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广东
江南采莲 • 1个月前 • 24次点击
国内大厂突然集体行动反内卷,为什么不准打工人比拼加班了?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1个月前
临空吊射 1个月前
清新蓝 1个月前
smknow-123 1个月前
谦虚的谦虚 1个月前
archer2016 1个月前
丶Haruharu丶 1个月前
FuSiu1721 1个月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6283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国内大厂突然开始反内卷,为什么不准加班了?不鼓吹996也就算了,怎么老板们突然一个个都变得善良体帖了?不仅不准加班,还安排HR准时赶人走。你想加班,都不行,直接拉闸限电了。怎么风向突然就变了?
像大疆公司,强制晚上9点下班。你不走,HR直接轰你走,搞“清场式下班”。美的就更激进了,下午6点20强制下班。海尔集团还被传出一份“强制双休”的通告。虽然这个通告被辟谣了,但大厂反内卷,显然正在成为一股新潮流。那这股潮流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大家不要低估这些资本方。作为资本方,永远都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不是由企业家决定的,而是由资本本身决定的。资本就是为了获得利润而存在。
那为什么这些资本方,却主动要求打工人不准加班太晚了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外贸承压,内需不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今年以来,特朗普发起了无差别的关税战,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反制。可这种关税对抗,无疑是增加了全球贸易的阻力。对中国这样的外贸大国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我们既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也要全力促进内需。可怎么促进内需呢?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大家有钱消费,同时要让一部分人有时间消费。
你会发现,反内卷的主要都是国内大厂。为什么从国内大厂开始?因为国内大厂规模大、利润高、员工收入也高。这些人消费能力很强,却长期困于工作,根本没啥时间去搞消费。像华为、大疆、字节跳动、腾讯的员工,收入都相当丰厚。但你说卷不卷?那是真的卷。基本上就是,卷到没有时间去花钱。白天大清早去上班了,晚上11点、12点才能回到家。遇上双休日,可能还要出差,加班。
刺激消费,主要是刺激高收入人群,而不是刺激低收入人群。因此,要搞内循环,首先就要把一部分高收入的大厂员工,从工位上解放出来。
二是,中国经济目前不缺产能,却最缺消费。可以说,如果中国企业产线全开,基本上可以养活半个地球的人类。像服装产量,中国全球占比超过50%,粮食产量在25%,汽车产量占41%,手机产量占85%,电脑产量占89%......什么叫工业克苏鲁?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按最低生存需求来讲,中国企业产能全开,就足够供应全世界了。
那这么大的产能,谁来消费呢?中国人不能一直埋头搞生产,却不消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生产,而是来自于消费。你今天买个汽车,你很开心。但你在一个汽车厂工作了一整天,你只会觉得非常累。中国已经不缺产能了,未来进入AI时代,就更加不缺产能了。那最缺什么?最缺消费。
因此,中国打工人也要慢慢开始调整状态,不能一直埋头苦干了,也得学会享受生活,逐渐适应物资极度丰富的时代。十年后,二十年后,你花钱,比你挣钱更重要。
三是,欧美也在反内卷,但表现形式不一样。像特朗普的反内卷,就是倒逼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工人也能轻轻松松进厂打工,重振美国工业。不至于说,中国人拼命干,而美国工厂为了更大的利润,就都转移到中国来了。特朗普就是要大规模减税,放大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利润,威逼利诱,让美国制造业回去。不卷人工成本,但卷资本成本,通过减免税收,赠送土地等方式,降低美国工业资本的成本。
那欧洲呢?2024年11月,欧盟发布了严厉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对996企业实施全产业链打击。该法案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或从欧盟市场出口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法案,欧盟委员会将创建一个强迫劳动风险区域或产品数据库,以支持主管当局评估可能违反该法规的行为。如果欧盟成员国当局怀疑欧盟其他地区存在违反法规的行为,则应与其他成员国共享信息。此外,如果怀疑第三国存在强迫劳动,则应与欧盟委员会共享信息。国家当局做出的决定将基于相互承认的原则适用于所有其他成员国。更重要的是:欧盟对此是有长臂管辖权的——委员会在欧盟领土之外亦具有管辖权。
翻译一下就是:欧盟各个成员国之间关于这条法案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都是共享的,各种处理决定也是能互相认可的,而且就算“强迫劳动”的事情发生在欧盟之外,欧盟委员会也可以长臂管辖——甚至就算你一整个机器上有一个零件背后可能存在“强制劳动”,那也有可能会引发欧盟调查。
你的公司不符合8小时工作制,生产的商品直接拒之门外,不许到欧盟市场出售。为什么欧盟要这么干呢?难道欧洲人不想要物美廉价的中国商品吗?根源就在于,欧盟得保护自己的本土产业。要是拼命卷人工,卷时长,把欧洲公司都干倒闭。那欧洲人的好日子,也过不了多久,就没了。
在主观上,欧盟是为了保护自己。但在客观上,却倒逼了中国公司的反内卷。
所以你会发现,开始推行“8小时,双休”工作制的公司,基本都是海外业务非常庞大的大厂。反内卷,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了。中国需要反内卷,需要释放更多的消费力,才能打造一个更稳定的内循环生态。
不是老板们突然变好了,而是时代需要大厂员工适当休息一下了。
1个月前
临空吊射 1个月前
临空吊射 1个月前
清新蓝 1个月前
估计是
smknow-123 1个月前
smknow-123 1个月前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笑傲江湖」朋友们都看过吧?
虽然令狐冲是男主,但要论剧里武功最高的人,应该还是东方不败。
因为他练了天下第一奇功,「葵花宝典」嘛。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们穿越回了武侠时代,有个许七安或者范闲这样的怪胎,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葵花宝典」,并且把宝典公开了。
请问,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或者是一件跟自己没关系的无所谓的事?
答案只有一个,天塌了的坏事。
因为以前宝典被视若珍宝,谁拥有都会私藏,谁练了就是天下第一,反正你也没机会练,你服他跟他混就行了。
现在宝典公开了,只要有一个人练,那么所有人都只能跟着练。
因为每个人都有仇人,都有对手,你的对手练了,你不练就只能等死。
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江湖上所有人都练会了葵花宝典。
只有这样,江湖才能继续保持平衡。
但是「葵花宝典」有个副作用,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这个结果,还附带了一个后果:
江湖上所有人都成了太监。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结局,零和博弈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负和博弈。
但这却不是荒诞的闹剧,而是我们身处现实的一道缩影。
这就是内卷。
比如孩子上学,我们说教育内卷,只要高考招生指标有限,那么只要有一个孩子上了培训班,那么其他孩子也必须跟着上培训班,否则被刷掉的就是自己嘛。
但所有孩子都上了培训班,也就等于所有孩子都不上培训班。
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但没有人因此受益,除了培训机构。
而且跟「葵花宝典」的泛滥一样,内卷最无解的地方在于,我们没有办法阻止第一个人去练宝典,我们也没法阻止第一个人去报培训班
谦虚的谦虚 1个月前
1个月前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2024年11月,欧盟发布了严厉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对996企业实施全产业链打击。该法案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或从欧盟市场出口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法案,欧盟委员会将创建一个强迫劳动风险区域或产品数据库,以支持主管当局评估可能违反该法规的行为。如果欧盟成员国当局怀疑欧盟其他地区存在违反法规的行为,则应与其他成员国共享信息。此外,如果怀疑第三国存在强迫劳动,则应与欧盟委员会共享信息。国家当局做出的决定将基于相互承认的原则适用于所有其他成员国。更重要的是:欧盟对此是有长臂管辖权的——委员会在欧盟领土之外亦具有管辖权。
翻译一下就是:欧盟各个成员国之间关于这条法案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都是共享的,各种处理决定也是能互相认可的,而且就算“强迫劳动”的事情发生在欧盟之外,欧盟委员会也可以长臂管辖——甚至就算你一整个机器上有一个零件背后可能存在“强制劳动”,那也有可能会引发欧盟调查。
估计很多人都会为欧盟的这个法案叫好,因为这个法案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切希望在欧盟市场上做生意的中国企业,都必须谨慎处理加班问题,一旦不合规就会引发“天劫”。企业们为了赚欧洲的钱,就必须控制加班,打工人就可以不用那么累了。
不过,这里却有一个bug:关于“强迫劳动”,定义权是在欧盟手中——说句不好听的,人家说你有你就有,说你没有你就没有。举个例子吧,最近这些年,各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在从中国向外转移,比如孟加拉国就承接了相当多欧美品牌的服装制造业务。但大家都知道,孟加拉国的那个劳动环境可比中国要差太多了,当年孟加拉国某个服装厂出了大事故,当场就有上百名工人遇难,甚至今天还有相当多的童工在孟加拉的各种制衣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儿。
论“强迫劳动”,孟加拉国的情况肯定是最严重的那一档。而讽刺的就是,压榨孟加拉国劳动者的不是别人,就是欧洲的H&M和Zara之类的品牌。不是反对“强迫劳动”么?怎么不提H&M在孟加拉的那些事儿啊?
欧盟为啥2004年、2014年不提这种法案呢?你欧洲为什么不在我们辛辛苦苦做衬衣、做鞋子的那些年搞这种法案呢?现在我们产业升级了,手机、汽车、无人机、家电这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开始出海了,怎么你就突然就开始讲“禁止强迫劳动”了呢? 说白了,《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如今对于中国企业,就是欧盟布下的一个阳谋,利用的就是“加班”和“内卷”这两个中国社会的固有矛盾。
看到这一层,后面的事情就很好推断了:如果中国企业继续像现在这样强迫打工人卷加班,那么一个“强迫劳动”的帽子就直接扣过来了,欧盟可以直接用法案来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而如果中国企业一刀切停止员工加班,那么中国产品在效率和服务上就会打折扣,市场竞争力必然会减弱,最终还是会在欧洲市场上受阻。大企业还好说,起码家大业大,东南沿海那些专门做外贸生意的中小企业可就难受了。
更何况,国内打工人也早就“苦加班久矣”,反对无效内卷也是咱们自己人的心声——人家欧盟甩出这样的阳谋,不仅能占领道德高地,而且还能让你进退维谷,关键是你内部也说不出什么来。这小思维,比某人乱加关税的操作高端太多了。
所以,你看,中国企业“加班”和“内卷”问题,是那么简简单单靠着“良心”或者“口号”就能解决的事儿吗?是只要国家动用行政力量推进就一定可以搞定的事情吗?外国市场还要不要了?产业升级还搞不搞了?还想继续做衬衣做袜子啊?
别人用阳谋给我们划了道,我们也要用阳谋来破局。
我们要相信,美好的事情将会发生。毕竟,欧盟搞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了,咱们破局也不是第一次了。
当初清洁能源、环保、碳排放之类的口号,也是人家欧洲的老爷们喊得最响亮,最开始就是打算用这些东西限制我们的。但没想到,十几年过去,咱们真的靠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目标,不仅实现了环保目标,顺路还用新能源品牌实现了汽车行业的大反攻,让BBA在国内的销量大跌——于是欧洲人也不谈什么碳排放了,各种对燃油车的禁令也放缓了。
只能说,欧洲人有一套非常灵活的标准。欧洲人觉得用这种法案能拿捏我们,不就是看到了“加班”问题是中国社会里的固有矛盾么?但谁说固有矛盾就不能解决了?
2018年之前,为什么大家不怎么反感“加班”?因为在2018年之前,不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制造业,大家面对的都是一个增量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接入了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手机、买汽车、买各种家电来改善生活。面对这种大趋势,企业们也很开心,互联网大厂们的股价随着DAU的增加而走高,制造业企业们的订单多到干不完。
但这种增量市场终究还是有终点的,自从2018年开始,中国市场开始从增量转向了存量——该进入市场的消费者都进来了,该买的东西也都买了,再没有低垂的果实了。 “加班”、“内卷”,不过只是宏观的市场竞争在微观个体身上的折射——公司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老板们越来越焦虑,2018年之前还能微笑面对的问题,在2018年之后就变成了半夜辗转反侧的梦魇。老板焦虑了就会给中层提要求,中层们焦虑了就会给基层定目标,基层们为了完成这些因为焦虑而产生的新目标,就只能额外花时间了,很多“加班”就是这么来的。
说到底,“加班”背后的动因就两个:一是存量厮杀的环境,二是管理者的思维。ok,用“加班”牌卡我是吧?觉得我一旦控制加班就没有效率是吧?
那如果我们一边控制加班,一边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刺激消费,让中国开始从“生产型社会”变成“消费型社会”,另一边还进一步推动自动化,开始大力研发AI和机器人,开始建设更多的“黑灯工厂”和“灯塔工厂”......阁下又要如何应对呢?难道要指责我们“强迫机器人劳动”吗?
我们当然应该解决加班问题,但解决的手段却不能让外人给我们定义。京东、美团已经给外卖骑手们交社保,提高福利。美的官方表示“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反对形式主义加班”海尔官方表示“反对形式化出勤”,名创优品的叶国富表示“内部沟通严禁使用PPT。这些都是在用一种更温和、缓慢的方式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渐进的方法来解决加班问题和福利问题。
archer2016 1个月前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通缩就像摧毁经济的核弹,想要走出去,不是仅仅依靠产业升级、科技突破能够完成的。
通缩的主要成因在需求不足,而表征大多是债务危机。这也就注定了,人们只有还清了债务,才敢于消费。
所以接下来,要快速打破通缩。最好的办法,是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收入水平,让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近日,中央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保障等方面展现出全新思路。
这份专项行动方案,拢共就2、3页纸的内容,称之为官方“促消费理念”的思想重构也不为过。
全文核心——以居民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扩大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
从上面这句话你就能明显感受到策略的U型转变。
以往,提到消费就离不开“刺激”二字,现在方案侧重让你“先有消费能力”。
以往,很多专家盯着居民存款,(就好比某专家曾大言不惭说拿出新增的15万亿存款的1/3出来买房装修消费、那经济就恢复了,但任谁都知道,大部分财富其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现在的方案,先让大部分普通人有“未来一定会好起来”的预期。
以往,有些人不食人间烟火,你买不起,消费能力不足,他却让你“问问自己是不是没努力工作”,现在方案侧重保障增收问题
丶Haruharu丶 1个月前
FuSiu1721 1个月前
企业家能无成本犯罪的环境是谁培养的?他们敢极限压榨的勇气是谁给的?难道欧洲的企业家思想觉悟天生高一等?
欧盟对强制劳动的产品说不,在你的文字里反倒不怀好意。那你自己几十年在干什么,不仅不保护劳动者,反倒助纣为虐,劳动者讨薪,只需要把原本应该给的补上就行了,这也能叫惩罚?反过来劳动者敢多要一分,敲诈勒索的帽子立马扣上。类似情况在消费、劳资等各类维权场景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