜂就是上一段讲的养殖业。
这里体现的细节,就是国考申论75分水平与60分水平的同学的差距。注意这个句子: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销往全国,腰包越来越鼓。要学会转化为做法:成立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提升。
我们来把上面的做法分类: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成立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提升。转变发展方式。
那么显然,抽象词汇是:发展方式,而具体的发展方式就有: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成立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提升。但是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这个点不属于发展方式的变化,所以要进行另外分点。
思考,发展方式上,以前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材料句子:
由于地处山区,这里旱地多、坡地多,气候寒凉,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较少,农民收入较低。“以前大家没钱了就上山去砍树卖,钱用完了又去砍,你砍、我砍、大家砍,对森林的破坏很大。”
“可是,吃饭需要钱,盖房子需要钱,娃娃读书需要钱,不砍树,大家的生计怎么办呢?”赵春桥说。
注意这里是在比较具体的表示:收入低且来源单一,因为变化那里有讲他们发展很多种养殖业和旅游业来提升收入,这里是一个对应,就只能靠砍树来赚钱。
那么对应起来:以前收入低,收入来源单一,或者答只能靠砍树维持生计。
所以变化体现在:发展方式上,以前收入低,收入来源单一(只能靠砍树维持生计),如今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成立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提升。
随着生态越来越好,山上的金丝猴、小熊猫等珍稀动物又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风林村,村民们建客栈、开餐馆、跑运输、做向导,过好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
这段的变化有:生态越来越好。注意句子:山上的金丝猴、小熊猫等珍稀动物又多了起来。显然金丝猴、小熊猫是具体的,但是有2个具体的,要归纳为一个抽象词汇:珍稀动物。同理:建客栈、开餐馆、跑运输、做向导是四个具体的做法,需要进行归纳,容易想到是属于:发展旅游业。这个属于上面发展方式上的变化。
可见,这段讲了生态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是与上面讲过去的段落相对应的,注意句子: 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让风林村的生态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山上的树越砍越少,河里的鱼渐渐消失,不仅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可见,这里是讲生态上的变化,从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如今划定自然保护地,多种树,生态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恢复。
最后一个还有没用到的就是:自觉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以前是怎么样的呢?注意句子:过去,靠山吃山、砍树卖钱,是当地人视为天经地义的生活逻辑。显然,以前村民视砍树为天经地义的,如今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物无妄然,必由其理。风林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从坐吃山空到山绿人富,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有环境治理专家评论道,“‘村寨银行’与生态环保联动,通过对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自然的改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发展。”
这个段落也有总结提示概括词:改变观念、改变行为方式,改变自然。
所以,我们可以归纳一下答案:
注意写答案的时候,还要注意格式,就是要问什么答什么,这里会有1-2分的格式分,应届生尤其要注意这种小细节。
比如题目问:“给定资料1”中,风林村在实施“村寨银行”项目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谈谈风林村有了哪些变化。(10分)
所以开头就要答:凤林村发生了四个变化。之后再列点:1、管理制度上,从前村民都是互不搭理,如今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管理条例,落实了一事一议;2、发展方式上,以前收入低,收入来源单一,如今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成立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提升;3、生态上环境上,从前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如今划定自然保护地,多种树,生态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恢复;4、思想观念上,以前村民视砍树为天经地义的生活逻辑,如今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小喇叭iii [OP] 3年前
smknow_jxvg 1年前
smknow_jftg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