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芈舒

声望:0

Smknow 第 5521765 号会员

老芈舒评论的话题
2019-03-14T09:58 评论了 老芈舒 创建的话题 › 2018国考申论地市级答案解析,某机构的解答太坑,看不下去了。
解析1:要侧重“全面”

题干中指出土地政策的发展过程,过程可以理解为时间段。那么“全面”指的是要把所有涉及土地政策的时间和相关内容都找出来。什么时间?什么情况?都要全面的找出来。我们从材料1和2中逐一开始。
第一个时间点:1980年前后,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
第二个时间点: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 在这个时间点中,主要介绍的是的沙坝村完成了分田到户的情况,指的是落实的情况,不属于发展范畴。
第三个时间点: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
第四个时间点: 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而后”表示时间不久的词语,短时间内的政策可以和前面的合为一体表述)
第五个时间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是2017年召开的,可以作为最后一个时间点来判断)
第六个时间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可以理解为1995年以后实行的土地政策
第七个间点: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介绍的是沙坝村执行的单一政策难以为继)
第八个时间点: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涉及土地政策,但是与之前20世纪90年代的相同,所以是之前政策的贯彻和延续)
其他的时间点: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里自行打算调整,以失败告终)。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介绍的是个人针对土地提出的诉求)两个时间点介绍的事情均与发展没有关系。

解析2:要侧重“准确”

准确。第一步中我们已经找到了涉及发展的相关时间点以及所表述的内容。但是其中有很多是重复的,也有很多与题干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我们再进一步准确表达。
第一是合并相同意思的关键点。从分析中得出一、二反映同一个点,三、四为同一个点,五为一个点,六、八也是一个点;
第二删除与题意不符合或者不相干的点。第七和其他时间点是作为在整个土地政策中的表现,可以直接略去没有必要累述。

解析3:侧重“有条理”

通过“全面”和“准确”两个步骤以后,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梳理出参考答案。
1.1980年前后,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而后提出“在原定的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普遍执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
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申论作答须严谨严肃,切勿随意和想当然作答,要用理性的思维来对待每一个字。
2019-03-14T09:51 评论了 老芈舒 创建的话题 › 2018国考申论地市级答案解析,某机构的解答太坑,看不下去了。
本帖最后由 老芈舒 于 19-3-14 10:00 编辑

【机构1】
第一轮,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第二轮,1984——2017年,提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确定承包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的三十年不变。
材料中没有明确第二轮的具体起止时间。原话为: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
第三轮, 2017年以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通篇材料中没有涉及2017和第三轮的字眼,犯“画蛇添足”的错误。解答脱离材料,随意归纳总结。

【机构2】
1980年前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有经营权、使用权,不准出租、买卖,建房、烧砖瓦等。
1984年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
1990年提出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确定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发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 资料中至始自终没有1990年字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
2003年明确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年代明显与材料不符合。
2017年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是在2017年召开的,但是召开时间是并不等同于2017年,错误。

在答题时候,千万不要过渡解析,画蛇添足。就事论事,就给定的材料进行加工的即,不要的过度解析,过渡分析提炼,以至于适得其反。一定坚持“取之于材料,用之于材料的原则”。
这里也顺便说一句,在大家以后走上公务员岗位以后,也一定要切记这一点,自作主张往往是职场大忌。成“公”以后,切记:“不该问的不要问,也不能问”,领导想让你知道的会告诉你,不想让你知道的问了反而导致自己被动。就如同我们在解答这道题目一样,只能凭借手中的资源也即是给定的材料来解答,自作聪明的人一般是不受人喜欢的,尤其是在国家行政部门的岗位上。
2019-03-14T09:46 评论了 老芈舒 创建的话题 › 2018国考申论地市级答案解析,某机构的解答太坑,看不下去了。
(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资料1
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资料2
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
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
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
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2019-03-07T11:50 评论了 荣耀十年 创建的话题 › 2018江苏申论c大作文,欢迎各位提意见。
不告诉你!哈哈哈哈
2019-03-07T11:30 评论了 荣耀十年 创建的话题 › 2018江苏申论c大作文,欢迎各位提意见。
1.以乡情吸引本土人才,铸造美丽家园。2.用乡情发掘乡村资源,全面推动同步小康。3.借乡情打造文化建设,让物质与文化并行。
2019-03-07T11:27 评论了 荣耀十年 创建的话题 › 2018江苏申论c大作文,欢迎各位提意见。

你的文章,以陈述口气为主,不像是提措施看法,反倒是像在倾诉,叠加字数。生搬硬凑。
你的两个分论点你看看改成这样效果如何:1.以乡情是吸引本土人才,铸造美丽家园。2.用乡情发掘乡村资源,全面推动同步小康。3.借乡情打造文化建设,让物质与文化并行。
2019-03-07T10:50 评论了 荣耀十年 创建的话题 › 2018江苏申论c大作文,欢迎各位提意见。
这不是三段论,没有说要固定写三段。我告诉你的是你文章中心是什么?你为什么要树立这个论点?你拿什么来支撑你的观点?
比方,让你评价一个人,你要先说出你的观点,这个人好还是坏,然后再说出你评价的依据,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坏?说别人好或者不好要有证据,这就还需要你拿出你的证据来。懂了么?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319430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