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行测
唐唐唐5388 • 10个月前 • 750次点击
提升行测成绩,建立并持续更新错题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10个月前
好好学习加油95 10个月前
今铭5721 10个月前
梦萦鸿垒 10个月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66039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在我看来,要提高行测成绩,做好错题记录是至关重要的。单纯地采用所谓的“题海战术”埋头刷题,其实效果并不显著。因为那样的做法只是让我完成了刷题的任务,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题目的考察要点。如果下一次出题人稍微改变一下考察方式,我可能就会感到迷茫。因此,我深知做好总结的重要性,而在所有的总结环节中,错题记录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通过对错题的认真记录和深入分析,我才能更加清晰地把握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欢迎━(*`∀´*)ノ亻! 大家来交流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出题人常常会设置各种陷阱来增加题目的难度,而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出题人设的“坑”都积累起来,那么在考试中就能更加游刃有余,正确率自然也能得到提升。
在积累错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即使有些题目没有做错,但如果感觉没有完全掌握,也可以将其总结并积累起来。例如,在言语的逻辑填空部分,往往会考察一些词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常常难以辨析。我们可以将这些词语都抄下来,逐一分析并记忆,以便更好地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用法。
总之,重视并善用错题资源,是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一道题目能否做对,除了运气因素,更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对该考点的掌握程度。而这种掌握程度,往往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透彻了知识点密切相关。我观察到,有些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并未深入掌握这些题型背后的深层知识点。因此,一旦题型稍作变化,他们便感到困惑,无法应对。
我认为,练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量”,而在于“质”。我们需要专注于理解和应用每一个知识点,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题型的变化,取得更好的成绩。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都没有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觉得记录错题太过繁琐。尤其是面对言语理解这类文字较长的题目时,更是觉得无从下手,似乎记录错题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请放心,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绝招,让记录错题变得轻松又高效!
首先,准备一个专门的错题本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本子将成为你复习的宝贵资料,帮助你回顾和巩固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题目。
在记录错题时,不必逐字逐句地将题目抄在本子上,这样既耗时又低效。相反,你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精简记录:在错题本上,写上题目来源,即哪一本书、多少页、多少题。这样,当你需要回顾错题时,可以迅速找到原题进行复习。
分析错误原因:在错题旁边,简要地写下当初为什么做错的原因。这有助于你深入剖析自己的弱点,避免在未来的考试中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记录解题过程:除了错误原因外,还要记录你的解题过程。这包括你的思路、使用的公式或方法,以及最终的答案。通过回顾解题过程,你可以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和解题技巧上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错题,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还能确保记录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当你需要复习时,只需翻阅错题本,便可迅速回顾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题目,加强记忆和理解。
记住,记录错题并不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让错题成为你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对于言语理解的错题,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1000题》P132第23题,错误原因可以简记为“忽视转折,误判主旨”。这样,下次回顾时,就能迅速想起题目中的关键转折词,并加深对主旨把握的理解。
对于数量关系的错题,例如《数量关系模块宝典》P124第6题,我们可以标注“逻辑关系不清”,并详细记录解题过程。这样,在复习时,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理解两个量之间关系上的不足,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练习。
对于资料分析的错题,如《资料分析模块宝典》P63第8题,错误原因可简化为“1/7计算失误”。这样简单的记录,在回顾时能够迅速定位到问题所在,即计算过程中的疏忽,从而加强相关计算练习。
这样的记录方式既简单又高效,能够让你在下次查看错题时,迅速回忆起题目的完整情境和错误原因,从而加深记忆,避免再次犯错。这样的记录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管理错题,提升备考效果。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我们备考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命题人的核心意图,这样备考策略才能明确有效,避免盲目性。基于我丰富的基层公务员工作经验,我深知行测考试的真正目的——旨在检验考生在多变且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展现出的高效应对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回顾过去的广东乡镇申论卷,我们不难发现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繁重而复杂。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你将面对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村民矛盾调解、农业产业园区及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等多方面的任务。面对这些繁多的工作,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高效应对,这正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要检验的核心。因此,在备考时,我们必须明确,国考130道题目或省考的120至110道题目,全部答完几乎不可能,我们需学会取舍,识别难题并作出理性放弃。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仅考察知识,更是一场心理与智力的较量。为何说它考察心理抗压能力?因为公务员考试常常承载着众多人的期望,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考试题量大、陷阱多,心态差、抗压能力弱的考生往往难以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练习中体会心理变化,学会调整状态。
至于智力的考察,判断推理中的图形推理、逻辑判断,以及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中的计算,都涉及智力层面。但我们要知道,大部分人的智力相差无几,通过系统的训练,大多数人都能在行测中取得70分以上的成绩(一般难度)。当然,天赋异禀者或许能考出80分甚至90分的高分,但这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岗位而言,行测达到70分以上,通常就能满足面试的要求。
至于知识测验方面,常识判断的记忆内容、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的公式等,都是知识的体现。没有平时的积累和努力,很难在考试中裸考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在备考时,不仅要注重训练心理与智力,还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记忆。
10个月前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值得强调的是,我在复习行测时采取了分模块逐步推进的方法,即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后再转入下一个,而非同时着手多个甚至五个模块。这是因为时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宝贵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职的考生,每天仅有2-3小时的复习时间,同时还要兼顾申论的准备。若同时复习多个模块,可能会导致对某一题型的学习深度不足,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此外,我并不推荐在复习初期就着手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这两个模块,因为它们通常内容繁杂、知识量大,初期接触可能会感到挫败和效果不佳。我个人在复习这两个模块时就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反,我建议的复习顺序是: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常识判断。这样的顺序既体现了“文理交叉”的原则,有助于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也符合“先易后难”的复习策略,有利于申论的准备。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第一轮复习:全面梳理,逐个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中,你需要对行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详尽的梳理,并逐一攻克。建议按照模块的顺序进行学习,确保每一个模块都扎实掌握后再进入下一个模块。虽然行测中有些知识点,如数量关系中的趣味运算,可能较为困难,但大部分知识点都值得你去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复习强度会相对较大,做题量也会较多,但这正是构建坚实知识基础的关键。
行测的五本教材内容丰富,题目众多,可能会让你觉得时间紧迫。然而,这正是考验你勤奋和踏实的时刻。只有通过第一轮的系统学习,你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网络。切忌走捷径或投机取巧,因为这样的方法可能会在考试中让你陷入困境。真正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理解。
我的电脑有一些学习的视频和文本资料,需要的同学,可以找我留下小脚印,都可以免费转发分享给大家。
拥有完善知识结构的同学,在遭遇题目时能够迅速在脑海中映射出问题,并直接找到高效的解题方法,从而实现既快又准的解题。
好好学习加油95 10个月前
唐唐唐5388 [OP] 10个月前
有些资料,无偿分享给你
好好学习加油95 10个月前
我私聊发送消息给你了,感谢
10个月前
今铭5721 10个月前
想要
梦萦鸿垒 10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