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江苏

AI公务员是否会抢了人类的“铁饭碗” ?看看DeepSeek如何回答

江南采莲 2个月前 10次点击

AI公务员是否会抢了人类的“铁饭碗” ?看看DeepSeek如何回答

13 条回复

江南采莲 [OP]    2个月前

AI公务员是否会抢了人类的“铁饭碗” ?看看DeepSeek如何回答

深圳市福田区政务大厅近日惊现70个“六不”新同事:不领工资、不交社保、不知疲倦、不摸鱼、不背锅、不担责,工作速度快,出错相对少。这70个AI公务员,其实是以Deepseek为后台的政务处理机器人,这款政务大模型2.0版以全尺寸DeepSeek R1为核心底座,除了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目前,深圳市福田区已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构建“需求-训练-场景应用-迭代”闭环生态体系,联合Dintal数智员工实现“技术穿透业务”的智能化服务升级,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分析时间缩至分钟级。“深小服”数智党务工作者覆盖党务咨询、流程规范各项业务,覆盖全区全体党务工作者。

除了深圳之外,这种趋势正在向全国23个省市蔓延,甚至有网友透露,在年初地方政府工作会议中,就已经指出今年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布局数字政务,目前杭州某区已经开出百万年薪挖角AI训练师。

按照Deepseek的说法,长期来看,被替换的体制内人力大概会达到20%-3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最新的数据,截止2023年,中国全国“狭义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是4800万至6214万,其中,公务员约有710万人,参公、党群、工会妇联、政府机关工勤等约有590万人,公立学校教师、公办医院医生、科研院所等事业编制人员约有3100万人,如果选取比例中位数(25%),再把体制内财政供养总人数取中位数(5500万),那么被AI替换掉的体制内人员数量大概是1375万。

再看看另一组数据: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为“283万人”,录取人数为“3.96万人”,平均竞争比为“71:1”。

你看,国家公务员考试扩招之后,一年才录取4万名公务员,但旧池子里还有1000多万人要被挤出来。所以,年轻人以为的“岸”还存在吗?

铁饭碗还能继续"铁"下去吗?当AI能在1分钟完成一名普通公务员8小时的工作量,当AI能24小时不间断处理公文、接待群众、解答问题,这个曾经令人艳羡的职业正在被科技巨轮碾压。

深圳使用AI公务员干活只是开始,未来AI公务员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AI浪潮下,唯有不断进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AI公务员是否会抢了人类“饭碗” ?DeepSeek这样回答:

AI公务员上岗是否会抢了人类“铁饭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技术进步、就业结构、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来分析这个问题:

1. AI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AI在处理大量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AI可以快速处理文件、分析数据、提供决策支持等。

局限性:AI目前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情感智能和复杂决策能力。公务员工作中涉及的许多任务,如政策制定、公众沟通、危机管理等,仍然需要人类的判断和同理心。

2. AI对公务员岗位的影响

部分替代:AI可能会替代一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如数据录入、文件审核等。这可能导致某些低技能岗位的减少。

岗位转型:随着AI的引入,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多地向高技能、高创造力的方向转型。例如,公务员可能需要更多地参与政策设计、公众服务和复杂问题的解决。

效率提升:AI可以帮助公务员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从而提升整体公共服务质量。例如,AI可以用于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

3. 就业市场的调整

新岗位的创造:AI的引入可能会催生新的岗位,如AI系统维护、数据分析师、AI伦理专家等。这些岗位需要新的技能和知识。

技能提升的需求:随着AI的普及,公务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政府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公务员转型。

4. 社会政策与伦理考量

就业保障: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AI的引入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例如,可以通过再培训计划、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

伦理与隐私:AI在公务员系统中的应用也带来了伦理和隐私问题。例如,如何确保AI决策的公平性、透明性,以及如何保护公众的隐私数据。

5. 长期展望

人机协作:未来的公务员系统更可能是人机协作的模式,AI负责处理数据和执行任务,而人类则专注于决策、创新和公共服务。

社会适应: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需要逐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能够惠及所有人。

结论

AI公务员的上岗不一定会完全抢走人类的“铁饭碗”,但确实会对就业市场和工作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技能提升和社会适应,确保AI技术的引入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而非威胁。未来,人机协作将成为主流,公务员系统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化。

   2个月前

终结者早点到来吧!!!

775098    2个月前

事实上,AI的发展对于大多数公务员来说,还是会产生冲击的,未来公务员会越来越稀缺,待遇也会降低

   2个月前

ai不会背锅

smknow-123    2个月前

smknow-123    2个月前

嗯呐

江南采莲 [OP]    2个月前

@smknow-123  
深圳70名“AI公务员”上岗,效率超高:在AI面前,大多数人都将是废物

广东深圳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上线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除了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目前,福田区已上线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

这些“AI公务员”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AI任务督办助手”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AI取代公务员,似乎是近在眼前了,但实际上为时尚早。

01
过年期间和一个做智慧城市的朋友聊天,说起现在的数字化和AI对政府的冲击,他讲了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故事。

他去某地级市出差,和当地新成立的数据局局长聊天。局长吐槽说,他去过欧洲很多国家,也去过美国,发现没有哪个国家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有中国的高,我们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是太低了,而是太高了。

这个朋友还说,实际上现在信息化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再加上现在的AI技术,政府部门的很多工作都可以交给信息化和AI来处理了。但他们给很多地方建了很好的系统和功能,最后发现他们都束之高阁,不喜欢用。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数字化和信息化会侵蚀人的信息垄断权和决策权。比如说,体制内很多单位和很多人是靠掌握垄断信息来获得存在价值的。

一些单位里的所谓业务骨干,一直是干某个领域的具体业务工作的,一干干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而这些信息往往不公开不透明,就只有他知道,这就导致他成了信息垄断者。

再比如说有的单位掌握了他业务范围的独有的信息和数据,其他单位、企业或者个人想获得这些信息,就要来找他们,他们就会设置各种障碍,从中获利。

一旦信息化和AI把这些垄断信息全都平权了,每个人只要一登录系统,都可以获得对等的信息,这些部门,以及某些人立刻就会失去了价值。

02
再说决策权。

比较经典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政府决策的例子是,一个企业发起一项审批事项,那这个审批事项按照流程,会显示在信息化系统上,每一个审批流程都是限定时间的,负责审批的人要是超时,就要追责。

那么,信息化系统就代替了人去监督这些审批的人,必须按时审批,那这些掌握审批权的人如何从中获利呢?

传统的方式中,掌握审批权的人获利就是拖着不办,不说行也不说不行,然后被审批者主动找上门来,送上好处,才给通过。

信息化和数字化毫无疑问把这种决策权给大大削弱了。

但这种决策权并不完全都是不合理的。现实中,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这种沟通和协调很多是没有办法体现在信息系统上的。

最典型的就是人事上的酝酿和权衡。一个县里这次决定要提拔几个正科级干部,那决定选谁,这是需要几个县里的大脑袋进行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沟通,利益交换的,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信息化的。

但信息化和数字化毫无疑问会把信息、决策的程序等等全部自动化,那很多人就会失去了根本价值。

坦诚地讲,等到AI再发展一段时间,就可以超过体制内大多数领导的决策水平。

03
第二个原因更为现实的就是就业。

现在数字化信息化以及AI对很多工作的替代效应已经出现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进一步替代大量的人,那就意味着,体制内不再需要这么多人,甚至现在体制内的很多低端工作群体,比如办事大厅的办事员等等,就会失业。

现在经济形势和就业这么糟糕,体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就业的出口了,如果体制大量减少用人,甚至裁员,就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毕竟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能看到的,是AI和信息化技术取代大量的岗位,而不是创造出更多的岗位。

明朝的时候,海运已经很发达了,成本远远低于漕运,但是迟迟不能取代漕运,就是因为有几百万人依靠漕运生活,没有了漕运,这些人都要喝西北风。

信息化技术和AI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要适应AI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讲,AI应该是增进人的价值,而不是完全取代人。

但AI取代大多数人及承担绝大多数岗位,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相信未来,AI到达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后,生产力高度发达,在AI面前,绝大多数人都是废物,大家就可以完全躺平了啥也不干,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甚至是一天24小时,带个头盔在虚拟世界里尽情享受各种刺激。

江南采莲 [OP]    2个月前

先不管AI公务员能不能担责,只要能配合着人类公务员把工作效率提上去,效率一上来,那至少对人力的需求就减小了不是?

无私少年    2个月前

ai不懂鱼头朝哪

Gumayusi    2个月前

真以为办事效率低是因为办事人员的能力?

KOWO    2个月前

那普通人的饭碗呢?

江南采莲 [OP]    2个月前

@江南采莲  
AI也需要被监督,算法后台控制也需要考虑,还有很多运维支出。

AI不会完全取代公务员,AI在公务员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工作效率:AI可以处理一些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辅助决策:AI可以提供草稿和思路,辅助公务员进行决策。

24小时服务:AI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尽管AI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公务员的工作,但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AI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甚至没有固定的处理方法,这种灵活性是未来几十年AI很难实现的。

所以AI公务员上线并不会让深圳市考取消,反而会有不同的影响,如更倾向于高技能人才,导致报考者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如数据分析、AI操作等)。

江南采莲 [OP]    2个月前


开发AI公务员!这家深圳公司快被各地政府领导挤爆了

南财记者 21财闻汇
2025年02月21日

日前,深圳市福田区对外宣布上线了70名“AI公务员”,可覆盖240个政务工作场景,涵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领域。

过去,中国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公务系统,如此大规模接入AI。福田区此番做法迅速登上热搜,连带着为福田区打造“AI公务员”示范项目的科技公司也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打听发现,这家隐藏在背后的公司是深圳今日人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胡伟曾在华为任职超过10年。

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胡伟约了采访。但是胡伟太忙了,记者等了一下午都没见到他的人。据公司员工说,胡老板昨晚只睡了不到4个小时,一直在接待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政府领导。在微信上,胡伟也非常抱歉的用语音回复记者,说这两天自己实在挤不出时间来,可以听出他的嗓子都沙哑了。

目前,深圳已全面接入DeepSeek,成为广东省首个基于政务云信创环境下全市范围部署应用DeepSeek的城市。坊间更有传言,深圳计划将运用AI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列入干部考核标准之一。

不仅一线城市在布局AI,更多的地方政府也在将AI工具当成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接入AI只是第一步,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1

接AI不像连网线那么简单

实际上,福田区早在一年半前就接入了AI大模型政务系统。今日人才公司员工告诉记者,1.0版本的AI政务大模型是公司与华为盘古大模型合作开发的,当时今日人才是作为华为云生态里的服务商,与政府进行对接的。“其实这是我们一直在进行的事情,但最近DeepSeek的火爆,让一切都好像被按下了加速键”。

DeepSeek模型在效率上比之前各家大模型有所进步。据深圳市福田区给出的数据,政务大模型切换至DeepSeek R1后,“公文助手”公文修正在保持准确率超95%的前提下,审核时间大幅缩短90%;“执法文书生成助手”能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产业空间、产业政策根据企业需求和实际秒级匹配。

然而,整个接入DeepSeek的过程,并不是一夕之间完成的,这并不像接网线那样简单。

为此,福田区也提前做出了多方面的布局。上述今日人才公司员工表示,福田区之所以能够快速以全尺寸DeepSeek R1为底座,关键在于福田区早就与华为等公司合作,提前部署好政务私有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务数据敏感,使用AI工具的时候,要保证数据不出办公楼,因此不能借助其他公有云,也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借助其他公有云服务来连接DeepSeek。

此外,为防止员工和AI公司之间相互“甩锅”,福田区更是在全国首个发布《深圳市福田区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暂行办法》)。据了解,该办法从伦理框架、技术标准、应用范围、安全监管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明确数智员工的辅助定位,要求在开展工作期间,每个数智员工都要配备一个监护人,并且要在监护人的主导下才能开展工作。

据了解,目前福田区正在考虑基于《管理暂行办法》,给开发AI公务员系统的公司颁发资格证,以此鼓励更多公司加入开发AI场景应用。今日人才公司员工称,在硬件设施齐全、法律环境支持的基础下,科技公司才好更无后顾之忧的开展工作。



2

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不止深圳在全面普及AI工具,中国其他省、市,甚至下沉到县,都在积极追赶。

2月20日,广西南宁宾阳县委书记梁展凡的讲话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他要求每个公务员的电脑上,至少要装两个人工智能软件,其中DeepSeek必须会用。“如果你的能力强点,你就多学点,但是至少要会两个。”

这则视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由此可见,现阶段最着急上AI大模型的是各地政府的一把手,他们将AI当成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接入AI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深圳市政协委员、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连樟文向记者表示,深圳政务系统积极拥抱AI大模型是值得肯定的,这在鼓励数据应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上确实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一切还不能停留在“术”的层面,从“道”的层面来讲,这背后需要探讨的还是跨部门、跨领域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目前阶段,攻坚克难的还是数据共享和开放利用的问题,给谁共享,对谁开放的问题。

连樟文举了一个例子,过去在大数据时代,政府也很着急,各地都上了各种大数据系统,但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数据彻底打通了,解决了多少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则值得深思。因此,今年他在深圳两会期间建议,深圳要加紧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并向市场公平开放。

“互联网+搞一波,大数据+搞过一波,人工智能+再搞一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应用来说已经很多了,但其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那些东西——如何协调、分配、利用好数据资源。”连樟文说,否则就会陷入一个重建设轻应用的循环。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借助AI工具,可以大大提高起草和校对多个文件的能力,“但我们其实更应该停下来想一想,这些材料原本该不该写?会不会造成新的文山会海?”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41277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