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江苏

那些屎上雕花的形式主义,让员工疲于应付

江南采莲 3个月前 53次点击

那些屎上雕花的形式主义,让员工疲于应付

11 条回复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那些屎上雕花的形式主义,让员工疲于应付

诚庐小品

形式主义如野草一般,在一些公司、单位内野蛮生长,割了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特别是那些没有正经事业可做的、走下坡路的公司、单位,尤其热衷于形式主义,喜欢做些没名堂的事,幺蛾子特多,成天忙于“屎上雕花”的事,自我折腾得厉害。

1. 屎上雕花的事忙得不亦乐乎

“屎上雕花”是近来网络上盛传的流行词。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现象,即人们为了让一个本无价值的事物变得像花儿一样漂亮,不惜耗费大量精力、人力、物力,使用各种精妙的技艺进行包装和修饰,但最终的本质却依旧是一坨屎。

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无用的会议天天开,无论大小事,都要开会。在会议上,还要求下属做PPT,写各种报告、总结、讲话稿,做各种各样的报表。结果,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没时间做业务,只能在PPT、讲话稿、报表上创业绩。因为没成绩,所以PPT,理论高大上,故事很有力。

各种会议讨论都是表面工作,做不了有价值的决定,真正有创意的意见不会采纳,真正的才能和创意被埋没。一些人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满足领导的情绪价值,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导致工作浮于表面,缺乏实际价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屎上雕花,只见艺术、不闻其臭,外行瞎指挥,内行混日子,装腔作势,精致作假,要诚意就没有,要说法有一堆,所以,只要雕花雕得好,假业绩、花架子都是宝。

2.表演式的假忠诚盛行

说白了,形式主义就是上级对下级忠诚度的测试,也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度表演。

单位里形式主义作派盛行,上对下就是整,下对上就是蒙,上压下诈,上甩下推,表面上看是齐心协力,但其实呢,是各怀鬼胎,装模作样,唱着高调,有言无行,做表面文章的人多,做实事的人少,都在敷衍,都在应付。

单位领导层的,做不到躬身入局,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乱指挥、争权、推责、谋利;下面员工层的,瞎忙,承受着最大的压力,每天高负荷运转,丧失了激情和动力。

就说加班,明明没事可做,也要让下面的人统统加班,无论工作做没做完,都得留在公司。于是,大家都开始表演式加班,老板不走我不走,每个人都在磨洋工,看上去很忙,但没有什么效果。

3.办公室政治大行其道

那些快烂透的单位,领导层和员工层其实是疏离的,甚至是对立的。领导层觉得员工不努力、不听话、不上进,对员工态度冷漠,毫不关心;员工觉得领导们高高在上,却德不配位,水平能力不行,不包容不大气,口服心不服,这样一来,他们是互不信任的。

领导层为了树立权威,有效行使权力,就要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想方设法拉拢那些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排挤、打压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人。于是乎,有能力的人被疏远,阿谀奉承的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无休止的内斗、消耗,也让单位伤尽了元气。

办公室政治泛滥,拉帮结派搞斗争,导致屁股决定一切。因为站队大于能力,算计完胜价值,跟人方是关键,所以,往上看全是屁股,往下看全是笑脸,圈里边都是舔狗,圈外全是恶煞,人才得受奴才的气,奴才得挨狗才的呲,人心肯定是散了。

4.考核检查过多过滥

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业绩不是靠考核考出来的,而是靠员工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国际上那些一流企业,管理都很宽松,很人性化,并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考核。

著名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说过:“人们本身就有动机、发展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不是因为有了管理才有了这些。”

如果一个单位不能奔赴有价值的事业,不能用事业来凝聚人、塑造人、鼓舞人,员工就会对前景担忧失望,就会精神状态不佳。这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单位本身的价值出了问题。

有的领导觉得单位士气不振,精神涣散,躺平懈怠,又拿不出正面激励的办法,就想通过严苛的检查考核来强化管理,惩治员工,管住员工。

有的领导为了刷存在感,拿考核当利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上下其手,弄权耍威,把“约束”和“压制”当管理,为规避自身责任让下级“背锅”。如果对员工缺乏信任,监管过度,考核问责过频过重,就会弄得员工心理压力山大。

考核过多过细,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层层考核,用在考核上的时间、精力就多了,于是乎考核的人多、做事的人少,考核工作是有“成效”了,但单位的整体事业并没有起色。

雷神雷布斯    3个月前

屎上雕花的本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想清楚这个之后才能明白它为什么一直存在

   3个月前

嗯哼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很多群众批评基层的形式主义,其实表现在基层,根子还在上面。

上级单位的官僚主义造成基层负担过重,不得不搞形式主义。有些领导急于造成绩,总是喜欢搞表面文章引起更上一级领导注意,致使基层东奔西跑,做无谓的劳动。

有些是害怕担责,存在路径依赖,除了填表造册,拍照留痕不知道如何部署推动工作,所以就是一有想法就要发个通知、一有事情就要开个会议、一有工作就要搞个责任分解。

互联网上有句梗叫“用魔法打败魔法”,这句话出自动画《成龙历险记》里面,老爹用反派的魔法打败反派之后,得出的结论,其实差不多就是“以彼人之道还治彼人之身”的意思。

而在今天的互联网语境里,一般用来说碰上不按理出牌的人时,你得不按理出牌才能解决问题。

形式主义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得不按常理来解决。

中国社会本来就长期存在的“唯上不唯下”风气,一些领导主政一方,只求对上层交代,而不在意实际效用,如果某些目标任务设定得过激过猛,下级就可能以更为夸张的形式主义态度应对。

浪漫主义峨眉峰    3个月前

有shi就不错啦!就怕空气里雕嘿嘿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形式主义泛滥

江南采莲 [OP]    3个月前

@浪漫主义峨眉峰  
一个单位的业绩不是靠考核考出来的,而是靠员工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国际上那些一流企业,管理都很宽松,很人性化,并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考核。

著名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说过:“人们本身就有动机、发展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不是因为有了管理才有了这些。”

如果一个单位不能奔赴有价值的事业,不能用事业来凝聚人、塑造人、鼓舞人,员工就会对前景担忧失望,就会精神状态不佳。这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单位本身的价值出了问题。

有的领导觉得单位士气不振,精神涣散,躺平懈怠,又拿不出正面激励的办法,就想通过严苛的检查考核来强化管理,惩治员工,管住员工。

有的领导为了刷存在感,拿考核当利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上下其手,弄权耍威,把“约束”和“压制”当管理,为规避自身责任让下级“背锅”。如果对员工缺乏信任,监管过度,考核问责过频过重,就会弄得员工心理压力山大。

考核过多过细,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层层考核,用在考核上的时间、精力就多了,于是乎考核的人多、做事的人少,考核工作是有“成效”了,但单位的整体事业并没有起色。

chaichaizhou    3个月前

好大喜功的领导往往喜欢瞎折腾 搞得下属和下级单位疲于奔命,外行插手内行,他们为什么有精力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是因为他们不搞具体业务,所以喜欢琢磨一些有的没的 导致外行指挥内行的事频频发生,这些人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因为繁杂琐碎的工作不需要他们来干,他们往往只是一个想法 一个念头,就压着下面人干,过几天又是另一个想法

小白直接上岸    2个月前

唉 深有同感,但不可言明

满霜*****    2个月前

苦不堪言

wzj858    2个月前

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闭环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31961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