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望:0
Smknow 第 6289316 号会员
2024-09-23T13:22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经验分享 - 申论篇 |
继续完善这个帖子。 看了大家的回复,看来大家对申论的争议很大,尤其是申论到底是不是玄学的问题。在我看来,申论不是玄学,和行测一样,有一定的规律,认识到或者掌握这个规律,有很大的概率帮助我们拿高分。 这里呢,我也举个例子。我们单位今年新招的几个人,只有一位同事是第一次进面就上岸了,其他的几位同事,省考、国考都进过面。我们知道,国考一般是省考的风向标,尤其是申论。如果说河南省考大家认为是玄学的话,那么国考也能进面如何解释? 当然可以说运气比较好,但是在我看来,能够国考、省考都进面的,必然是摸索出了申论的规律,或者说申论的“玄学”。而在我们备考的过程中,就是掌握这个“玄学”。 论坛上前段时间发过一篇帖子,讨论的大概意思是“申论放水,会不会导致更大的不公平”,我想说的是,公务员考试如今已经非常公平了,给了普通人进入公门的机会。你说公平吗?当然不公平。应届生、非应届生报录比能差好几倍;不同的专业报录比能差好几倍……但是,这世间就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啊。 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流程已经足够透明,程序已经足够公平,纵然没有那么完美,这也已经是我们普通人进入公门最公平的机会。我们无力改变,所以只能适应,适应这个流程,适应申论的“玄学”,适应申论的规律。 后续,我会简单的说一下,如何学习申论。 |
2024-09-23T13:03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经验分享 - 申论篇 |
点我的头像,应该能看到我发过的帖子,你试试 |
2024-09-12T21:19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经验分享 - 申论篇 |
看来大家都很关注申论,也都受到过申论的摧残。当然,也有已经上岸的同学说申论完全是玄学,这个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我从阅卷的角度来聊一下申论。再聊之前呢, 我必须提前说一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阅卷的标准没有公布过,我也没参与、甚至接触过有阅卷经历的人,因此,下面所说的,都是基于我自己的理解和猜测。 我记得安徽板块曾经发过一篇关于阅卷的帖子,好像是亲自参与过的同学发布的,我建议备考的同学都可以看一下,对如何提高申论分数是有帮助的。 在我看来呢,申论的阅卷老师一定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而且也有一个给分标准,这个给分标准大概率就是常说的按点踩分。这个应该很好理解,踩中点,就给分;否则不给分。 说起来简单,但是广大的考生却得不到一个理想的分数,或者就像上面几位同学说的,一次分高,一次分低,分数飘忽不定。我想, 阅卷老师在改卷时确实是按照点来给分的,但是申论毕竟是纯文字性的,想要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是不可能的,因此就会有一些答案处于可给分可不给分的状态,而这些点呢,可能就是广大考生分数不稳定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解释呢,我结合最近的工作跟大家聊一下,我也是通过最近的工作对申论阅卷有了新的体会。 前段时间呢参与了审核资料的一些工作,在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真的是小心翼翼,唯恐审核错误,审核一份资料差不多花2分钟。但是在熟悉之后,资料传过来后,基本上扫一眼,也就是十来秒的时间,就能看出来资料的问题所在;扫一眼没有明显问题,再继续确认各项细节。而且在审核资料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就是通过填写的资料,就能感受到填写资料的人是否重视这件事情。 和申论阅卷联系起来,我想说的是, 阅卷老师虽然有评分标准,但是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有情绪波动,不是冰冷的机器 。阅卷老师不是要阅一份卷、十份卷、百份卷,而是成千上万份卷。当一件事情重复几千遍、上万遍的时候,当你的答案放到阅卷老师面前,可能只需30秒,你这道题得多杀分就已经定了。 是阅卷老师不负责任嘛?并不是, 阅卷老师是按照给分标准给的,但阅卷老师也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 而由于申论的特殊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于一些可给分可不给分的点,尽量让阅卷老师给分 。比如说,一个点标准答案是10个字,考生的答案中,某句话包含5个字,那么阅卷老师在改卷时,可以给0.5分,也可以不给分,甚至如果阅卷老师心情好,感觉你这5个字的意思和标准答案10个字的意思一样,给0.8分甚至1分也是有可能的。 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字写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河南省考。字写好,一方面是让人看着舒服,方便阅卷老师阅读和找点;更重要的一方面,向阅卷老师彰显你的态度,彰显你的诚意。只有你足够尊重阅卷老师,阅卷老师才有可能给你高分。试想,如果考生本人都不在乎,在答题卡上写的字龙飞凤舞,那阅卷老师更不可能在乎你分高分低了。 另一方面,尽量把答案写的精准,让阅卷老师挑不出毛病来,让阅卷老师即使在改了100份低质量的试卷,心情极度烦闷的情况下,看到你的答案,仍旧给你高分。这一点就需要具体的技巧了,比如写总不写分、不写修饰语等等。这些具体的技巧,因为需要结合具体的材料,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聊。 |
2024-09-12T13:17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经验分享 - 申论篇 |
前面一篇帖子说完了行测,这篇帖子说一下申论。在聊行测的时候,就有同学说让聊申论,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 申论相比行测来说,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也没有人知道评分标准,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在学习申论的时候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学;再加上忽高忽低的申论成绩,更是让申论成为了一门玄学。 本来申论已经很难了,河南的申论更是以低分出名,这也让河南的几十万考生每年备受申论的折磨。 下面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简单聊一下对申论的认识。 第一点:河南的申论是不是玄学?不是。申论是不是玄学?不是。河南的申论之所以给大家的印象难,只是因为改卷比较严,是按照评卷标准来的,并非部分人想的任由改卷老师赋分。 还是以我的备考经历为例,我备考3年,国考、省考都进过面试,我的申论成绩这几年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改卷严的时候,省考申论分在60~65分,今年改卷比较松,申论突破了70分。这个分数当然不算高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水平够稳定,那么你申论的成绩也会足够稳定。 改卷严的时候,大家的分数都低,你的申论成绩相对名次不会变;改卷松的时候,大家的分数都高,你的申论成绩相对名次依然不会变。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我的成绩不具有代表性,也肯定会有人举例子,上一年65+,这一年45+;或者其他省份省考70+,河南省考50+ 等等。我相信是有这样的情况的,我也非常理解大家饱受申论的折磨。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不妨想一下,自己对申论材料的理解是否真的到位,对题目的理解是否真的到位? |
2024-09-10T19:09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一些经验分享 |
本帖最后由 雄关漫道_X 于 24-9-10 19:12 编辑 说完了数量,再来聊一下资料分析模块。 正如前面有位朋友说的:“学会放弃是行测的第一课”。如果说,言语、逻辑、数量我们要适当的放弃,那么资料分析模块则是需要重点关注、重点提分的模块。 其实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资料分析的免费课程,很多培训班讲课也是从资料分析开始讲的。原因很简单:资料分析提分很快,技巧很实用,听课时很容易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在真实的考试中,很多人的资料分析并不能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以20道资料分析25分钟为例,很多的考生不能保证正确18道及以上,或者说能保证对18道,但是需要花费28分钟、甚至30分钟。 关于资料分析呢,大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来提升正确率、提升做题速度: 1. 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资料分析不可避免的要找数据,快速的找到数据,对于做题的速度、甚至心态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试一下结构阅读法,其实就是找标点符号,找出来句号、分号这些标点符号,句号与句号之间的主体是否一致,这些都要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找数据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个方法,其实和言语中的一些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 2. 相信老师的技巧,并熟练使用老师的技巧。有一些同学,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程,甚至将各个老师的课程对比来对比去,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在我看来,听一个老师的课程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将老师所讲的技巧用起来。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因为 这是一个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转变 。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前期做题时,总是习惯于找到数据就开始直接计算,完全忘记了技巧的使用,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除法的时候,在总结的时候,才能反应过来,可以使用技巧,加快计算速度。转变思维方式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我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做资料分析时,找到数据后强迫自己不立马计算,而是思考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使用。这个过程刚开始可能会拖累做题的速度,但是随着做题的积累,对技巧的掌握会越来越熟练,做题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3. 结合选项做题。这一点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是我自己在总结错题的过程中意识到的一个点。我后期做资料分析时,习惯于找到数据,思考技巧,开始计算,完全忽视了选项。但实际上,结合选项做题,部分题目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道题,四个选项的答案都是5位数,后三位都是一样的,只有前两位一样。我在做的时候,虽然也是估算,但是算到了第四位,选择答案的时候,才注意到,四个选项的后三位一模一样,白白浪费了十几秒钟。 怎么说呢,这一点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大家在做题时,可以尝试一下,瞄一眼选项,也就花个1、 2秒的时间,但是带来的收益是很大的。 4. 多总结、多反思。这个就不多说了,无论是行测,还是申论,都是要多思考的,千万不要题目做完、答案对完就不管了,这样成绩提升是很慢的。 |
2024-09-10T18:48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一些经验分享 |
你说的这也太扯了,这是我昨天刚写的,咋可能有一模一样的 |
2024-09-09T23:04 评论了 雄关漫道_X 创建的话题 › 大龄上岸,一些经验分享 |
既然有人看,那就再聊一些。接下来针对几个大模块分别聊一下。 首先聊数量,我知道很多人害怕数量,不想学数量,这也是我为何将数量放在第一位的原因:直面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当然了,前面已经说过,有些同学是不需要学数量的,这些同学就可以略过了。对于绝大多数往届生,或者说专业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数量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数量其实不难,或者换个说法,数量有简单题。像一些常见的题型:年龄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这些题都不难,基本上都是初中数学的水平,大家都是大学生,只要考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过练习,我想这些题都能做出来。 能做出来是真,但是没时间做也是真。我说一下我日常做套题时的方法,针对15道题的数量试卷,我一定会为数量留出来15分钟。15分钟,就算3分钟一道题,差不多能做出来5道题,剩下10道题全蒙一个选项,从概率上来说也能对个2道。这样,15道的数量,运气好的话,能对7~8道,运气差的话,能对6~7道。 这个成绩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同学来说是不够的,但以我的经验来说,对于大部分岗位,已经足够了,数量虽然没有提分,但是也没有拉分。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成绩很容易得到,3分钟一道数量题,前提是在15道数量题中筛选出来哪些是比较容易的,这就需要在考前做大量的练习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