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广东

开年会议号召“带头消费”、拉动内需,更要提高收入,让大家有钱去消费!

江南采莲 3个月前 30次点击

开年会议号召“带头消费”、拉动内需,更要提高收入,让大家有钱去消费!

11 条回复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鼓励“干部带头消费”、拉动内需,更要提高收入,让大家有钱去消费!

最近有一个热点新闻,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在2025年开年会议上,号召干部带头消费、带动消费、带领消费。

通常而言,开年会议往往代表着全年工作方向的一个大的基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政策信号。

干部带头消费,无疑会为扩内需开了个好头。

我们不妨从公开报道的内容看看,这位区委书记说了啥: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春节前去买一套新衣服,给家属也买一套新衣服,给小孩也买一套新衣服;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周末都带着家人去吃顿饭。荣昌的人均消费60—100元,如果我们有1万人消费,一个礼拜就是100万,给我们个体工商户、小老板。”

这是一个很好算的经济账,号召干部带头消费无疑也是最立竿见影的一种扩内需的途径。

为啥?毕竟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捧着铁饭碗的通常也是有消费潜力的一个群体,让他们来带头消费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如果将范围扩大,这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然是立竿见影的。

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全国的公务员大约有700多万人,如果加上参公、党群、社区、工会妇联等单位大概有1300万人,如果加上教师、医生等事业编制的3100万人,那么一共就是4400万人,已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67%左右。不仅数量庞大,关键是他们旱涝保收,收入相对有保障。

最近这两年有几个高频词,大家很熟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其实,老百姓的消费不需要啥刺激,钱包鼓了有底气,出手自然就大方,问题是现在大家普遍缺钱,收入偏低,很多人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降薪裁员,找不到工作,入不敷出,收入偏低,就没有购买力,再怎么发消费券去刺激消费也很难见成效。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头连着生产企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中间又链接着多个产业环节,消费如果起不来,经济也很难好转起来。

发放消费券、购物补帖之类的临时刺激措施,对于消费端来说效果有限。

如果想让大家多多掏腰包,持久拉动消费,大幅扩大内需,还是得在居民收入端多想办法,通过促进就业,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先让人们的腰包鼓起来才行。只要大家收入普遍提高,对未来有积极预期,自然就会去消费。

由于体制内群体数量庞大,工作稳定,旱涝保收,相对有保障,也更有消费潜力和消费意愿,通过刺激体制内群体,让他们来带头消费,作用肯定更大,效果也更明显。

此前外媒在传,说编制内不少人近期陆续涨薪,钱包鼓了自然而然就愿意去消费了。

确实如此,提高机关公职人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一直是经济收缩时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政策。比如在1998-2002、2008-2009、2013-2016年的经济收缩周期中,均有体制内工资普遍上调的举措,并且最终对抵抗通缩、促进经济回暖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效果。

实际上,公职人员的薪资待遇近十年来长期维持不变甚至明显降低。

而本轮编制内涨薪,并非大家所想的“大幅上涨”,实际人均收入也就每月提高几百元。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过往10年不涨薪乃至实质性出现降薪的“补偿”。

给大伙儿涨工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促销费、拉通胀,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发展有后劲,早日企稳回升!

而消费券与择机降准降息,则更像是促销费、拉通胀主线任务上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举。

毕竟,无论是消费券刺激还是降准降息的货币传导,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让它们抢跑是理所应当。

关于为啥要这么干,咱们之前已经说得太多了,CPI、PPI、中长期社融持续低迷,有效需求不足,陷入通缩危机,各行各业不景气,经济发展缺少后劲。

可关键问题是,为啥是体制内这部分人被优先安排发钱?

我想,这一定是国家队做了深思熟虑后为促成扩大内需效益最大化的做出的决策。

要解决经济发展总需求不足,化解通缩风险,最核心的事情就是要解决消费萎缩的问题。

富人、体制内普通人和体制外普通人,给不同群体发钱的效果其实很不一样——

给富人每月多发500元,不疼不痒,对于促进消费几乎没啥作用,用经济学术语说叫作“边际效益无限趋近于零”,不信邪的老铁可以琢磨琢磨一条软中华多少钱、一瓶飞天茅台多少钱、一辆保时捷多少钱;

给体制外普通人每月多发500元,他们十有八九会存起来应对将来的未知,而不会用于直接消费,体制外普通人的防御性储蓄内驱力,拿脚趾头想也知道;

给工作更稳定的那部分体制内人员每月多发几百元,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作用大概率比另外两个群体强得多:

与富人相比,体制内人口众多,总消费力与消费层次明显会更加多元化,通过消费能拉动的供应端也明显更具持续性、更加多样化;

与其它企业人员相比,体制内更为旱涝保收,受到大环境冲击较小且更为滞后,用老百姓的土话说:安全感强,这个月花完下个月还有,所以更敢消费,更有消费意愿…

这正是定向放水最大的功效所在!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编制内涨薪无疑能够有效提振消费、增强经济信心。  柏年在此前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强烈信号!》中讲过,2024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5年首项重点任务。  2024年12月31日,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人民日报发文,表示“全方位扩大内需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策发力重要方向。”  毫无疑问,提升人民收入是刺激消费的一剂猛药,也是一剂良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在近期的一次活动上也表示:“公职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应该大幅提高”。

smknow_lebo    3个月前

多发那三百来块钱也还得存起来还房贷,消费买了个毛线球…

丶Haruharu丶    3个月前

多那三百块的作用就是 都好过没有

smknow-_nwmb    3个月前

工资都还没有发了呢 年终也没有着落

   3个月前

2025艰难抉择:保体制工资还是救青年失业率

燕王朱亮亮    3个月前

发绩效才有钱消费阿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提高公职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收入,一直是经济收缩时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政策。比如在1998-2002、2008-2009、2013-2016年经济收缩周期中均有职工工资普遍上调的举措,并且最终对于对抗通缩、促进经济回暖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效果。  实际上,公职人员的薪资待遇近十年来长期维持不变甚至明显降低。  本轮编制内涨薪,并非大家所想的“大幅上涨”,实际人均收入也就每月提高几百元。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过往10年不涨薪乃至实质性出现降薪的“补偿”。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理论上,涨薪是个好事情,可是但凡涉及到钱,必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肯定会有疑问,比如:为什么只给这部分群体涨薪?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乘数效应”。  回顾2009年之后,中国开启了基建大周期。政府之所以搞基建,在当时是有深刻经济学意义的。当年,政府1个单位的资金投入,由于民营企业也会跟进做配套项目建设,同时,项目建设还能带动周边的餐饮等服务业,最终给经济带来2-3个单位的增长。  也就是说,政府的资金投入,不仅自身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形成带动效应、杠杆效果,形成远大于1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  同样的,政府提振消费的目的,宏观上看,是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微观上说,就是要带动就业岗位增加、带动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  而如果是以“涨工资”作为刺激手段,那政府肯定是希望刺激效果最大化。  政策刺激的杠杆需要找一个支点,当支点找的足够精准,后续效果也会随之显现。一旦边际消费上行,比如刚刚提到的这4400万编制内基本盘,每个月多出门吃一顿饭、多买一件衣服、多剪一次头发、多买一台家电、多一些网上购物,这些消费行为,都会进一步带动整个服务行业收入的增长。  服务业、制造业的老板、企业主们,赚了钱自己也会去消费。同时,社会整体消费起来了,服务业门店也会多雇人,就业岗位自然也会增加,而新增就业的人员在有了工资之后,也会去消费。从而带来实实在在的“乘数效应”,形成经济的正向循环。  这样的循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为广泛的中国“县域经济”当中,体现得会更加明显。  柏年在2024年写过一篇文章《政府要过“紧日子”,谁最受影响?》,里面我重点提到,在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县城里面,实际上没有产业聚集,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靠财政供养、转移支付,是实质上的“体制内经济”。

自助餐只吃肉    3个月前

把欠的房补给我发了,我就消费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燕王朱亮亮  
要消除通缩风险,促进经济回暖,最关键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要解决消费萎缩、内需不振的问题。

富人、体制内普通人和体制外普通人,给这些不同群体发钱的效果其实很不一样——

给富人每月多发500元,不疼不痒,对于促进消费几乎没啥作用,用经济学术语说叫作“边际效益无限趋近于零”,不信邪的老铁可以琢磨琢磨一条软中华多少钱、一瓶飞天茅台多少钱、一辆保时捷多少钱;

给体制外普通人每月多发500元,他们十有八九会存起来以应对将来的未知状况,而不会用于直接消费,体制外普通人的防御性储蓄内驱力,拿脚趾头想也知道;

但是给工作更稳定的体制内人员每月多发几百元,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效果大概率要比另外两个群体强得多:

与富人相比,体制内人口众多,总消费力与消费层次、消费场景明显会更加多元化,日常消费需求更多,通过消费能拉动的供应端也明显更具持续性、更加多样化;

与其它企业人员相比,体制内受到大环境冲击较小且更为滞后,用老百姓的土话说:旱涝保收,安全感强,这个月花完下个月还有,所以更敢消费,更有消费意愿…

这正是定向放水最大的功效所在!

毫无疑问,提高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畅通经济内循环的一剂猛药,也是一剂良药。

编制内涨薪无疑能够有效提振消费、增强经济信心。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54023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