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山东

武大选调生其实就是现在体制人才引进的现状

YH2958 10个月前 613次点击

武大选调生其实就是现在体制人才引进的现状

44 条回复

YH2958 [OP]    10个月前

什么是人才,经历过充分选拔的竞争才是人才,现在的人才引进,很多笔试都不需要,来的真的是人才?领导们是真的尊重人才,给开了特殊口子,结果所谓的人才们不领情啊,说不重视他们,还有很多大学生就不了业呢,如何再重视他们呢

smknow_xjan    10个月前

学生思维以为学历代表一切,结果社会和万花筒一样复杂的难以直视。。。。。。

小暑123456    10个月前

体制内职位表和人才判定都是纸面表面的面子标准,天天说社会招考进的这不好那不好,但实际上。。。

文女之桓    10个月前

轻易得到的都不会珍惜的,就跟结婚要彩礼的和不要彩礼的,待遇肯定不一样呀

文女之桓    10个月前

就应该取消这些直接选调呀

dongq5583    10个月前

现在对人才的标准太低了,唯学历论的人才引进太不符合实际。我们这引进了个人才,开车不会,话不会说,事不会办,引了个寂寞

笆斗先生    10个月前

所谓的“人才”大多是些眼高手低的三门干部,没被社会毒打过,满脑子学生思维,要是还带一点自命不凡那更是绝了

如你如我    10个月前

省情不同。咱这里是山东,山东16市市直机关的定向选调别说武大,就是清北也没这么矫情的。
另外定向选调、普通选调、人才引进,其标准要求不一、组织形式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桃李无言    10个月前

本帖最后由 多情山鸟不须啼 于 24-5-30 10:19 编辑

选调生是要笔试的吧?笔试能证明啥?无非就是智商高点、为了考试下的力大点儿。只不过这种方式简单公正,但不能保证进来的是合适人才,体制内又不会轻易辞退人,所以只能靠以后的选人用人培养人去修正。试错有成本但也不能不做。哪种选拔都有利有弊,传统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门槛相对低,考进来的可能是擅长考试的,但未必适合体制内工作,年龄35以上的、民办院校网络学院毕业的、甚至不具备干部身份的都有可能考进来,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上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跟985、211的毕业生还是有差距,进来后不管是培养锻炼价值和发展潜力都要大打折扣。选调的优势胜在面向的是应届生、党员、学生干部,青春富有朝气,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屏蔽了一些年纪大的在社会上浪迹多年,已经磨平了棱角想考进来躺平端铁饭碗的一帮人,但年轻缺乏社会实践,所以需要到基层挂职锻炼一段时间来磨练心气。引进人才在选调生基础上又限定了高校门槛,虽然取消笔试但实际上是把高考研究生考试当做了笔试环节,相信有能力考到985、211高校的学生智商都没问题,因为这些人未必有精力去准备公务员的考试,未必有足够的想法和意愿进入体制,很有可能这些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收入待遇要远高于体制内,所以到高校宣讲推介引进人才减免笔试环节也算是对优秀人才的吸引。
多说一点,相信武大选调生事件只是个例,看完她的文章,全篇都透漏着一股无病呻吟的酸腐气,追求心中山花海树的小确幸,丝毫看不出她要成为一名公务员开展的心理建设和所需要的奉献精神,似乎支撑她选择的理由无非就是家属的劝说和工作稳定地位高收入多的幻想。试问社会上有哪份工作是只需要享受而不需要付出的呢?估计是在象牙塔里待久了,把生活工作看的太理想化了吧。当然,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性格脾气,工作不适配很正常,有像这个小姑娘的想法也很正常,谁都想追求舒适享受,但既然发布到公共平台,形成了舆论和争论,那就得有立场和引导。所以既然选择进入体制内,参与到公共服务,就得服从于公共利益,得有点精神和信仰。回想6、70年代,东北和东部沿海城市的成百上千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开展大三线建设,在鸟不拉屎的土地上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她的家乡兰州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年这些人的奉献和付出,如果当年的人们都去追求所谓雪月繁花,没有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也不会有现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局面。有些人放弃了不要紧,但还得有人接过接力棒继续跑下去。最后多说一句,有表达欲望的人未必有表达能力,虽然是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文学硕士,但文字水平实在一般,她的导师有句话倒是说对了——“不要东拉西扯”。

五好新青年    10个月前

重视的标准不一样
领导和已在体制的重视标准:在招考渠道上已经开了口子了,都不要笔试只面试了,还不够重视吗?
牛马的重视标准:不但招考渠道开口子,进去以后岗位设置工作开展都要相对于的改变,不能对新人培养还用老办法。

Alt6903    10个月前


专业

小暑123456    10个月前

其实根本不是招考方式的问题。根源在于单位想要招只愿付出奉献的人,但是哪一种方式你能招到这种人呢?几个就不错了。无论哪个年代都是一样。

   10个月前

问题是考选的也一个样,笔试面试已经越来越应试化、全职化了,看考试成绩也分不出来是不是人才。全职备考、天天刷题考了70分的人比裸考考69分的人更“人才”吗

smknow_sorrymakre    10个月前

实际上轮平均值,选调生更年轻,更能吃苦 更自律不躺平。我是领导组织部,我也想要好学校的

小暑123456    10个月前

名校生选择更多,就算取消笔试,仅仅几分钟面谈也基本很难能选出奉献的人,不要说什么概率,只是表面样子罢了

YH2958 [OP]    10个月前


说不好主要是为了给歧视和关系一个理由罢了,招进来的人才就好嘛,选调生就好嘛,有数据论证嘛,标准是什么,根本没有说法,当然,体制内进入的这些人会找各种理由掩盖,这不这条帖子已经有了

YH2958 [OP]    10个月前


人才引进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不奇怪

YH2958 [OP]    10个月前


人家自己考进来的,千万人过独木桥考上的就是好的低能,只会考试,按你这个说法,那这么说211,985除了高考也就啥也不会呗

YH2958 [OP]    10个月前


连考试都不愿意准备,天天裸考的人就是人才了?

宁静致远1    10个月前

考核政绩kpi指向录取大学生,年轻学生好忽悠干活,相对于在社会上的人来说,35岁中年人家庭牵扯太多,没精力奉献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70712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