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1366评论的话题
2021-03-02T23:22 评论了 609743019 创建的话题 › 申论大作文跪求。
人民日报的站位过高,照搬照抄到申论考试容易假大空。个人建议可以用一些它的框架和精彩句子,再结合题目材料提炼例证补充论证,效果可能比照搬好。
2021-02-22T18:22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申论高分答题模板
♥申论技巧♥  申论高分速成之:高分答题模板     导读  对于申论初学者而言,灵活一点去套用模板范式,能让答题更快上手,更快找到感觉。但是在进阶提升阶段如果不能跳脱出模板,根据材料和具体试题要求灵活应变组织答案,就反而会“受害”,导致答案的教条生硬和空洞。所以,希望考生科学理性对待本章提供的答题范式模板,主要作用是帮助找到“感觉”,使答案有清晰的逻辑层次。在后期的提升强化阶段,要尝试学会灵活调整模板的“骨架”,然后根据试卷材料和具体试题要求为答案填充丰满的“血肉”。   特别提醒  模板范式中可能包含了“内涵”“本质”“必要性“意义”“影响”“对策措施”等多个元素,一定不要生搬硬套,根据试卷给定材料和具体试题要求,有些元素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一  归纳概括题     (一)概括问题  资料主要反映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三是_______。  (二)概括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资料主要反映了_______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三是_______。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   特别提醒:  (1)冒号之前的一句“资料主要反映了以下一些问题”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是为答案“戴帽子”。所谓“戴帽子”,就是通过概括性的语句引领后面分条阐述的内容。根据试题的具体情况,有时可以省略。  (2)其他类型的归纳概括题,答题“框架和套路”也基本类似。      二  综合分析题   (一)谈理解或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种观点的实质是)_______,它反映了_______。首先_______;其次_______;最后_______。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实现_______。  (二)评析现象或观点  _______现象(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_______(展开阐释)。当然,也存在不合理的一面_______(展开阐释)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观点),_______(对其积极的一面加强引导,发挥其作用),_______对策措施解决和规避)(对其消极的一面要采取什么。   (三)比较辨析两个观点  A的观点是_______,B的观点是_______两者存在一个基本的共识_______,而两者争议的焦点在于_______。实际上,两者(都有一定道理,又都有所偏颇)A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___,但也有所偏激,_______(展开阐释);B观点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但也有较明显的(不足、不科学性等),_______(展开阐释)。   (四)反驳某个观点   A观点是(不科学/不准确/片面/偏激)的,因为_______。首先_______;其次_______;最后_______。我认为_______。  三  提出对策题     (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或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  解决_______问题,关键在于针对存在的问题(或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加强_______。  其次,完善_______。  再次,建立_______。  最后,制定_______。  (二)针对解决问题的主体提出对策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_______,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我们必须_______,从根本上_______。为此,政府部门应当_______;规范企业_______;引导社会团体_______;利用媒体_______;引导群众_______。    四  公文实务题    对于公文实务类试题,可具体参照各类公文写作书籍,掌握基本格式、要素点,在此不予赘述。    五  提出对策题    (一)分析问题型  开篇(少量篇幅)介绍背景,引出话题,提出总论点。  分析型分论点1:_______。  分析型分论点2:_______。  分析型分论点3:_______。  提出对策(少量篇幅)_______。  结尾总结提升。  (二)解决问题型  开篇(少量篇幅)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总论点(对策)。  过渡(少量篇幅)分析影响/原因/必要性。  对策型分论点1:_______。  对策型分论点2:_______。  对策型分论点3:_______。  结尾总结提升。    记得点击“赞”和“在看”支持,更多剖析及写作经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好文剖析:
2021-02-22T18:20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申论高分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非常实用。
2021-02-19T11:41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合集】2020年全年人民时评文章
更新了2021年1月的合集,有需要的可下载
2021-02-18T19:12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合集】2020年全年人民时评文章
有需要的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好文剖析,获取下载地址。
2021-01-29T10:54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合集】2020年全年人民时评文章

你自己开个会员就可以去了。
2021-01-22T16:10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合集】2020年全年人民时评文章
本帖最后由 609743019 于 21-2-7 15:07 编辑

2020年全年人民时评文章

全文共435页,23万余字

适用于省考、国考、面试、领导讲话等公文写作
2020-10-08T17:10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人民日报给出的2020年云南申论(县级)卷参考答案
确实人民日报在时政文章里的水平独一档,半月谈在新闻热点的评论上又独一档。官媒还是犀利。
2020-09-03T10:38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人民日报给出的2020年云南申论(县级)卷参考答案

常读人民日报有好处。
2020-08-28T12:29 评论了 昆仑山1366 创建的话题 › 人民日报给出的2020年云南申论(县级)卷参考答案
本帖最后由 609743019 于 21-3-15 14:59 编辑

人民日报给出的2020年云南申论(县级)卷参考答案


2020省考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星期了,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次云南申论大作文。

题目:“给定材料5”提到,“一个经济体的底气,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能拘泥于“给定资料”;4.总字数1000-1200字。



这一篇大作文,如果之前认真阅读过无梦拾萍的两篇剖析文章:人民日报《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好文剖析+思维导图、人民日报《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好文剖析+思维导图。应该说,难度不大。



破题

我们来找找题目的关键词,先破题。

关键词:经济体、形(眼前)、势(发展)。



再稍微回顾一下材料,基本都是围绕经济发展为主题。那么大作文的大基调基本定了,就是在当前疫情、洪灾、美国封锁等国内国外的各种挑战带来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去把握眼前的形和长远发展的势。眼前的形,直白的说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长远发展的势类似于提出让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对策。

初步框架:

当前的大背景

中国经济当前的现状

如何把握长远发展的势

3.1对策一:材料一中提到的一带一路,做好对外贸易;

3.2对策二:材料三中提到的创新驱动,带动企业发展;

3.3对策三:《善于积势蓄势谋势》文章里面的全面深化改革。

结尾提振

短评:部分考生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认真解读题目就开始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等大作已成,答题卡再无空格可写时,手里还有大把时间才到交卷时间。百无聊赖之时方才认真阅读题目,发现自己的主题或离题万里;或用词不准、口语化严重;或对策单薄、不接地气;或立意浅薄,啰嗦重复。总之,已成定局。这样的问题一再提醒,慢即是快,特别是大作文的写作,一定要花十来分钟按照:1.提取关键词2.破题3.草写框架4.优化导语5.联系材料提炼例证6.扩展拔高。这样二类文是完全有保障的。在第一步保障二类文的基础上,才有下一步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凝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引入新的提法、加上新的例证,才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并冲击一类文的希望。倘若如前文提及的不管不顾的洋洋洒洒,最终也只能落个草草收场。



人民日报《面对逆风逆水,勇开顶风之船》范文剖析



一、本文对应的热点

1、时政热点:2020年8月24日,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内容概要:

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第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3、写作考点:

辩证思维、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格局、新动能、新活力国民经济、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共治共享



二、文章框架及逻辑

第一段:“形势带来变化,形势也决定任务。”破题。

第二段:介绍文章写作的政策大背景。(即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

第三段:写当前面对的挑战。即眼前的“形”。

第四段:转折。辩证法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五段:总结归纳对策。即如何把握未来发展的“势”。

第六段:强调理论支撑。

结尾:提振总结。

三、文章剖析

(一)好词好句

1、形势带来变化,形势也决定任务。只有牢牢把握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势,才能锚定好发展方向、找到发展之路。



2、应该看到,发展是时代中的发展,时代也是随着发展一起向前进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更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

3、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无论风雨艰险何如,只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就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也是我们党必须完成的重任。


(二)短评

这一篇文章是8月2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对近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时评。文章的内容、句子、措施都非常契合此次云南省申论的大作文题目,基本是完美的参考的答案。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个人写作的过程中立意和视野能和《人民日报》等同,过于高瞻远瞩式的用语会流为假大空。因此,可以参照这一篇文章加入一些实际的例证,而这些例证从哪里来?直接从材料中进行提炼即可。特别是:

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第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座谈会上这六点完全就是此次考试把握未来发展“势”的对策,说是参考答案完全不过。

而文章结尾的比喻,“世界经济大潮”、“我国经济这艘大船”,依然沿用了之前剖析的文章中的船的比喻。


如果也想练笔的同学,可以关注公众号“好文剖析”,可以写文章,一起相互学习交流。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56263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