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9T15:34 评论了 763314920 创建的话题 › 忘记培训套路,答2017国考儒之柔理解 |
还是先说下背景:这是继上次17地市第一题之后的帖子,由于找不到满意的17地市申论作答,能找到的都是17副省的大神答题,本着有比较才能有进步的原则,只能练习17副省的题目了。上次的帖子里说,由于按照培训机构教的,最后申论分数都只有60多一点,很不满意,同时学习论坛里大神、在职公务员写的答案,就在学习他们的思路,写了儒之柔的理解题。说实话,即使做了好几次这个题,但是每次做都陌生感十足,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笔。 正巧这几天看了大神教的申论学习方法,拿来试一试,读材料的角度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之前按照培训教的儒之柔解题:从意义、好处、作用角度出发,写的那是一个变扭,完全达不到题目说的对这句话 理解 的要求。按照大神教的方法:精读材料,把握材料内表达的思想。按这个方法仔细读了读材料,发现有一点点儒之柔的体会,可以说有一点点浅显的理解了。 答案说明:我会贴出自己的答案和两位大神的答案(一个是两次国考76+,一个是知乎2000赞;机构的答案就不贴了,实在觉得一般般),方便各位比较,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在贴出答案前,我还有几点疑问,希望有高人能给我指点或者考友一起交流一下:1.水的意向那一段,所有答案基本上都没有提到以水喻道,水与道的关系这一点,材料中那一段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提到了水和道的联系啊。2.水的几种意向。基本上都是按3点写,而没有提到万物本源这一点。 这两点疑问实在不解,我写的时候,反正字数还充裕加上材料中多次提及以及不遗漏原则,所以都写上了。 本人答案: 这句话是说,通过理解水的意象与内涵,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家柔文化的意义。 以水喻道有古老传统,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水有四大意象:一是柔弱性;二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三是万物本原;四是适应一切环境。其中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 柔是儒的本义。从这一意义出发,儒家能代表多维度的中国文化性格:一,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二,中国固有柔顺性能克服动乱,实现以柔克刚。三,弱德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柔性格之间的渊源关系,影响着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就像古典技术中透露出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对待自然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 ,顺自然而行,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国考76+大神答案: 这句话是指通过水的至柔性格,来阐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品格与内涵。 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水有三种意象,一是水具有柔顺性;一是水利万物而不争夺,具有包容性;二是水是不定型的,能够变成一切形状,具有可适性。 “儒”之“柔”,指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像水一样具有柔性性、包容性和可适性三个维度的性格。柔顺性: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包容性:指的是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可适性:指的是中国人善于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以上三种性格,就是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特有的方式,就如同水一样,具有至柔性格。 知乎赞大神答案: “柔”字多维度的展现了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体现了等待的姿态,中国人是有耐心,能等待的,是具有柔顺性的。 但这种柔顺性并不是软弱无力,无所作为,而是水滴石穿的坚韧。 水的意象准确的反应了儒之柔。水的柔弱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夺。水的柔弱是能够完全适应外界的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透过水的象征,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刻内涵。 儒家的这种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柔,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与外界相处的行为方式。儒家柔文化下塑造中国人,对自然界怀有敬畏,不具有对自然的进攻性和侵略性。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总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既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又尽量保持自然的原貌。 |
2018-04-20T17:02 评论了 hurricane14 创建的话题 › 粉笔答案好多错 |
楼主你水平太差了,不是粉笔错好多。粉笔答案确实有错的,但是是最少的。 这题只要复习过就能秒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