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 › 江苏
江南采莲 • 1个月前 • 14次点击
“反内卷”的新风,突然吹遍国内大厂,以高强度工作闻名的大厂,纷纷花式“反内卷”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你说你是鱼 1个月前
smknow-123 1个月前
mingchuan2000 1个月前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分享,诉说,欢迎您的加入!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55261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美的、海尔、大疆纷纷出手,要求强制下班和严禁加班,一夜之间仿佛按下了“反内卷”的启动键。
30岁拥有50岁的腰,40岁攒够60岁的病历本——打工人“跪着挣钱”的996时代要结束了?
其实,这一切的背后,有个很隐秘的推手。有的公司HR在晚上9点像消防员一样清场赶人,有的公司在18:20就会强制“物理断网”,还有摄像头监控加班时长的,这不是资本家的温情脉脉,也不是“反内卷”突然取得新突破,而是被“逼”出来的。
这是职场生态的革命,还只是昙花一现?
以高强度工作闻名的国内大厂,纷纷花式“反内卷”。
2月27日,大疆深圳总部推行强制晚上9点下班政策,每到晚上9点,主管与HR轮番“赶人”,强制员工下班。
3月10日,美的被爆“强制18点20分下班”,冲上热搜。多个美的官方账号回应“被老板催着关灯下班”、“没错,正是我们,准点下班”。
另一制造业巨头海尔,也被曝出推行“强制双休”政策。公司规定,周六严禁员工到岗,食堂同步停运。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加班,需提前一周申请审批,且工作日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天。
曾经高举“奋斗文化”大旗、强迫员工比拼加班的企业,如今争相站上“反内卷”浪潮的前排。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国家强调“反内卷”的大背景,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隐秘推手。前不久,欧盟通过了一个条例,援引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把“过度加班”、“扣留工资”跟“限制行动自由”并列了。
换言之,出口欧洲的商品,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超时工作,哪怕工作时长只是超出1分钟,哪怕只是空调中的一颗小零件涉及违规,整柜货物都将被拒之门外,无法进入欧洲市场。
未完成KPI不得下班、或者未足额支付加班费等现象,也有可能触发欧盟的调查,出口产品直接被欧盟海关扣住。
不少细心的网友就发现,率先实施“强制下班”的几家公司,有的在欧洲年销售额超过百亿,还有的海外营收占比超过80%。对它们来说,欧洲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据出海研究局披露,海外市场一直是大疆的重心(营收占80%),而北美和欧洲是其海外第一、第二大市场;美的、海尔均是国内境外营收规模前10的企业。
看到这里真相大白了。你以为的“强制下班”,是老板心疼员工,实际上的“强制下班”,是欧盟跟你玩真的了。这样的新规,对全球供应链提出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传统的游戏规则被颠覆了,对中国企业来说,合规已不仅仅关系到道德选择,也成了生存必需。
欧盟市场,对中国产业链而言,至关重要。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
更深一层来看,从2024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反对“内卷式”恶意竞争开始,国家三令五申“反内卷”,背后的核心逻辑正是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再卷就没人跟你玩了。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更是直接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坚决推进。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出口企业依赖于“低成本、高效率”模式,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就拿劳动力成本来说,根据OECD(经合组织)的数据,2023年德国工人每周平均工作26.7小时,最低时薪为12.41欧元,折合月薪约为1324欧元(约合人民币10423元)。
相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为48.6小时。而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为每月2420元人民币(约合300欧元)。
这意味着,中国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几乎是德国工人的两倍,但最低工资标准却仅为后者的1/4左右。
中国也认识到这一问题,正在着手控制劳动时长,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收入。刚刚发布的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明确提出,要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欧盟出台严厉的规定,为“卷劳动、卷成本”的模式按下否决键,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项规定瞄准的目标,正是某些企业的路径依赖——依靠无休止的加班文化,以无限内卷换增长。
未来,出海企业不仅需要削减超时加班,以符合新的标准,还可能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短期削弱价格竞争力。以加班文化为代表的“内卷”现象,或将明显降温。
不过,顺便说一句,也不要把强制下班想得太好,国内某些企业的不准加班,可能是不准提加班流程,那也就没有加班记录和加班费,但是要求你干的活儿一点都不能少。工作时间完不成,只能自己想办法。这样的情况,也是监管需要考虑防范的
未来,哪些行业会受到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可能是“内卷重灾区”的家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
今年2月下旬,市场监管总局就召开了一场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共邀请了7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它们分别是: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里集团、京东集团、北汽集团、奔驰集团,基本上集中在光伏新能源、电商平台、汽车这几个行业。
光伏行业最为典型。据国际能源署(IEA)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电池板所有关键生产链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80%。截至2025年1月,界面新闻统计了30家光伏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20家公司预计去年亏损,占比接近七成。这些公司预计亏损的上限总和超过600亿。
类似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加班文化”由此盛行。像这样的庞然大物,怎么可能不被别人盯上?未来,这些行业都很难通过“加班文化”来扩大产能、恶性竞争了。
2019年,程序员群体在GitHub上发起抗议,曝光阿里、字节、华为、拼多多等大厂长期推行的“996”工作制。这一事件迅速发酵,“加班文化”首次被公开质疑,996从“奋斗精神”变成“过劳剥削”的代名词。
2021年,某大厂22岁员工深夜加班后猝死,引发公众关注。几个月后,最高法和人社部联合公告,正式裁定“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企业强制加班需承担法律责任。
如今,在社会舆论下和政府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的压力下,“反内卷”已经成为时代共识。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全球化开始退潮,世界贸易的竞争规则在重构,超时劳动不再是“人口红利”,而变成了“合规累赘”,说明旧模式已经走到头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也到了必须转变的历史性时刻。
你说你是鱼 1个月前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国内大厂突然开始反内卷,为什么不准加班了?不鼓吹996也就算了,怎么老板们突然一个个都变得善良体帖了?不仅不准加班,还安排HR准时赶人走。你想加班,都不行,直接拉闸限电了。怎么风向突然就变了?
像大疆公司,强制晚上9点下班。你不走,HR直接轰你走,搞“清场式下班”。美的就更激进了,下午6点20强制下班。海尔集团还被传出一份“强制双休”的通告。虽然这个通告被辟谣了,但大厂反内卷,显然正在成为一股新潮流。那这股潮流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大家不要低估这些资本方。作为资本方,永远都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不是由企业家决定的,而是由资本本身决定的。资本就是为了获得利润而存在。
那为什么这些资本方,却主动要求打工人不准加班太晚了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外贸承压,内需不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今年以来,特朗普发起了无差别的关税战,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反制。可这种关税对抗,无疑是增加了全球贸易的阻力。对中国这样的外贸大国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我们既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也要全力促进内需。可怎么促进内需呢?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大家有钱消费,同时要让一部分人有时间消费。
你会发现,反内卷的主要都是国内大厂。为什么从国内大厂开始?因为国内大厂规模大、利润高、员工收入也高。这些人消费能力很强,却长期困于工作,根本没啥时间去搞消费。像华为、大疆、字节跳动、腾讯的员工,收入都相当丰厚。但你说卷不卷?那是真的卷。基本上就是,卷到没有时间去花钱。白天大清早去上班了,晚上11点、12点才能回到家。遇上双休日,可能还要出差,加班。
刺激消费,主要是刺激高收入人群,而不是刺激低收入人群。因此,要搞内循环,首先就要把一部分高收入的大厂员工,从工位上解放出来。
二是,中国经济目前不缺产能,却最缺消费。可以说,如果中国企业产线全开,基本上可以养活半个地球的人类。像服装产量,中国全球占比超过50%,粮食产量在25%,汽车产量占41%,手机产量占85%,电脑产量占89%......什么叫工业克苏鲁?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按最低生存需求来讲,中国企业产能全开,就足够供应全世界了。
那这么大的产能,谁来消费呢?中国人不能一直埋头搞生产,却不消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生产,而是来自于消费。你今天买个汽车,你很开心。但你在一个汽车厂工作了一整天,你只会觉得非常累。中国已经不缺产能了,未来进入AI时代,就更加不缺产能了。那最缺什么?最缺消费。
因此,中国打工人也要慢慢开始调整状态,不能一直埋头苦干了,也得学会享受生活,逐渐适应物资极度丰富的时代。十年后,二十年后,你花钱,比你挣钱更重要。
三是,欧美也在反内卷,但表现形式不一样。像特朗普的反内卷,就是倒逼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工人也能轻轻松松进厂打工,重振美国工业。不至于说,中国人拼命干,而美国工厂为了更大的利润,就都转移到中国来了。特朗普就是要大规模减税,放大美国本土制造业的利润,威逼利诱,让美国制造业回去。不卷人工成本,但卷资本成本,通过减免税收,赠送土地等方式,降低美国工业资本的成本。
那欧洲呢?2024年11月,欧盟发布了严厉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对996企业实施全产业链打击。该法案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和提供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或从欧盟市场出口任何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法案,欧盟委员会将创建一个强迫劳动风险区域或产品数据库,以支持主管当局评估可能违反该法规的行为。如果欧盟成员国当局怀疑欧盟其他地区存在违反法规的行为,则应与其他成员国共享信息。此外,如果怀疑第三国存在强迫劳动,则应与欧盟委员会共享信息。国家当局做出的决定将基于相互承认的原则适用于所有其他成员国。更重要的是:欧盟对此是有长臂管辖权的——委员会在欧盟领土之外亦具有管辖权。
翻译一下就是:欧盟各个成员国之间关于这条法案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都是共享的,各种处理决定也是能互相认可的,而且就算“强迫劳动”的事情发生在欧盟之外,欧盟委员会也可以长臂管辖——甚至就算你一整个机器上有一个零件背后可能存在“强制劳动”,那也有可能会引发欧盟调查。
你的公司不符合8小时工作制,生产的商品直接拒之门外,不许到欧盟市场出售。为什么欧盟要这么干呢?难道欧洲人不想要物美廉价的中国商品吗?根源就在于,欧盟得保护自己的本土产业。要是拼命卷人工,卷时长,把欧洲公司都干倒闭。那欧洲人的好日子,也过不了多久,就没了。
在主观上,欧盟是为了保护自己。但在客观上,却倒逼了中国公司的反内卷。
所以你会发现,开始推行“8小时,双休”工作制的公司,基本都是海外业务非常庞大的大厂。反内卷,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了。中国需要反内卷,需要释放更多的消费力,才能打造一个更稳定的内循环生态。
不是老板们突然变好了,而是时代需要大厂员工适当休息一下了。
smknow-123 1个月前
smknow-123 1个月前
mingchuan2000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