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2018

声望:0

Smknow 第 5539914 号会员

玉湖2018评论的话题
2022-01-13T14:08 评论了 老周丶 创建的话题 › 省直事业编答疑

专业技术对应的职称多少,是不是也是根据单位级别来的
2022-01-13T13:57 评论了 老周丶 创建的话题 › 省直事业编答疑
事业单位的级别对个人发展有影响吗?副厅级、正县级、副县级、正科级,级别越高职数越多吧。同样是正县级事业单位,省里和市里差别大吗
2018-12-05T11:46 评论了 玉湖2018 创建的话题 › 【橙子原创】2019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答题思路解析

橙子答案:
小张家乡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取得显著变化。
一、农业电商发展迅速。农产品网销渠道拓宽,农户、企业、政府形成合力,实现集约化、产业化。
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道路、照明、排水、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三、农村吸引投资增加。大量城市资本流向农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
四、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生活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加。
五、农民返乡务工就业增加。返乡农民就业选择日趋多元化。(200字)
2018-12-05T11:45 评论了 玉湖2018 创建的话题 › 【橙子原创】2019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答题思路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1”,请概括小张家乡出现的新变化。(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橙子解析: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去往年归纳概括题有所不同,看上去难度不大,答案范围限定于材料1,基本的内容还是比较容易找全,但是要答好并不容易,难度在于“条理清晰”,对“归纳”要求比较高,因为材料是用叙述的形式把一个个要点散落在材料中,并没有多少论述语言,需要对每个叙述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成答题要点,很多同学简单地把材料中讲述的各项内容罗列出来,看不出各项内容所代表的的本质含义,找不到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归纳概括,组织答案表面、混乱。
归纳概括题既要忠实于材料,又要体现概括。一方面,让没有看过材料的人也能看出你的答案是具体的,不假大空;另一方面,要体现出你的思考和归纳整理,不能是对原文的简单罗列和复述。下面开始分析。
2018-12-03T15:09 评论了 玉湖2018 创建的话题 › (培训机构)【橙子原创】国考临近,以2018年地市级申论来整理熟悉答题思路
可以看了。。。
2018-11-25T12:27 评论了 玉湖2018 创建的话题 › (培训机构)【橙子原创】国考临近,以2018年地市级申论来整理熟悉答题思路
本帖最后由 橙子申论 于 18-11-25 12:30 编辑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先来看一下题目要求,作答前一定要先分析题目,题目中那些“司空见惯”的要求其实都是有深意的。
        1、“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围绕”二字明确了写作范围和主题,就是你必须针对城市建设这一主题来写作,不能写其他。
        2、“见解深刻”:何谓“见解深刻”?就是你要明确“有”与“无”的含义,以及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的指代意义,弄清“有”与“无”的逻辑关系。如果你对二者的关系理解片面,或者对二者关系的论述只字片语、不够充分,就是见解不深刻。
        3、“联系实际”、“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这几个字看似是很无关紧要的要求,很多同学也往往对这个要求视而不见,以为是多此一举,实则不然,它也是申论大纲对能力的考察。比如,提出对策这一条,很多同学没有理论积累,没有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思考,不会想办法提措施,只会硬着头皮抄材料,甚至大段抄袭,材料中说了什么,他就只能想到什么,思维完全局限在材料中给定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联系实际。
        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子的观点。一块空地,只有修建了四壁、门窗这些基本的框架结构,才有了“屋子”,人们才有了居住、生活的场所。如果没有修建这些东西,那“屋子”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有之以为利”,“有”构成了“无”的基础。而一间屋子,只有保留了内在空间,人们才能生活其中,屋子的功能才得以发挥。如果单纯垒四面贴在一起的墙,没有中间的空间,那也就失去了屋子的功能,这些墙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说“无之以为用”,“无”成为“有”的价值体现。
        那么,何谓城市之“有”和“无”呢?先来看“有”。在李奶奶的例子中,城市之“有”指的是高楼大厦、小区景观;在康阿姨的例子中,城市之“有”指的是商业开发;在X市文化公园的例子中,城市之“有”指的是公园设施;在巴黎新桥的例子中,城市之“有”指的是新桥这个建筑;在月亮湾商务区的例子中,城市之“有”指的是汇集自来水管、供电电缆、通信电缆的地下综合管廊。归纳一下,城市之“有”指的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城市的商业开发。
        再来看“无”。在李奶奶的例子中,城市之“无”指的是活动健身的空地;在康阿姨的例子中,城市之“无”指的是传统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居民人居环境;在X市文化公园的例子中,城市之“无”指的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在巴黎新桥的例子中,城市之“无”指的是人们交流接触、唱歌表演、购物的场所;在月亮湾商务区的例子中,城市之“无”指的是整洁清爽的道路和天空,也就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归纳一下,城市之“无”指的就是市民居住、活动、交流的空间,以及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
        明确了城市之“有”和“无”分别的含义。再来分析一下二者有何关系呢。首先,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有”是“无”的构成基础。只有通过建造楼房、道路、桥梁、公园这些基础设施,才构成了城市的基础格局,才能形成城市的空间。比如,通过修建瑞丽小区的楼房,李奶奶才有了生活的空间。通过修建文化公园、新桥等设施,市民才有了活动休闲的场地。“无”是“有”的价值体现。只有保留出足够的城市空间,并且这些空间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城市的基础设施才是有价值的。比如,西方国家工业化时代遗存的码头、厂房、矿场,这些原有的空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所以这些基础设施便也没了价值,需要进行改造。李奶奶小区内虽然也有舞蹈室、羽毛球馆、文体活动室这些空间,但开放时间和范围都受限,利用不便,其价值也就没有充分体现。
        其次,二者也是对立的,要平衡协调。过度追求“有”会缩小“无”的空间。城市的住宅、商场等基础设施建造的太多,人们活动的空间就相应的变小。比如,李奶奶居住的瑞丽花园小区,住宅楼太密集、人工植被太多,导致活动健身的空地十分有限。康阿姨居住的胡同,由于过分商业开发,导致居住环境条件恶化、传统文化气息消失。过度追求“无”会削弱“有”的作用。如果只为了保留大片城市空间,城市的住宅、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那人们居住、看病、上学这些需求就无法保障。比如,圣保罗富人不愿生活在原有的公共区域,为了追求安全又人为划分出一块富人区,作为富人们生活的空间,导致公共区域警力、学校、医院这些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但不管是对立还是统一,我们可以发现,针对“有”与“无”的分析都是围绕服务于人这个根本来展开的,都是从人的立场出发来阐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城市建设中的“有”与“无”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有”与“无”的关系应遵循为“人”服务的理念。

橙子君第五题答案:
                                                          试谈“有”与“无”
        城市建设是彰显城市价值的一张名片,是保障市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低碳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一系列名词体现了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升。然而,盲目建设楼房和景观、无节制商业开发等问题也屡见报端,挤占了市民活动空间,损害了居民人居环境,破坏了城市传统历史文化,折射出的是没有把握好城市建设中“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关于“有”与“无”之言,讲述的是房屋中“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具体到城市建设而言,“有”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对城市的商业开发,“无”是市民活动、交流的空间以及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应正确把握,不可偏颇,发挥“有”之利和“无”之用,统一于为“人”服务。
        首先,城市建设应筑牢“有”的基础。“有”是“无”的构成基础,城市的住宅、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了生活的条件和空间,城市的商业开发拓宽了就业和增收的渠道。伴随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未来仍将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基础设施和商业开发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就需要筑牢“有”的基础,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老旧小区,建设安居工程,为市民生活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城市建设应彰显“无”的价值。“无”是“有”的价值体现。只有留出一定的城市空间并为人所用,才能体现出基础设施的价值。而商业开发如果不能保护好历史文化价值和居民人居环境,这样的“有”就是得不偿失。因此,城市建设应注重公共空间,学会“留白”,让全体市民共享,并融入人文价值,提升市民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肌理,学习广州“微改造”绣花功夫,做好“文商融合”,留住历史韵味和根脉。
        最后,城市建设应实现“有”和“无”的平衡。重“有”而轻“无”,会缩小“无”的空间;重“无”而轻“有”,会削弱“有”的作用。因为基础设施过多会挤压人们活动空间,而如果为了追求空间导致基础设施太少又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关键是要实现二者的平衡,要做好城市建设统筹规划,综合考量,协调推进。既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能够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也要给人们提供足够的活动交流空间。
        亚里士多德曾言到:“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建设是管理智慧的流露,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惟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城市建设的“有”与“无”都更好地为“人”服务,方能将城市打造为舒适、宜居、和谐的家园。(1011字)

2018-11-25T12:26 评论了 玉湖2018 创建的话题 › (培训机构)【橙子原创】国考临近,以2018年地市级申论来整理熟悉答题思路
        (四)S市将举办“城市样板工程展示会”,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就其中地下管廊建设情况撰写一份讲解稿。(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
        
        很多同学对这类题型很头疼,不知道格式,不知道怎么下手。其实,这道题的本质依然是归纳概括题,题目中明确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全面”,也就是说你的作答要完全根据材料给定内容来,你只需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出来,找全面,再进行适当组合加工,就是这题的答案。只不过多了些格式的要求。
        样板工程展示会是干什么的,不知道没关系,我们都知道新开盘小区都有样板间,是为了让消费者从样板间中了解该小区的楼盘,从而激发购买意愿,目的是为了宣传推广。同理,从“样板”和“展示”两个字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展示会也是为了宣传推介,介绍先进经验的。因此,我们要把这个工程的基本情况、建设情况、亮点特色等各项内容都告诉大家,我们来看材料设计了哪些内容。
        段1、段2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即可,一是管廊的基本信息,二是管廊的功能作用。
        段3介绍了工程的开发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运行畅通高效的机制。并编制了专项规划、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统筹管理。
        段4介绍了投资方式。注重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建设资金和建设主体问题。与段8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式一致,可合二为一。
        段5介绍了工程的技术手段,这一段要着重介绍,因为这属于工程的特色亮点之处,是需要着重宣传推广的。面临施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现状,S市充分调研论证,同步建设监控、感知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实现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
        段6、7、8介绍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的几种方式,段6是政府进行补贴,段7是赋予参与建设单位管线所有权、使用权,段8是以给予股份的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答题的结构就是管廊的基本信息和功能——管廊的开发管理模式——管廊的特色亮点——管廊建设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再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完整的讲解稿了。
        由于这个题是要有格式的,开头结尾、分段都占有字数,因此实际答题字数要少于400字,把握在330—360字左右即可,要按着400来写就超字数了。

橙子君第四题答案:
各位领导、朋友、来宾,大家好!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我市地下空间的“生命线”——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建成于2011年11月,是一个全长920米、断面3.4×3米的“T”形长廊,既可放置水、电、通信等管线,又能起到供冷作用。
        管廊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编制了规划管理各项文件,统筹建设管理。
        管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化、一体化、智能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建成了囊括消防、通讯、监控感知等多个系统的综合管廊,可通过一个终端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具有自动检测、定位、提醒等多种功能。
        管廊开发建设注重引入社会资本。通过组建多方参与入股的管廊开发公司,打造利益共同体,解决资金和建设主体问题。通过市财政补贴,确保股东基础收益。通过赋予参与建设单位管线所有权、使用权,增加管线使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讲解完毕,谢谢。(362字)

投诉申诉   隐私政策   管理规定   本站总访问量 7277618   京ICP备2024057859号  


知识分享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xplore