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know河南

1978年之前,在国内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的情况下,中国长期对外援助110多个国家

江南采莲 1个月前 32次点击

1978年之前,在国内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的情况下,中国长期对外援助110多个国家

26 条回复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1978年之前,在国内物质紧缺、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几亿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中国曾经长期对外援助110多个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中国曾向朝鲜、越南、蒙古、柬埔寨、尼泊尔、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巴基斯坦、老挝、埃及、几内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马里、几内亚、索马里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提供过大量经济援助,1978年以后这种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纠正。

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截至1978年,中国有9.63亿人口,全国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农村人口当时有8亿多,但有7.7亿农村居民属于贫困人口,农村贫困率约为97.5%,其中有2.5亿人长期忍饥挨饿,吃不饱、穿不暖。直到2000年以后,中国大多数居民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对蒙古、朝鲜、越南的援助力度有多大?

新中国建国后最早的对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中国首任驻蒙古大使吉雅泰刚到任,蒙古总理乔巴山就提出急需劳动力。这时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一年,国内战争还没有结束,动员工人出国有困难,但中国并没有拒绝,答应日后考虑。1954年11月,副总理乌兰夫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蒙古,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了解蒙方的困难以及我国可能给予的帮助。蒙古毫不客气地提交了包括木匠、泥瓦匠、家具制造、厨师、裁缝、制靴、印染等近40个工种12250名工人的清单。当年中国派出8200名工人,帮助蒙古建学校、医院、疗养院、专家招待所、热电站、玻璃厂、造纸厂、养鸡场等,甚至修复古庙。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订购。1956年8月,中蒙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援助协定,中国从1956年至1959年,无偿援助蒙古1.6亿卢布。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虽资金捉襟见肘,仍慷慨外援,援助最多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动100多万志愿军,开支战费7万亿元人民币(旧币)。1953年11月金日成访问中国,中朝签订经济文化合作协定,中国不仅将战时费用一笔勾销,又无偿赠送朝鲜8万亿元人民币(旧币)。

1950年1月18日,中国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之建交。在北越胡志明主席的要求下,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表示:中国将拿出大量的作战物资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军。5月15日,越南以断炊为由,恳请中国再支援1500吨至2000吨大米。

在繁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仍念念不忘支援越南。从1950年至1954年,中国政府向越南政府提供1.67万亿人民币(旧币)的援助。1953年3月13日,周恩来复电驻越南的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并转越南劳动党中央:越南要求中国援助的军事物资,均可予以解决,即由军委总后勤部分批发货。12月,为协助越南具有决定意义的奠边府战役,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提供战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弹药、通信设备、粮食、医药等,保证了此役大获全胜。

1954年5月日内瓦会议结束越南北部战争,中国继续援助越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2月,中越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援助越南修复铁路、恢复邮政电信、修复公路及航运、水利等议定书。

1955年越南政府代表团在胡志明率领下访华,提出援建煤矿、水泥厂、纱厂、发电厂等。中国政府派出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并无偿赠送越南8亿元人民币。在《关于中国1955年援助越南议定书》的附件中,中国不顾本国大米供应紧张,援助越南3万吨大米以及300吨面粉、5吨葡萄干、1130箱酒及粉条、香烟、中成药、医疗器械等;还有电炉、轮船、电话机、卡尺、灯泡;农业援助项目从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到建兽医院、家畜防疫药剂制造厂、火柴厂、加固水坝等,还包括10个碾米厂、两个汽油库。这份清单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确实把越南当成了兄弟,无所不给。

1956年以后,随着“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中国对越援助大幅上升。1959年2月18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7份文件,中国向越南提供人民币3亿元的长期贷款和1亿元的无偿援助

二、        1986年,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中国建设的最好的体育场馆,不在中国,而在非洲

1950年代,除朝鲜和越南外,中国还援助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例如1956年6月,中国与柬埔寨签订关于经济援助和实施经济技术援助的议定书。中国将在1956年和1957年,无偿赠予8亿柬元(折合800万英镑)的物资,由柬埔寨政府自由使用,中国政府不加任何监督和干涉。这是中国对外经济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具体化,此后成为范本。1956年10月,中国与尼泊尔政府签订经济援助协定……

1956年12月12日,彭德怀关于援助埃及军事装备问题给毛泽东并中央的请示报告,说7日埃及大使来访,提到埃军在西奈半岛作战中,军事装备损失很多,希望中国给予援助。彭德怀说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只要埃及需要的我国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并愿意援助。毛泽东批示:筹划的两项,可以进行筹划。具体援助事项,须经国务院统筹酌定。

1958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陆续建交,建交前几个月开始援助中小型工业项目和农场。1959年到1960年,中国连续两年粮食减产,整个国家都在勒紧裤带,很多人饿死,但中国还是答应非洲一些国家的要求。

1960年,中国援助几内亚10000吨大米,援助刚果5000吨至10000吨小麦和大米。中国向埃及等国提供经济援助,派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中国在非洲最著名的援建工程坦赞铁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刚开始向西方大国和苏联求援,被拒绝后才转求中国。虽然中国财力有限,还是承接下来。坦赞铁路的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中方59人牺牲。工程接近尾声时,铁轨告急,中国二话不说,将本国急需的铁轨运去,保证了按时完工。这样倾其所有的例子几乎遍及受援国。

中国曾无偿为非洲国家建造了20多座体育场馆。1986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中国建设的最好的体育场馆,不在中国,而在非洲。截至1966年,中国援非金额累计已达4.23亿美元。

1958年底,中国援外工作总结披露:估计(中国援建的)蔬菜农场生产的蔬菜比当地的肉价还贵。援助蒙古的个别项目规模过大、标准偏高。砖瓦厂的协定限期太紧,国内的设计和制造推迟了半年才完工。按协议,1958年中国应向朝鲜供应6万纱锭的纺织机械设备,但由于优质钢材缺乏,未能及时满足朝方要求。

1960年7月1日,时任外贸部副部长向全国外事会议报告:1950年至1960年6月底,中国无偿援助和贷款总额为40.28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给了越南、蒙古、朝鲜。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字,“一五”计划中的援外占国家基建投资的1/10。

1960年10月5日,周恩来总理接见朝鲜副首相李周渊,说最近苏联把专家撤走了,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难,但中国仍然同意供应朝鲜10万锭的棉纺设备,也同意供应其他项目。周恩来建议朝鲜先上既快又短的项目,并同意分4年贷款4.2亿卢布。至于偿还期限,能还就还,不能还也可以延期,推迟10年甚至20年也未尝不可,等后代还也可以。

1962年1月13日,中国政府和老挝王国政府签订航空运输和修建公路协定,中国负责修建云南孟腊至老挝丰沙里的公路。至1978年5月底,中国先后派出18个工程大队,3个民工总队共七万余人,投入各种施工机械2250多台。如果将路基作业完成的3100多万石,筑成两米宽、三米高的石墙,可以环绕老挝一周。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为人民币31万余元,所有的修建费用都算作中国政府给予老挝王国政府无偿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经济援助。中国同时派出2.1万人的高炮部队担负老挝的防空任务。

1962年初,中国承诺对外援助69亿多元人民币,主要是越南、朝鲜、蒙古、阿尔巴尼亚,其次是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泊尔、埃及、马里、叙利亚、索马里等亚非à国家。12月周恩来访问马里时,提出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的8项原则,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看作是单方面的恩赐,而认为援助是双方的。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时,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决不附带任何条件,决不要求任何特权。提供外援的目的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苏翻脸后,中国更加扩大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大饥荒的1961年,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债的支出。1962年以后援外更超过了偿债。当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曾建议:我们实际许诺承担的义务超出了中国的实际承受力。国内还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国际环境明显恶化,两大阵营冷战继续,中苏关系紧张,中印边境冲突加剧,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中国仍处于三面包围中。面对国内外的特殊形势,有必要调整对外政策,谋求某种缓和。

1962年上半年,王稼祥在高层小范围几次谈了有关意见,毛泽东没有接受。以后,特别是“文革”中,王稼祥被视为提倡和主张“三和一少”、“三降一灭”的“修正主义”者,受到严厉批判迫害,直到1979年才恢复名誉。


三、周恩来对越南领导人说:为了支援你们,我们不惜承担了最大的民族牺牲。

1962年夏,中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商,中国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武器。1964年6月,毛泽东对来访的越军总长说:我们两国两党要合作,共同对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们两家无条件共同对敌。7亿中国人民是你们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国土是可靠的战略后方。

1965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援越运输领导小组,组长是总长罗瑞卿,负责统一处理有关援越事务。周恩来在越南最困难时,5次出访越南,尽量满足越方的要求,还经常主动帮助越南解决困难。1965年10月,应胡志明主席要求,中国先后向越南派出防空兵、铁道兵、工程兵和后勤部队共计32万人,最高年份高达17万人。

1970年,中国军队奉命全部撤回国内,而1442位中国烈士的遗骸至今仍留在越南。

1971年中国与越南签订的无偿援助协议共7笔,援助数额达36.1亿元人民币。这年,中国还同朝鲜、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签订了援外协议,总额度为74.25亿元人民币,是建国以来对外援助任务最重的一年。对外援助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

1971年8月,越南北方发生特大水灾,危及数十万人。中国紧急调动飞机和火车,运送救灾物资到越南。9月27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1972年中国向越南提供经济、军事物资援助协定,确定中国无偿援助越南27.98亿元人民币。

1972年中国国家财政对外援助支出51.49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国家财政支出的6.7%,比1971年上升31.6%。11月26日,中越签订1973年中国对越南13项无偿援助的协定,援助价值21.07亿元人民币。

1973年中越签署7笔包括一般物资、军事装备、成套项目和现汇在内的无偿援助协定,折合人民币25.39亿元,加上同其他国家签订的援助协定,1973年国家财政对外援助支出达到57.98亿,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2%,是建国以来对外援助支出最大的一年。

1974年中国又签署了给予越南无偿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协定。

1975年5月,越南南方解放,中国逐步减少对越南的支援,但中国援建的鱼雷快艇修理厂、轻重机械厂、高射机枪厂及枪厂的扩建等工程还在继续。9月越共中央第一书记黎笋访问中国,中越两国政府签署中国向越南提供无息贷款协定和1976年中国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资的议定书。

周恩来对越南领导人说:为了支援你们,我们不惜承担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从1962年起,根据越方要求,中国提供各种旧式武器和中国生产的无汉字新武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生产的大型武器装备很多供应了越南,甚至从现役装备中抽调,而自己需要换装的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却很少更换。

1968年前,中国生产的63式电台3000余部,绝大多数支援了越南,自己仅留下少数样机。有的新武器生产不足,宁可自己缺编,先拿去支援越南。由于援越的野战输油管不够,中国推迟当时正在铺设的战备输油管线,将优质钢管运往越南。1968年6月,越南副总理范雄与中国副总理李先念谈1969年的援助,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中国已停止生产这种型号,把库存全部给了越南。

1971年至1972年,越南更是把中国当成了免费武器库,提出要1000架飞机,3个营的红旗2号地空导弹地面设备及导弹180枚(这些当时最先进的武器都是从苏联进口的,中国自己还没有这么多),警戒雷达两部,水陆坦克20辆,舟桥两套,大口径加农炮204门,炮弹4.5万发。这张清单完全超出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在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对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国援越的军事物资可以装备200万陆海空军队,各种物资折价200多亿美元。包括轻重武器、弹药和军需品,450个成套设备项目,346亿米棉布,3.5万辆汽车,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亿美元的现汇。这些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


四、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谢胡说根本没有考虑还

中国对外援助的另一个大户是阿尔巴尼亚。1949年11月,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建交。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上,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不同意赫鲁晓夫攻击中国,此后,中阿两国更有了“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关系。阿尔巴尼亚认为自己是为了中国才失去苏联的援助,理所当然向中国伸手。

霍查对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说,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谢胡也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1960年代初,中国把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项目全部包下来,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有求必应。1960年底,正值中国最严重的灾荒时期,却还是紧急援助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

1961年阿尔巴尼亚狮子大张口,3次派人来北京要钱要物,甚至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卫士乔金旺回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书记科旬加来访,主要是伸手,给少了还不行。阿尔巴尼亚不理解我们也很困难,双方谈得不好,总理心情很不愉快。

1961年12月25日,周恩来对来华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凯莱齐说:我们根据力所能及承担国际义务,但由于我国连续遇到3年灾荒,加上苏联撤退专家,所以我们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援助不能像你们希望的那么多、快、大、好,不可能把苏联过去答应的援助全部包下来,你们自力更生还是主要的。尽管如此,1962年1月13日,中国还是与阿尔巴尼亚政府签订了5项议定书。

从1954年起,中国政府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每人掏3850元,而当时中国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中国还先后派出近6000名专家,并为阿尔巴尼亚培养了几千名技术骨干。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急需的东西,甚至包括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而阿方供应中国的如烟草、香烟、沥青等,中国并不需要。

1969年,谢胡与到访的中国副总理李先念谈了6个多小时,全是要东西。李先念问,你们拿我们这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谢胡说根本没有考虑还。

不断伸手,不断得到满足,阿尔巴尼亚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中国帮阿建设纺织厂,而阿自己不种棉花,要中国用外汇替它买;织成布做成衣服,没地方卖,反过来卖给中国。中国援建了化肥厂,但阿方不放心中国的主机,提出要意大利的主机,结果意大利主机使用不长时间就坏了,又要中国用外汇买意大利的备件。优质钢材中国自己都极少,而阿方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电线杆,优质钢板铺厂房地面,甚至铺路。中国自己都舍不得用的高标号水泥,援助给阿,而阿方竟用来建烈士墓——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了1万多座纪念碑。

1970年8月,中阿的“政治恋情”降温。但阿尔巴尼亚仍厚着脸皮要求中国援助32亿元人民币,中国决定提供19.5亿元人民币的长期低息贷款。阿尔巴尼亚又要求中国更多接受香烟、烟叶和成衣等,中国不得不同意接受这些并不需要的东西。

废1329    1个月前

可悲可怜,,还有人崇拜

   1个月前

援出来好几个白眼狼

莫问前程1    1个月前

@废1329  
网上那句话咋说的来?用尿不湿的孩子笑话当年穿开档裤的老子!你有意思吗?现在不对外援助吗?今天的发展没有前人的功劳吗?原来的崇拜可能有政治因素,但是越来越多没见过他的人崇拜就不是政治因素了!等你生下来就不用尿不湿且不尿炕再来笑话别人吧。

smknow-123    1个月前

已阅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本帖最后由 海阔天空TVB 于 25-3-25 23:04 编辑

1974年10月,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谢胡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在阿第六个五年计划(1976至1980)期间,要求中国提供5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中国认为过去对阿的援助已不少,这次要求的数量过大,中国力不从心,很难满足。鉴于阿方已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能力,中国决定少给援助。阿方坚决要求增加贷款,还提出延期偿还1976至1980年的贷款。7月30日中阿双方签订贷款协定,中国贷款给阿尔巴尼亚10亿元人民币。

阿尔巴尼亚还再三要求中国继续无偿提供粮油,而此时的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内物质短缺,很多人吃不饱饭,确实拿不出更多的东西。阿尔巴尼亚很不满意,表示决不会在外来经济压力下低头,并拒绝给中国需要的原油、沥青。

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七大上,霍查公开抨击中国。如此这般,就不会再伸手了吧?但1975年6月,阿方又来中国要援助。7月3日,中阿签订长期无息贷款等议定书。

邓小平复出后,在外交领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终止不计成本无条件援助阿尔巴尼亚。1978年7月7日,中国外交部照会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撤回专家。直到1983年,中阿两国才逐步恢复正常的国家关系。

五、超出中国国力的对外援助被逐步纠正

建国后,对外援助被当作中国支援世界革命的举措,越援越多。一些受援国从工农业、军事设施到日用品什么都向中国要,还有些援助国伸手要求中国提供外汇资金帮他们还债。而当时的中国,国内物资短缺,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几亿人吃不饱穿不暖,1959年至1962年还闹饥荒,活活饿死很多人。

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前几年我们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欠账,现在已经全部提前还清。我们还节衣缩食,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和物资支援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

1965年3月,周恩来对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说:在我们“三五”计划期间,除已经提供的6000万美元外,我们将继续向你们提供援助。1966年7月29日,中巴签订无偿军事援助议定书。仅此一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4笔无偿援助已达1.8亿元人民币。1968年12月26日,中国再次无偿援助巴基斯坦1亿元人民币。

1970年11月13日,毛泽东会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时说,“四五”计划安排的对外经济援助太少,特别是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很不够,要由原定的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5亿元人民币。

中国对朝鲜的援助一直未断,不断向朝提供物资援助。新华社报道:1970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石油15万吨,1972年增加到140万吨。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设输油管,1974年2月破土动工,1976年1月输油管竣工,年输油能力为400万吨。

1970年至1976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1970年代后,又同31个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1970年代,中国先后同智利、秘鲁、牙买加、圭亚那等国签订了经济合作协定。1975年8月18日,中柬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北京签字。协议规定,中国向柬埔寨提供价值6亿元人民币的一般物资和成套项目的无偿援助。1976年2月10日,签订中国向柬埔寨提供无偿军事援助协定,援助额折合人民币2.26亿元。

1967年8月,周恩来同马里代表谈话时说:如果拿我们的援助来满足法国的欲望,弥补财政赤字和贸易顺差,等于我们帮助你们重新回到殖民地(马里曾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独立),我们不能做这种事。

考虑到越南战争发生了很大变化,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受援国的经济已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受援国的生活水平比中国还高,而要求中国援助的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增多,需要统筹兼顾,同时中国国内建设也需要加强,1973年5月,周恩来在外事会议上说:国家现在力量有限,我们是力不从心,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只能是有重点地适当地进行对外援助。6月7日,周恩来就中国政府1974年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事致函毛泽东等:这几年由于越南抗美救国战争规模扩大,我国援助的物资和外汇也随着扩大。这次越方提了一个估计值为81亿元人民币的大计划,不切实际,我们也做不到。拟先定金额25亿元的援助计划,然后再分类计算。该项计划已同越南商定。毛泽东终于批准了修改后的方案。

中国对外援助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

从1963年开始,中国对外援助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到1972年、1973年、1974年依次为6.7%、7.2%、6.3%,明显超过了中国国力所能负担的程度。

1975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压缩和调整我国对外援助支出的文件。当时中共中央决定,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外援助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由“四五”时期的预计6.5%降至5%以内。对外援助总额基本维持“四五”水平,大约平均每年50亿元人民币。

1976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为3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3.7%,比上年降低1.2%。

从1978年起,中国不顾国力和财政压力,不计代价全力对外援助的倾向逐步得到纠正。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从1978年开始,邓小平捂紧了中国的钱袋子,把有限的钱用在中国自己的事情上。这一点,邓小平像诗人海子,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中国开始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捂紧中国钱袋子的决策,是邓小平的一个功绩。

建国之后,中国在自己经济很紧张的前提下,1978年之前,在国内物质紧缺、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几亿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中国曾经对外援助110多个国家,长期无偿支援了三个国家。

第一个是东欧小国阿尔巴尼亚,第二个越南,第三个是朝鲜。

中国的无偿支援,不但没有把这三个国家支援为自己的真正朋友,反而把他们支援为我们的敌人。

阿尔巴尼亚远在东欧,我们说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就是说,远天远地的阿尔巴尼亚就是我们的紧邻。

朝鲜是中国的北方近邻,我们志愿军为了朝鲜牺牲了生命,我们为了朝鲜的战争胜利,花费了中国很多的硬通货币。我们经常说鲜血凝成的友谊,最后鲜血流失了,20世纪60年代末,投靠苏联的朝鲜竟然把中国视为敌人,双方一度剑拔弩张。

越南是中国的南方近邻,为了抗美援越,中国人民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无条件的满足越方的要求,结果是同志加兄弟之后,1979年不得不和越南打了一仗,越南人用中国无偿援助的武器物质侵犯中国。就是现在,越南还对中国充满了敌意。

截止1978年,一个小小的阿尔巴尼亚,竟然无偿花掉了中国100多亿人民币。

阿尔巴尼亚当时人口就是200万,等于每人人花掉了5000元人民币。最让人觉得而不可思议的是,阿尔巴尼亚拿到了中国过多的水泥,就在整个国家修筑地堡。另外在阿尔巴尼亚修建了1万多座纪念碑,也就是说,阿尔巴尼亚不到200人就拥有一座用中国水泥修造的纪念碑。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霍查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
阿尔巴尼亚前总理谢胡有句名言:“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当时的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长的李先念问谢胡:“你们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
谢胡说:“根本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

无偿的支援,会把那些不劳而获的国家支援成为无赖,支援成为诈骗我们的经济流氓,阿尔巴尼亚就是一个典型。

抗美援朝花费了100亿美元,当时我们的人口是4.5亿,全中国每人平均承担22.2美元。就是抗美援朝结束之后,中国还在无偿支援朝鲜。

1978年邓小平访问朝鲜,朝方安排邓小平参观七十尺高的金日成铜像。邓小平看着金光闪闪的铜像问:“这尊雕像的外表从头到脚花了多少亿元黄金贴起来?”

邓小平难掩内心的气愤。在朝期间,他不止一次地毫不客气指责朝鲜把中国的援助用来修造黄金雕像,对金日成向中国再次要钱很是不满,并且当面拒绝了对朝鲜的援助。

获得无偿援助最多的同志加兄弟是越南。抗美援越期间,中国花掉了200亿美元,98%属于无偿援助。当时这笔钱相当于中国十年的教育经费支出。越南拿走了中国3亿多匹布,3万多辆汽车,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000公里以上的油管。最后美国是被中国和越南共同打走了,结果却是越南把我们视作敌人。

邓小平是务实的,也就是说是个唯物主义者,他知道虽然中国不富裕,但是中国块头大。然而在邓小平看来,块头再大,也绝不舍得把中国的票子扔给别人。用自己的钱培养一个自己的敌人,这是再愚蠢不过的做法了。

邓小平有勇气纠正过去的错误,开始捂紧中国的钱袋子,开始把中国的钱看作是中国的钱,而不是别人的钱。特别是不再以培养朋友的名义挥霍自己的钱,把中国的钱用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上。

从1978年起,邓小平决定叫停对于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1978年邓小平访问朝鲜之后,也结束了对朝鲜的大规模援助。

1979年,邓小平决定进行自卫反击战,自然也就叫停了对越南的援助。

正是小平同志这种捂紧钱袋不乱撒钱,把中国的钱用在中国人民身上,用在中国经济发展上的务实精神,再加上中国开始了波澜壮阔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从而让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小平之“怒”,其实就是国家之福。

Stron1541    1个月前


59-61,饥荒都到了人吃人了,还援助别个那么多粮食。。。无言吐槽,三千万人ming啊,就是个数字。

树哥7561    1个月前

亚克西

A佐商智文7382    1个月前

培养了一大批白眼狼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smknow-123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农村普遍贫困,住宅、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等基本建设投资占比不及“一五”计划时期水平。“一九七八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的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一九五七年,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七十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五十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一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当陈云在一份内参上看到“延安还有不少群众靠讨饭过活”时,痛心道:“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讨饭的,怎么行呢?要放松一头,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如果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农民就会造反,支部书记会带队进城要饭。”对此,陈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过去十年欠了帐。‘骨头’和‘肉’,‘骨头’搞起来了,‘肉’欠了帐。”

央地财政收入比例失衡,中央财力严重弱化。受“文革”影响,中央财政所掌控的财力本就薄弱,又因弥补历史欠账,致使财政支出压力陡增。

1977—1979 年,中国全国财政收支情况是:1977 年收入 874.46 亿元、支出 843.53 亿元;1978 年收入1132.36 亿元、支出 1122.09 亿元;1979 年收入 1146.38 亿元、支出 1281.79 亿元。三年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较慢,支出增速较快,收支大致平衡。但略微平衡的表象中 却隐藏着中央财政危机:1977—1979 年,中央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13%、15.5%、20.2%,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 279.85 亿元、356.35 亿元、423.74 亿元。此时“中央财政历年的结余早已用光,不仅欠地方的钱没有还,还向银行透了支”。由于中央财政占比较低、赤字日益扩大,央地财政关系亟须调整。

公考滚刀肉    1个月前

获得换取常任理事国席位,光是那个一票否决权就很重要。在建国之初,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那边那个光头

牛马冠军    1个月前


不是3亿人?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1969年中朝关系恶化,朝鲜准备与中国开战,危机最终如何化解?

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特殊的国际环境,当时的朝鲜在苏联的怂恿下,真的要与中国开战。

在党中央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这场隐藏的战争风波最终被消弭化解……

众所周知,新中国于1949年10月建立后,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严厉的经济封锁。同时在南海、台湾的问题上,美国不断插手,甚至派兵进行武力干预。

1950年至1953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便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把战火烧至鸭绿江畔,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时间来到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上台执政后,中美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当时的美国面对一个极端动荡和不安的世界,外交政策陷入重重困难。首先是苏联发展凶猛,其远程导弹能力已经能与美国分庭抗礼。

加上苏联自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来,大部分西方国家似乎已经认可苏联可以在东欧地区使用武力保护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稳固。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苏联继续支持一些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和叙利亚,其势力已经延伸到东欧之外。

包括当时的中国,对于美国也是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身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可以说“腹背受敌”,这成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根本原因。

在此大背景下,1969年2月,毛泽东召开会议,提出让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研究国际问题;让李富春对国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

恰在此时。苏联入侵布拉格,并提出勃列日涅夫主义,让中国感受到北方边疆所受到的威胁。1969年3月,在我国珍宝岛地区爆发的严重流血冲突,使得中苏两国已经处于一场大战的边缘。当时甚至有消息说:苏联想用原子弹对付中国。

此外在东部沿海,除了日本和韩国不断表现出的敌意,解放军还要警惕国民党部队可能从台湾发起的反攻;西南边陲,中印两国关系持续紧张;美国与柬埔寨建交,使得中国政府对东南方向的安全甚为担忧。

自1969年5月,即中苏珍宝岛战役结束后,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再次要求四位老元帅积极研究国际问题。

两个月后,即1969年7月,由陈毅、徐向前等四位开国元帅署名的《对战争形势初步估计》的书面报告送交给周总理,该报告详细分析中美苏三大力量间的斗争。

在此基础上,陈毅元帅于1969年9月中旬明确提出:从战略上利用美苏矛盾,必要时打开中美关系。

不久,毛泽东主动开展“乒乓外交”,使得中美关系踏上破冰之旅。

然而,在中美关系解冻之前,因为朝鲜持续采用激烈的外交政策,导致中朝两国关系急剧发生变化……

中国与朝鲜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两大友好国家。1950年至1953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便是中国军民携手朝鲜军民抗击“联合国军的友好典范”。

但是坦率地说,自从1959年中苏两国关系交恶,以及1966年爆发的“十年动乱”开始后,北京和平壤之间已经处于相互激烈指责的态势。

朝鲜受制于地缘劣势,当时选择站在苏联那一边来保全自己。而中苏关系已经交恶的前提下,金日成与赫鲁晓夫站在一起,那么朝鲜方面对于中国的态度已经显而易见。

当时中朝两国关系到底恶化到什么程度?金日成曾经下令暂停使用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建的医院和设备,由此带来的所有物资损失,将由苏联政府全部补偿。

甚至平壤方面还对当时的中国内政发表不合时宜的荒谬评论。

加上20世纪60年代末,朝鲜与美国关系极为紧张,朝鲜对美国、韩国又采取一系列激进的进攻手段。包括1967年在“三八线”附近非军事区制造大量事端,导致300余名美国军人丧命;1968年1月21日凌晨,朝鲜派出特工偷袭韩国总统府;1968年1月23日,朝鲜抓获美国间谍船只。

一连串的事件,于1969年4月以朝鲜击落美国一架EC-121侦察机达到顶峰。此时的朝鲜与美国关系日益紧张,背后的苏联则怂恿平壤方面干脆与美国、中国彻底撕破脸。

金日成的种种举动,除了招致美国加强在东北亚的海空力量,大幅度增加对韩国的军事援助外,其实并没有取得任何预期效果。苏联只是在道义和口头上表示支持,没有在军事或经济上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在这个时候,大批解放军部队部署在鸭绿江沿岸,严密监视朝鲜的动作。因为彼时的朝鲜外交政策越来越捉摸不定,为以防万一,中国必须未雨绸缪。

万幸,中朝两国之间没有爆发任何战争。原因是,朝方击落一架美国侦察机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朝鲜发出战争警告,毛泽东、周恩来立即向平壤方面提出进行外交对话的要求,金日成马上派出特使访问中国。

在北京,毛泽东亲自接见了这位朝鲜特使,将金日成转达中国的意见:朝鲜与中国处于唇亡齿寒的境地,尽管两国在过去几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中国仍然愿意作为朝鲜的坚强后盾。

这番诚挚的建议彻底打动金日成。再加上当时国际环境非常复杂,朝鲜政府也不得不改弦更张。

至1971年4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以八点方案的形式提出和平统一新纲领,主张美军撤出韩国,废除韩美、韩日条约,通过大选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作为过渡性措施和实施南北联邦制,以及召开南北政治协商会议。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改善与中国以及美国的关系,为提升其国际地位提供了一次历史性机遇。

再加上中苏边境冲突结束后,中朝双方都感到有必要言归于好。

1970年10月,金日成秘密访华,中朝双方签订中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协定。

如此一来,中朝关系在中美关系解冻前已经恢复正常。后来中国与美国进行频繁外交谈判中,除了台湾和越南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我们东北亚唯一的盟友朝鲜。在此多事之秋,中美双方希望朝鲜半岛能够保持稳定的局面。

包括周总理在此后不久对金日成作出的保证:中国与美国打交道时,我们不会放弃原则,更不会违背盟友的利益。

此番种种,无疑增强了朝鲜的信心。还没等到中美正式接触,金日成就率先采取行动,强烈要求即将召开的第二十六届联大在议程中必须列入两项与朝鲜问题有关的内容。

当尼克松访问中国后,金日成对中国在中美会谈中对朝鲜问题给予的特别关心,且多次表示感谢,而他对中美谈判的结果同样很满意。

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以德报怨,为中朝关系的正式恢复以及后续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南采莲 [OP]    1个月前

@A佐商智文7382  
读懂社会的一个方面是考察工资和物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工资与物价如何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普遍贫困,大多数人都是低工资、低收入,那时候的物价稳定,当时农产品价贱,工业品较贵,国家高度垄断各种商品供应。当时月薪一百元以上是很高的工资收入,人数极少。

1966-1976年上海的青年工人、学徒参加工作前几年每月工资收入如下:
第一年:17.84元/月
第二年:19.84元/月
第三年:21.84元/月
满四年后:36元/月,奖金5元。因此后基本上一直不加工资,民间有“36元万岁”一说
日薪0.70;0.80;0.90元/天。星期天没工资。

下面一组物价除特别注明的,为上海市1966-1976年时期及1970年代、1980年代早期,购买米面制品和豆浆均要粮票。
芝麻大饼(咸) 3分钱/只(0.03元)
大饼(甜) 4分/只(0.04元)
老虎脚爪  4分/只
油条 4分/根(半两)
淡豆浆 3分,咸豆浆 4分,甜豆浆 5分。
阳春面 8分/二两一碗(除面条,外加葱花而已)
菜汤面 15分(加现炒的菠菜、油豆腐等)
火柴  2分/盒
盐 0.15元/斤
白砂糖 0.78元/斤(凭糖票供应)
食油 0.88元/斤(1987.1)(凭油票供应)
米 14.30元--17.10元/百斤。新米、好米要排队买。凭粮票和购粮证供应

大闸蟹 5元/斤(1985.9)
脆麻花 4分-5分/根
水果蛋糕 4分/只
什锦糖 1.20元/斤
水果糖 1分/颗
盐金枣 3分/一小包
橄榄、桃板等蜜饯一般5分一包
寄放自行车 3分/次
寄放自行车 2元/月(1986)
书籍 1元钱约400页
玻璃围棋(中号) 2.40元/副
公园门票 5分钱
避孕套 免费
万金油 5分/盒
扇牌肥皂 0.36元/块(1982.12)
黄啤 0.33元/瓶
黑啤 0.36元/瓶
飞马烟 0.28元/包。凭香烟票供应,下同大前门烟 0.35元/包

生产烟 0.08元/包
红双喜烟 7元/包(1996.11)
阿尔巴尼亚香烟 0.20元/包。免烟票
零拷墨水 8分/墨水瓶
露天游泳池 8分/场
电影 0.15--0.30元
电影 1元(1985.1)意大利影展

公车最低票价:
汽车 5分钱(0.05元)
无轨电车 4分
有轨电车 3分
一般最高不超过15分钱(0.15元)

公费医疗:生孩子住院费里自己付出部分 101.64元(1986.8)
住家保姆工资 55元/月(1987.3)
小学学费 6元/学期
中学学费 12元/学期
我母亲家的房租 2.54元,约25平方米
房租 8.56元(1987)两室户厨卫独用的单元房,约50平方米

1971年的安徽农村
鸡蛋 6分钱一只(0.06元)
老母鸡 1.3元一斤
大闸蟹 0.7元一斤
南京到上海火车
慢车 5.4元
直快 6.5元
南京到芜湖慢车2.4元
买连票便宜:芜湖到上海慢车 7.1元
京沪特快硬卧下铺 44.1元(1982.11)

上海牌全钢手表 120元(凭手表票购买)
凤凰牌18型自行车168.50元(1982.5)凭自行车票购买
蝴蝶牌缝纫机 175.40元(1986.12)凭缝纫机票购买、双缸洗衣机 357元(1986.6)
香雪海单门冰箱 125升685元(1984.10)凭票供应
双鹿牌双门冰箱 1260元(1986.12)凭票供应。
台扇 85元
电视机(12吋黑白) 440元(1982)凭票供应
金星牌电视机(14吋彩色) 998元(1984.8)凭票供应
海鸥牌DF相机 453元(1982)
闪光灯 46.70元
摄影暗袋 15元

Stron1541    1个月前

@牛马冠军  
官方数据,人口减少了三千多万

牛马冠军    1个月前

@Stron1541  
哦牛批,二战中国才死1800万人,现在重庆也就3000万人,不知道哪里找来的野鸡数据,还官方。

Stron1541    1个月前


不好意思看错了,是一千四百万人,1959年人口67207万人,1961年65859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据

牛马冠军    1个月前


这也是三年人口数据,死亡人口死因全是饿死?

牛马冠军    1个月前


怪不得铁证如山了,数据这样用。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23519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